(七)以生态文明为导向,保护青山绿水好环境。把生态建设作为对京津水源地保护的政治担当、对旬阳绿色发展的时代担当、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历史担当,持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让天蓝、山青、水净逐渐成为旬阳的品牌和名片。
坚持绿色发展。深入推进生态工业型创新县建设,加快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污染,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双赢。实施最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产业准入负面清单【5】和环保“三同时”等制度,支持发展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停产倒闭企业退出转产,促进企业再生和产业升级。鼓励企业技改、科研创新、废物利用,走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的发展路子,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循环发展,为子孙后代留下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强化生态治理。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地”三大行动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大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大气、水、土壤环境保护铁律,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气化旬阳”、“电能替代”和煤改气、油改气、电改气工作力度,严禁露天焚烧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确保空气质量优良。持续开展汉江水源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规范城镇两厂(场)建设管理,保证汉江水质稳定达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大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化肥、薄膜等农产品投入,探索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突出城镇直观坡面、江河沿线、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山林经济等生态项目,实施绿化造林6万亩,新增省级生态文明镇2个,市级以上生态文明村5个,不断提升城乡颜值。
落实生态责任。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城市发展边界四条红线,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让群众有更好的绿色福利。严格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境保护、“河长”制河道管理、生态环境离任审计等工作制度,深入开展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敢于向一切违法违规行为宣战,发现一起,处置一起,做到“零容忍”,确保年内不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人为生态破坏事故,用最严格的制度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让旬阳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常驻。
- 上一篇:县十七届人大五次政府工作报告[ 03-02 ]
- 下一篇:县十八届人大四次政府工作报告[ 0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