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理论调研> 正文详情

旬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的调研与思考

作者:方春智 发布时间:2017-05-27 15:3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现状。长期以来,牡丹主要作为观赏或药用植物广泛种植,对牡丹籽、花、茎、叶的利用率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东菏泽一带群众开始认识到牡丹籽中含有“油”,并用土法榨取食用,由于受技术和设备限制,利用率低,开发进度缓慢,榨取的毛油油质差、出油率低,味道苦涩。近年来,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了对牡丹籽油开发力度,已成功研制出从牡丹籽中制取牡丹籽油的生产新工艺。2006年,中国林科院实验室对牡丹籽油的各项成份检测评定,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2%以上,多项指标超过被称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是一种高端食用油。随后,山东菏泽进行了小规模、专业化的实验,并成功生产出了高品质的牡丹籽油。20113月,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关于批准牡丹籽油作为新资源食品的公告。除牡丹籽油外,山东、河南、安徽等地还依托牡丹资源的优势,对牡丹花、叶、根、籽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研究,开发出了一大批产品,油用牡丹综合加工利用的产业链已经形成。

    我国油用牡丹作为一项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种植规模较小,专业化加工企业较少。目前,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近100万亩,牡丹籽年产量5785.5万公斤;全国有牡丹籽油加工企业9个,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1587.6万公斤,主要集中在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安徽铜陵等地。全省从2013年开始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目前仅有4家国家或省级农业产业化油脂加工龙头企业具备制取牡丹籽毛油的设备和技术,但由于原料不足,也仅做了试验性生产,年产毛油10多吨。我县属牡丹原产地之一,长期以生产丹皮为主。2013年开始试验示范发展油用牡丹。经过四年多努力,我县油用牡丹在栽培研究、基地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2016年底,全县累计种植油用牡丹4.2万亩,实现产量150吨。

    (二)比较优势。牡丹是我国独有的植物资源,牡丹油质量远优于茶油和橄榄油,被专家称之为“世界上最好的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是产量高。据有关资料,牡丹籽亩产是国产大豆产量的2倍,是陕西油菜籽产量的2.3倍。二是含油率高。牡丹籽含油率22%以上,高于大豆、油茶和油橄榄的平均含油率。三是品质好。牡丹籽油所含亚麻酸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是花生油的100倍,橄榄油的60倍,茶油的40倍,菜籽油和大豆油的6倍。四是经营成本低。油用牡丹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一年栽多年收,加之栽培技术简单、病虫害少,省工、省时,经营成本较低,堪称“铁杆庄稼”。五是效益好。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栽植后第三年开始结籽,第4-5年达到盛产期,结籽盛产期30-40年,盛产期每亩牡丹籽产量可达250公斤,按市场价格20/公斤计算,每亩可实现收入5000元左右,效益是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等传统农作物的5-8倍。而且种植油用牡丹一次栽植,多年收益,经营管理成本较低。六是产业链条长。油用牡丹是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产业链很长的一种作物。

1.油用牡丹与几种油料作物产量、出油率对比表

 

项目

品名

花生

油橄榄

油菜

大豆

油茶

牡丹

亩产量(斤)

440

640

300

360

100

500

出油率(%

42

15

35

16

14

20

亩产油量(斤)

184

96

105

57.6

14

100

 

含量

油品

牡丹油

橄榄油

山茶油

花生油

菜籽油

大豆油

合计(%

92.46

90.7

91

77.3

80.9

82

α-亚麻酸(%

43.38

0.7

1

0.4

8.4

6.7

油酸(%

21.93

83

80

39

16.3

23.6

亚油酸(%

27.15

7

10

37.9

56.2

51.7

2.牡丹油与常见油品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对比表

 

    3. 油用牡丹产品开发参考表

提取部位

 

功能、功效

种籽

牡丹籽油

高端食用油

种皮

黄酮

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

种皮

牡丹原花色素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果荚

牡丹多糖

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身体免疫能力

籽粕

多糖胶

抗炎、抗氧化

种籽剩余物

牡丹营养粉

食品

果荚和种皮剩余物

纳米牡丹木粉

新型节能环保原料

花蕊

花蕊茶

养血和肝、散郁祛瘀、镇痛止咳、促进血液循环等

花瓣

特色食品

食品

花瓣

化妆品

美容养颜

牡丹根

丹皮

制药

(三)市场前景。在国际油脂市场,“食用油木本化”已成为食用油的主渠道和趋势,也是解决食用油短缺问题的主要措施。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曾经于1993年联合发表声明,鉴于α-亚麻酸对于人体的重要性,决定在全世界专项推广α-亚麻酸。因此,牡丹籽油才是中国人的健康油、放心油、生态油,大力发展油用牡丹,是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保障国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在总量上保持刚性增长的趋势:一是食用油消费量逐年提高,特别是优质木本油料消费量呈增长态势。2000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1389万吨,2007年消费量2250万吨,2012年食用油消费2810万吨,比2000年增长102.3%,人均消费量20.5公斤。消费量虽逐年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我国人均食用植物油消费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优质木本油料消费呈增长态势,由2010年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2%提高到2012年的1.4%,但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二是食用油料供给严重不足,发展潜力巨大。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食用油进口大国。2012年,我国进口棕榈油、橄榄油、豆油、菜油等成品食用植物油960万吨,进口大豆、油菜籽等食用油籽6228万吨,国内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以上。

