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水利局:治贫治心强动力 摆脱贫困奔小康

作者:王剑 侯小娟 武晓花 发布时间:2017-12-05 10:09 来源:水利局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为破解蜀河镇小山岔村贫困户“等、靠、要”、“背靠墙跟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思想,旬阳县水利局深入剖析这种思想发生根源,从宣传引导和学习培训两个方面入手来解决这一问题,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助推贫困户从思想上摆脱贫困,实现同步小康。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帮助精神脱贫。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群众会、村组院落会、道德评议会、贫困户会议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脱贫攻坚政策的宣讲,使他们深入了解政策,充分运用各项惠民政策;制定一部切合实际的村规民约,用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充分发挥“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动作,该村的风气大大的好转,形成了“诚、孝、俭、勤、和”的新民风,受到了广大村民的集体拥护。

二是注重学习培训,助推产业建设。为了贫困户的后续产业得到发展,确保稳定增收,该局组织贫困户到吕河镇油用牡丹基地参观学习,让他们实地了解油用牡丹产业的良好前景;在种植前,该局邀请县农林科技局的技术专家召开培训会,解决不懂技术问题,经过学习培训,贫困户发展产业的信心大大提高,大力发展核桃、拐枣、油用牡丹、生猪、林下养鸡等主导产业,全村已发展油用牡丹300亩、核桃2500亩、拐枣600亩,养猪450头、养羊600只、养牛100头、养鸡60000羽,今年贫困户家庭纯收入预计达到4000元以上。

三是发扬互帮互助,改善村容村貌。为了改善村容村貌,该局组织村干部、贫困户到棕溪镇王院村参观学习,让他们在实地感受差距,树立起改善面貌的信心,小山岔村的主干道虽然通了,但村民家与主干道的路没有联通,成了“肠梗阻”,群众出行“晴天一身灰 雨天一身泥”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治好“肠梗阻”,该局组织镇村干部多次深入群众家中调研,召开群众会,共商解决办法,最终按照“村组织、农户干、局补助”的方法,由镇村规划,村组牵头,水利局筹资购买水泥,群众投工投劳,自行协商占地,自备砂石料,自行修建的方式进行,群众的积极性很高。目前,该局共发放水泥200余吨,共有35户136人从中受益。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