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3期(总第二百四十八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3月14日
导 读:
【媒体聚焦】旬阳“525”就业扶贫模式让万名贫困人口早脱贫
【编者按】
2018年2月1日,《旬阳“525”就业扶贫模式让万名贫困人口早脱贫》在《中国扶贫》总第317期•经验交流栏目刊发,将旬阳就业扶贫模式全国推广。这是《中国扶贫》今年首次报道我县脱贫攻坚声音,是该刊持续关注我县精准扶贫以来第11次专题报道我县特色亮点工作。现予全文转载,请各战区、各专项指挥部学习借鉴。
旬阳“525”就业扶贫模式让万名贫困人口早脱贫
旬阳县全县总面积3554平方公里,辖21个镇305个村(社区),总人口46万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在册贫困户22229户5863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3.86万人。
隆冬时节,在仙河镇竹园河村天佑农业生态合作社里,何世荣一边麻利地干着活一边和我们聊天:“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能跟合作社签了零活就业协议,可以在家门口挣钱。这不,这个月我在合作社里就挣到了2000多块钱呢!”天佑生态合作社负责人胡来春介绍,合作社已吸纳65名贫困户就近就业。
2017年来,旬阳县把帮助贫困家庭劳动力实现就业作为治理贫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以实现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为目标,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工程。截至目前有10462人通过稳定的就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劳务输出实现“订单式”就业
36岁的仙河镇竹园河村贫困户武绍刚,从山西省河津市给他的家人和帮扶干部传来了“月工资4000元!”喜讯。据帮扶干部介绍,武绍刚是2017年3月份通过劳务输出在山西省河津市海华名园从事模工工作。
无独有偶,构元镇金马塔村贫困户党书山,2016年4月参加县上组织的手足修复师培训后,通过对外劳务输出到陕西郑远元集团贫困劳动力基地就业,目前月薪高达2万余元,实现脱贫。
近年来,该县结合县情实际,立足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动向,借助已培育成熟和壮大了以“旬阳建工”为引领的劳务品牌,通过政府搭台、商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模式,依托驻外创业协会和能人带动,运用劳务补贴和贫困劳动力交通补助等激励措施,在外出务工人员聚集的河北、山西、河南、新疆、甘肃、北京、深圳、西安等建立了9个劳务输出基地;与在外旬阳籍企业进行劳务协作,在西安举办旬阳县特色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项目推介招商签约会,现场签约项目26个,与西安旬阳商会、延长集团橡胶公司等用人单位签订贫困劳动力对外定向输出协议4个,提供就业岗位5万余个。
此外,旬阳县还与企业实行精准对接、结对服务,建立劳务合作关系,实现“订单式”上岗和对口精准就业,目前已经转移贫困劳动力34350人,有组织转移就业1854人,均已实现有班上、有钱挣,帮助贫困群众获得了稳定长效的劳务收入。
技能扶贫实现“自助式”就业
在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双河镇贫困户杜永斌,通过县人社部门组织的手足修复师培训后,又被人社部部门负责介绍到陕西远元集团湖北分公司就业。经过半年的发展,现已是武汉片区经理,月收入过万元。
为实现培训“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人”的目标,旬阳县立足县情、村情,深入到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家中,了解群众需求设立培训项目,实行订单式短期培训及长期培训相结合,常年开设手足修复师、中式烹饪等专业培训,截至目前,对全县21个镇60个贫困村进行全覆盖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10516人。
旬阳县针对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开展“订单式+定点输出”培训,以手足修复师为重点培训实效最为显著,目前已组织该项目培训27期,培训人数3000余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500余人,签订意向就业合同2000余人,1300多人已走上工作岗位,包吃住保底月薪3000元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就业难题。
针对有创业意愿的贫困户,该县持续开展“SYB”创业培训337人,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的就业创业的自主性、选择性。
针对对从事农业生产意愿的,开展油用牡丹、拐枣种植,畜牧养殖等优势产业短班培训2934人,成为该县上万名贫困户稳定增收的20多万亩烟草、拐枣、油用牡丹等特色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保障安置实现“兜底式”就业
刘贞平是旬阳县吕河镇秦家塔村贫困户,其夫妻两人和70多岁老母都体弱多病,生活很艰难。作为村级公路保洁员的刘贞平,对自己现在工作非常满意。
2017年,旬阳县就业部门针对他的实际情况,采取的公益特岗扶贫措施,让他担当村级公路清洁员,每月600元的工资报酬让他家的收入多了份保障。
这份工作对于刘贞平就是捧上了一个“好饭碗”。一年7000多元的收入,以他们的劳动能力和条件,在以前根本就是做梦也不敢去想。而且这份工作既让刘贞平一家增加了收入,还能让他照顾家里的老人,可谓一举两得。
针对刘贞平这样“无法离乡、无业可就、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旬阳县积极探索出“公益岗+公益专岗+公益特设岗”三保险的兜底保障模式。将全县各机关、事业单位和财政拨款的社会组织编织外新增或退出补充的服务性、辅助性的公益专岗,用于安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注重因人置岗,设置包括农村环卫、水利设施看护、公益林管护、公路维护、敬老院护理及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等公益岗位,通过兜底安置,彻底消除“零就业家庭”中贫困劳动力。