我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牡丹籽油目前只有山东菏泽等地采用现代工艺进行精炼,作为高档食用油尝试进入市场。2013年产量约800吨,由于产量少、价格高,目前各大中城市尚无牡丹油上市。只有少量产品供应高端市场和向德国等国出口,北京、上海、西安等大中城市尚没有牡丹油系列产品上市。预测到2020年,我国食用油消费量将达到3200万吨,按照消费木本植物油占食用油总量的10%计算,木本植物油需求量将达到320万吨以上。而2012年国内橄榄油产量只有几千吨,茶油产量约30万吨。预计2020年橄榄油产量将达到2万吨,茶油产量达到60多万吨。据此估算,到2020年,国内木本植物油缺口在250万吨左右,可见牡丹油市场潜在需求量巨大。同时牡丹油加工后的果壳、果质、饼渣等剩余物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随着产品的研发也将进入消费市场。

(四)规划情况。2016年编制了《旬阳县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规划》,20173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意见》,规划到2019年建设油用牡丹原料林10万亩,形成规模化种植,引入油用牡丹龙头企业2家,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到2022年,建设油用牡丹原料林12万亩,打造油用牡丹双创产业园和日化原料产业园,形成富硒油用牡丹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10亿元。建成省级万亩油用牡丹良种繁育基地,实现全省木本油料重点县目标。到2025年,建成油用牡丹原料林基地20万亩,达产后年产富硒种籽 5.8 万吨,建成牡丹油加工和油用牡丹日化原料两大产业集群,形成年产万吨优质籽油的产能和年处理5万吨富硒油用牡丹植物原料的能力,综合产值超过30 亿元,建成全国木本油料重点县。

    二、主要成效

    旬阳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建设,从2013年开始起步,至今已4年多时间,总体发展形势良好。

    (一)产业认识逐步提高。几年来,我县先后邀请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中国油用牡丹专家委员会主任李育材,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延龙来旬阳作了专题讲座;聘请国家林业局油用牡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了旬阳县油用牡丹产业规划,对旬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可行性、必要性、技术路线、发展目标、路径、措施等进行了全面论证规划;先后组织县委、县人大、县政府主要及分管领导、部分镇村、业主代表到山东及省内重点县进行了考察;在县、镇、重点村举办各类培训会100余场次,干部群众对油用牡丹产业有了一定认识。

    (二)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油用牡丹产业,产业已由原林业局的试点项目,上升为县委、县政府的新型农业主导产业,成为全县201610大新建重点项目之一,2017年继续纳入重点项目实施。由于宣传、培训不断深入,各级干部、社会各个方面也逐步重视,发展油用牡丹产业的积极主动性显著提高。 

    (三)苗木基地蓬勃发展。油用牡丹育苗从无到有,从试验探索到规范化建立基地,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全县已发展育苗大户9户,在金寨、麻坪、小河、白柳、甘溪等镇建成油用牡丹育苗基地697亩,今年秋季预计可出圃2年生优质壮苗1800余万株,基本可以满足全县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所需。

(四)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全县原有零散牡丹种植面积大约0.8万亩左右,2013年起,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规范化示范基地,促进产业基地规模逐年扩张。建成吕河敖院、城关双垭、甘溪刘家院千亩示范基地3个,培育20亩以上种植大户70户、100亩以上连片示范点10个。2016年全县新发展油用牡丹1.5万亩,累计4.2万亩(其中结籽3000亩,实现产量150吨),基地规模稳居全市第一,处于全省前列。

(五)栽培技术逐步成熟。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我局已初步总结了一套适合我县的油用牡丹栽培技术,并汇编成册。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延龙教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2015年邀请张教授对全县相关领导、技术干部进行了培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在吕河梨河建立了试验基地100亩,为全县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六)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引导本县建筑老板王晓亭成立了陕西省瑞康油用牡丹公司,建设牡丹花茶加工厂,年加工牡丹花茶原料1吨左右。2016年引进弘元牡丹籽油加工项目,已在吕河工业园区开工建设。该项目计划一期投资3.5亿元,20178月建成投产,一期设计年加工牡丹籽1万吨,年产牡丹籽油2000吨,年产值6亿元,建成后将是工艺国内最先进、规模省内最大的牡丹籽油加工厂。

