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20期 (总第二百四十五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8年3月7日
导 读:
【春季攻势】
赵湾战区:把工作纪律挺在前面用实干夺取首季开门红
麻坪战区:党员干部田间地头忙春耕助脱贫
仁河口战区:以务实作风压茬推进脱贫攻坚
产业脱贫的春季攻势
【春季攻势】
赵湾战区:把工作纪律挺在前面用实干夺取首季开门红
赵湾战区按照县委部署要求,进一步优化干部包村包组帮扶体系,压实包帮责任,迅速形成全面合围的攻坚之势,奋力夺取战区脱贫攻坚新胜利。
包帮体系——实行“双联双包”:结合该镇实际,实行镇领导和部门科级领导“双联双包”,在“三个不变”(镇领导驻村基本不变、部门包帮基本不变、干部包户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跟进部门包帮责任,落实镇村主体责任,发挥科级干部组织协调责任。
工作要求——实行清单制:实行项目清单制、责任清单制、到户包帮项目销号制,做到年有目标,月有清单,周有安排。
工作机制——夯实责任:实行作战单元负责制、包帮工作考核制、季度工作督查汇报制,进一步压实责任。
工作目标——争当优秀:在干部包帮上树典型,在产业建设和三变改革上出经验,在乡村振兴上作样板,在部门包帮中树标杆,在深度贫困村帮扶上破难题、在脱贫史志工作中创特色,奋力争先创优。
工作纪律——严格考核:严格管理,严格考评,重奖重惩。坚持绩效考核奖励与脱贫攻坚挂钩,对不能认真完成任务、不能正常履职的干部严肃追责。(罗全军 祁相乾 张旭)
麻坪战区:党员干部田间地头忙春耕助脱贫
目前,正值春耕生产的关键时节。麻坪战区组织联村领导和镇村包组联户干部进村入户,把党的惠民政策、农业科技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普及到田间地头,确保农民稳步增收致富,按期脱贫摘帽共进小康社会。
该镇组织党员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到12个村(社区),与农民面对面宣讲中央一号文件,脱贫攻坚各项惠农政策,并发放产业项目建设宣传资料,指导农户科学开展春耕生产。同时,开展了桑园茶园管理,畜牧养殖,核桃、油用牡丹、拐枣栽植等一系列产业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1—2门产业发展技术要领,引导农民合理选用良种、肥料、农药等,进行科学种养殖,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据悉,春节收假以来,该战区党员干部下村入户指导春耕备耕生产1000余人次,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场次,印发种养殖技术要领资料2000多份,有效解决了农民在施肥、选种、春播等方面存在的技术难题,为农民稳步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力的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开展。(华小丽 刘先波)
仁河口战区:以务实作风压茬推进脱贫攻坚
仁河口战区重构脱贫攻坚机制,转变作风,压实责任,确保全面完成2018年全镇189户643人贫困人口和方家湾、瓦屋场2村整村脱贫任务。
一是特色产业促脱贫。以产业扶贫为重,增强造血功能。要着力抓好产业扶贫中的主体培育、规模扩张、品牌打造、“三变改革”,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实现产业兴旺。二是两房建设快推进。该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遵守政策标准的前提下,确保全镇231户贫困户不安全住房全部解决。所有易地搬迁贫困户建房工程严把政策标准,加快工程推进,今年三季度前必须全面完工,年底全部入住,所有危改贫困户今年上半年完成危改任务,三季度末全部达标入住。三是基础设施齐配套。按照贫困户、贫困村脱贫退出标准,对照脱贫任务清单,集中精力,全面推进水、电、路、讯设施建设,着力解决贫困村和贫困户出行难、就医难、吃水难、无村级活动场所等突出问题。四是脱贫责任再压实。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优化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和帮扶体系的通知》精神,配足配强帮扶队伍,夯实脱贫攻坚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体责任,瞄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攻坚,扎实推动各项工作。五是督查问效再严厉。用1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腐败等突出问题。对工作推进不力,拖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严格问责(张仁景)
产业脱贫的春季攻势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产业建设的关键季节。2月28日,全县农林科技系统召开春训会,县产业及生态脱贫指挥部专题安排产业扶贫“三送三抓三同三增”春季攻势行动。开展“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抓培训抓示范抓改革,与贫困户同吃住同劳动同谋划,促进主体增效产业增产农民增收”行动。
开展送技术送政策送服务“三送”行动