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公益岗已安置847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在21个镇里当年60个脱贫村开发了231个特设公益岗和61个公益专岗专门用于特困劳动力的安置工作,受到了贫困群众的普遍欢迎。
自由创业实现“带动式”就业
王盛奎是旬阳县双河镇平河村的一名贫困户,在创业关键阶段遇到资金周转不足难题,通过人社部门宣传的创业就业扶贫政策,申请拿到了50万元无息创业担保贷款,发展花卉10亩、养鱼2亩、养野鸡2000只,年收益达150万元左右。不仅自己实现脱贫,还吸呐贫困户就业20多人。
“创业,我拼的是技术,靠的是资金扶持。”在王盛奎的脸上看到了满满的感激。他说,“就业扶贫政策帮我脱了贫,我有义务扩大合作社规模,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领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过上好日子”。
为了让更多像样王盛奎一样的贫困户“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旬阳通过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采取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帮、政策扶的办法,帮助其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或参与到电商、合作社、开办农家乐等创业中来,实现创业促就业,获得稳定收益。鼓励享受创业扶持政策的单位或个人,积极吸纳贫困劳动力在本单位就业,每个创业实体采取1带3的模式,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实现脱贫。
目前,已为314名创业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6768万元,直接扶持创业人员750人,带动就业2590人。其中为贫困村发放贷款11745万元,为21户贫困户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8万元,带动198人名困劳动力自主创业。
“三变改革”实现“一站式”就业
2017年12月6日,在旬阳县神河镇金河口社区的精准扶贫就业基地国桦合作社里,该镇黑沟村三组贫困户张乾军正在他所承包的菇棚里,小心的侍弄他的“菇宝贝”。
“自从加入合作社脱贫一下有了方向!这不,等到这批菇销出去,年收入10来万不成问题。”张乾军说,自他成为合作社的员工后,除了每月领取3000元工资外,合作社还分给他一个大棚让他管护入股,年底参与分红。“我一人就有了三份收益。”张乾军脸上绽放着丰收的喜悦。
和张乾军一样,神河镇周边村已有136户建档立卡家贫困户在这里有业就,有钱挣。还有20户有劳动能力、懂技术的贫困户,以大棚管护入股方式,年底一个大棚另可分红2-4万元。眼下,香菇收获在即,大家伙都能尝到丰收的甜头。
这是旬阳县打造的“百千万”就业产业脱贫工程,该县该县将国桦合作社作为全县今年创建的市级就业扶贫基地之一。
旬阳县为了更多的贫困户和张乾军一样能在家门口实现有业就,有钱挣,围绕油用牡丹、拐枣等本地特色产业,以“扶产业助就业促脱贫”为路径,结合并支持“三变”改革模式,引导贫困户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开展就业扶贫基地建设,现贫困户增收。
同时,旬阳县探索“基地+贫困户”“园区+贫困户”“社区工厂+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的“五+”扶产业助就业模式,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稳定就业。2017年建成就地转移就业产业园区(基地)15家,培育和发展“社区工厂”9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755人。
就业帮扶实现“造血式”脱贫
实现贫困人口就近就业、转移就业、精准脱贫,搞好服务是根本保障。旬阳县精心就业援助,对返乡创业或是经营带动性的工商企业建立绿色通道。
旬阳县仁河镇桥上村一组村民洪列芳去年4月底返乡创业,得到了当地社保站就业窗口工作人员保姆式的服务,短短三个月,她的玉泉服饰公司便走上正轨,实现了赢利,员工增至32人,其中吸纳贫困妇女27人。
2017年来,针对性的举办“就业援助月”、组织开展“就业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等大型公共就业服务活动4场次,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三送”活动,为贫困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实现就业1000余人。
针对低保家庭、残疾和建档立卡贫困高校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开展了贫困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活动,见习期月补贴1200元,安置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182名。
就业需求在哪儿,服务就延伸到哪儿。旬阳县发放了《旬阳县就业创业脱贫政策汇编》、《就业岗位信息》等宣传资料。21个镇还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站,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宣传、职业介绍,做好办理就业失业证、签定劳务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劳动维权讨薪四个节点保姆式代办。配备了305个村级就业服务信息员,专门负责就业创业宣传、信息采集和就业服务等工作。县人社局在“旬阳智慧人社”微信平台开通了“微就业”通道,在人力资源网开设了求职招聘专栏,劳务就业招聘工作做到日常招聘天天有。
“就业是民生之本。下一步,旬阳县将继续做大做强两大就业工程——‘百千万’工程和‘扶产业助就业促脱贫’工程,积极拓宽就业精准扶贫外延,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就业效应。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劳动力通过稳定就业实现脱贫,创造美满的幸福生活。”县人社局局长曾胜昔说。(张兆群)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四十七期)[ 03-14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四十九期)[ 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