    三、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油用牡丹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宣传动员及培训还不够深入,产业效益尚未显现,种植范围还不够广泛,真正全面细致接触的人还非常有限,各种认识不同程度存在,唱反调的人不多,但音量不低,干扰、制约了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因未能或不愿深入了解产生的怀疑排斥认识,包括能否栽的活、能否长得好、能产多少籽、价格和效益能否持久、能否有人消费的起等等;二是因未能或不愿深入了解产生的盲目乐观认识,包括咋栽都能活、都能长得好、都能见高效、啥地都能栽、是苗都能栽、啥时都能栽、栽了不用管等等;三是因对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缺乏了解产生的落后保守认识,包括产业选择时徘徊犹豫、生产经营中舍不得投入、发展规模上缩手缩脚、技术措施落实上偷工减料等等

    (二)经营理念问题。长期以来林业产业粗放经营的落后观念,在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过程中已逐步暴露。造成我县油用牡丹产业总体起步不高、生产经营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严重制约了产业效益的发挥。一是规模分散、小打小闹,造成经营管理不便,经营成本高,综合效益低。二是建园育苗准备工作不充分,提前应实施的深翻、施底肥、除草等不到位,甚至造成未能在最佳时段植苗、下种,为后期园管留下隐患,影响经营效益 。三是整地及栽植粗放,深挖坑、深栽、踩实等落实不好,造成成活、保存率不达标,幼苗长势一般。四是园管粗放随意,关键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影响幼林生长发育和产量。

    (三)技术应用问题。受思想认识和经营观念影响,深入细致学习、研究、应用先进技术积极主动性不足,对相关技术重视不够,掌握不全面、不准确,具体落实不规范,给高产高效埋下隐患。一是存在荒地未经规范处理、过度瘠薄板结地建园现象;二是存在整地不到位、不施基肥栽植现象;三是存在忽视壮苗栽植、苗木处理保护不规范现象;四是存在栽植过浅、未能踩实现象;五是存在忽视栽植准备、按期栽植现象;六是存在栽后不修剪摘花、不防虫防病、不追肥浇水、除草不及时及滥用除草剂现象;七是存在胡套滥种、合理套种重视不够现象。八、受理论基础、工作方法制约,我们一些人通过所谓实践,对牡丹种植技术形成了一些极不科学所谓经验总结, 对规范落实相关技术措施造成干扰。如:牡丹咋栽都活、苗小栽不活、不怕荒草、不愿按期平茬修剪等等。

    (四)投入力度问题。油用牡丹产业兴起以来,虽然逐步引起了各级各方面高度重视,发展氛围逐步形成,但由于我县走在前边,思想认识、政策制定都还需要一个过程,目前投入问题还比较突出。一是国家项目投入尚未启动,能得到的国家项目资金支持有限;二是基地建设奖补办法尚在修改完善,县内各级人力、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政策补助、组织动员、技术普及、服务保障还很欠缺;三是种植主体还存在舍不得按需投入劳力、资金问题,该除草的没按时除草,甚至违背科学为省工使用除草剂,该施肥的没按时按量施肥,该浇水的没浇水等等;四是个别经营主体对需要的投入认识不足,出现了因资金问题影响生产措施落实问题。

    四、几点建议

    (一)正确认识产业优势。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农村产业发展历程,在选择产业方面,有成功经验,也有效果不佳的教训。无论是一个区域,还是一个家庭、一个企业,选择产业,必须把握几个问题:一是必须要选择一批或一个产业;二是必须有1-2个核心产业,即 “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三是必须是适合各方面基础条件的产业,如土地、劳力、经营习惯、经济条件、技术水平、认识程度等等;四是必须能有效加工增值,吸引企业投入加工,消化基地产品;五是必须有良好的比较效益。油用牡丹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木本油料之一,适应性强、出油率高、油品质好、产业链长,具有油用、药用、观赏等价值。我县地处全国最佳栽培区,是省油用牡丹产业规划的陕南12个最适宜栽培县区和重点发展县区之一,具备栽培油用牡丹的优越资源条件。发展油用牡丹产业是增加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供给、切实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的战略抉择,是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更是我县推进建设陕西强县、加快追赶超越的客观要求。基于此,我们应充分认识油用牡丹产业的优势,坚定发展信心,把油用牡丹作为突破发展的重点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产业来抓,推动我县油用牡丹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全面转变发展理念。就我县油用牡丹产业而言,目前应从三个方面转变理念:

    一要树立规模化发展理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合作化、园区化发展。大力推进油用牡丹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新型业主,重点发展专业大户,积极引导合作经营。