一是送技术。强化产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素质,积极开展产业、农产品、劳务信息服务,畅通务工渠道,实现“培育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千方百计增加产业及劳务收入。二是送政策。大力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等上级精神,强化惠农帮困政策的到户宣传,尤其要大力宣传产业扶贫奖补政策,用“输血”促“造血”,调动贫困户产业发展内生动力,驱动发展。精准宣传落实农村低保、农民养老、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补助等政策,着力增加贫困家庭转移性收入。三是送服务。根据贫困户需求,要以八大产业科技服务团、各镇农业综合站、各村新型农业主体为依托,采取主动服务与“点菜式”服务相结合,迅速入村入户、入田入圈、入园入企(社)等,逐村逐户精准规划当年短效增收项目、协助新型主体与贫困户建立帮带协议,指导生产,开展技物配套服务。兼顾抓好春季科技宣传月、农资打假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工作。
开展抓培训抓示范抓改革“三抓”行动
一是抓培训。依托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指挥平台,抽派169名技术干部包抓169个贫困村,分类分产业开展联合、订单、定向“点菜式”培训。通过室内培训、田间实训,确保家庭主要从业人员掌握1门以上实用技术。二是抓示范。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围绕烤烟、魔芋、畜牧、中药材、粮油菜、特色林果等产业,县直业务单位重点抓好33个示范点,要分区域、分海拔、分产业集中建设一批产业扶贫典型,实行一业(村)两制,兼顾贫困户、非贫户,集中展示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新模式、新机制等,打造教育培训广大干部群众的扶贫样板阵地。三是抓改革。围绕已脱贫村、当年脱贫村“三变”改革全覆盖的要求,局属单位重点抓好10个“三变”改革试点村、其余村由各镇统筹抓好,要直面问题、攻坚破题、找准切入点,探索村社合一改革模式,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
开展与农民同吃住同劳动同谋划“三同”行动
一是同吃住。倾听贫困户心声,感受生活疾苦,剖析致贫原因,落实对症帮扶措施,保障衣食住行安全。全体农技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在春耕期间至少在贫困户家里住宿一晚。二是同劳动。体味劳动艰辛,实训理论知识,不忘初心,爱岗敬业。春耕期间至少帮助贫困户劳动一天。三是同谋划。充分沟通交流,尊重农民意愿,因村因户制宜,坚持一村一(两)品、一户两(三)业,逐村选定产业项目,逐户确定增收门路,靶向治疗,解决劳务、小额信贷、生产技术等实际问题,保障产业扶贫全覆盖。
开展促进主体增效产业增产农民增收“三增”行动
一是主体增效。主体带动能有效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抱团抵御生产、市场风险,每村要优选有实力、信誉好、善经营的企业、合作社、农业园区作为帮扶主体,倾力扶强扶壮提升帮扶能力。镇村监督在年初即要夯实订单生产、入股分红、土地流转、务工帮扶、先借后还等帮扶机制,保证合作协议的牢靠性、可持续性、合法性,保障贫困户利益,实现共享发展。二是产业增产。要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强化县上抓工业、镇村建基地、部门抓示范的分工负责机制,产前引导、产中指导、产后销售等系列化服务全跟进,提升生产水平、防止卖难,助推产业增产增效目标。三是农民增收。整活项目强基础,依靠科技促增收,多措并举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中多环节增收见实惠,是检验产业扶贫成效的唯一标准,要纳入考核,重奖严惩,激励发展。
开展项目与资金对接行动
各镇村、新型经营主体、种养大户积极谋划选准产业项目,确保项目建设依法有序推进,不留后遗症。一是招引能人返村兴业。利用当前返乡过年之际,动员能人回家乡、建家园,结合各村产业定位,培育培强龙头主体,撬动社会资金,引领帮带发展。二是科学使用扶贫专项资金。按照多搞多扶持、不搞不扶持的原则,各镇抢抓春耕,精准策划各村产业项目,扶贫专项资金要重点倾斜产业贫困户,扶持主导产业、扶持短效产业、扶持新型经营主体。三是谋划好新型经营主体帮带发展。帮助新型经营主体科学制定帮扶机制,将贫困户嵌入市场经营主体,嵌入要有协议、要有受益、要参与劳动,达到增收效果。对帮带作用好的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奖补扶持。四是谋划好到户产业项目。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制定致富产业项目计划,做到“一户一策”,达到每个贫困村都有致富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增收计划、项目、脱贫门路。(冯自社王焕)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四十四期)[ 03-05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百四十六期)[ 03-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