二要树立标准化经营理念。不断强化靠技术兴产业、向技术要效益观念,认真学习相关技术、全面准确掌握相关技术、严格落实相关技术措施。在具体实施中,要逐环节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进度安排、技术措施和标准、保障办法等。确保所有技术措施全面准确落实。

三要树立高投入高回报理念。要坚持“宁建一亩标准园,不建百亩应付园”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建园、管园,该投入的资金、劳力,一定要投足用好,除经严格科学试验论证的新型技术措施外,不过分追求省钱、省工,用壮苗、施足肥、浇足水,高规格整地、规范化栽植、园管。要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原则,不贪大、不冒进,使基地建设各环节工作都有可靠资金保障。要坚持“不等不靠、自我发展”原则,可以争取补助,但不能等待补助、依靠补助,立足自身实际,合理确定发展规模。

(三)准确把握发展重点。发展产业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才能取得成效。牡丹产业发展应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一要建强产业基地。在现有基地的基础上,科学选地,新建标准化原料林基地。与拐枣、核桃等产业有机结合,开展林下套种油用牡丹,新建高效立体套种原料林。推进油用牡丹园区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返乡能人、新农人等流转土地发展油用牡丹,重点支持产业大户和“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产业园,防止产业遍地开花、粗放经营。把油用牡丹产业与精准脱贫相结合,采取贫困户种植、资金和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促进贫困户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在产业链中共享收益。大力研究推广油用牡丹套种中药材、蔬菜等经济作物和油用牡丹地养鸡等立体种养模式,解决油用牡丹前期“脖子长”的问题。

二要做优精深加工。以增强供给能力和质量为导向,以优质牡丹油加工为主攻方向,深度开发牡丹籽油胶囊、牡丹籽油、牡丹调和油等高中端油用牡丹系列产品。加大科技研发,积极推动产业向医药制品、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工艺美术等全产业链延伸。坚持内扶外引并重,新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做强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能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加工集群。实施中必须严格把握选地、整地、选苗、苗木保存处理、栽植、间作、栽后管护等每一个关键环节。组建牡丹科技研发中心,开展油用牡丹品种选育、育苗栽培、产品加工、深度研发、科技推广等工作,为旬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搭建产业研发平台,深入推进院(校)地、校企、校园合作,聘请国内行业科技领军人物担任旬阳油用牡丹产业技术顾问。加大油用牡丹科技推广力度,建立健全“专家+农技员+农户”和县、镇、村三级服务推广体系。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

三要推进三产融合。充分发挥油用牡丹观赏、药用价值,利用“+旅游”“+文化”“+互联网”等模式,推进油用牡丹产业与观光、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新产业新业态。把旅游景点作为油用牡丹规划重点,分东南北区建设油用牡丹观赏园、牡丹村,带动全县牡丹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研究开发牡丹文化、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旬阳牡丹文化内涵,努力营造牡丹文化浓厚氛围,打响旬阳牡丹文化品牌。把油用牡丹产业作为电商发展重点,促进牡丹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积极引导推进“企业+合作社+农户”“新农人+农户”等多种合作经营方式,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四要打造特色品牌。强化宣传推介,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做靓叫响旬阳富硒优质食用油品牌。通过牡丹文化节、专题推介会、产品展销会等形式,利用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旬阳油用牡丹,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组建油用牡丹产业协会,鼓励协会、企业加大品牌营销。鼓励企业在城市设立油用牡丹产品专卖店,在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专营区,在各大超市设立专营柜,打造一批省内乃至全国知名专卖店。

(四)加大保障服务力度。一要加大扶持力度。按照分级负责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把油用牡丹作为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的重点,通过项目扶、财政补,实行种苗全额补贴。将扶贫开发、产业发展、农田水利建设、林业、旅游开发等涉农资金,重点投向油用牡丹规模种植区,改造提升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制定油用牡丹产业奖补扶持办法,通过“以奖代补”扶持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建立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基金,用于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农产品精深加工、人才培训、品牌建设。二要强化科技服务。油用牡丹栽培技术是一个完整体系,实施中必须严格把握选地、整地、选苗、苗木保存处理、栽植、间作、栽后管护等每一个关键环节。组建牡丹科技研发中心,开展油用牡丹品种选育、育苗栽培、产品加工、深度研发、科技推广等工作,为旬阳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三要加强合作交流。搭建产业研发平台,深入推进院(校)地、校企、校园合作,聘请国内行业科技领军人物担任旬阳油用牡丹产业技术顾问。加大油用牡丹科技推广力度,建立健全“专家+农技员+农户”和县、镇、村三级服务推广体系。支持农技推广人员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进油用牡丹产业发展。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