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产业不是为了好看,是要思考怎么把它管好,把它卖出去,坚持长效与短效相结合”分管农业的一位副镇长语重心长地说;“种牡丹不能套种”一位农业站干部如是说,一场开在田间地头的别开生面的会议就这样开始了。
春季脱贫攻坚的号角已经吹响,按照“户脱贫、村摘帽”的总体要求,如何让贫困户钱包鼓起来,达到脱贫要求,仁河口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狠抓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
多样化种植养殖业,拓宽收入渠道。在充分调研并领会上级文件精神的前提下,结合该镇地域优势、土地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及处于汉江水源地的特殊地理位置,特制定油用牡丹、林下魔芋、小规模养殖等产业发展规划。着重从小规模养殖入手,保证有养殖能力的户年均养殖生猪1头、鸡10只以上,实现短期见效益;持续做强油用牡丹产业、林下魔芋种植等,保证长期有收益,实现长久增收。通过这种短期养殖和长期种植相结合的方式培育收入增长点,确保产业脱贫有实效、见长效。
强化技术指导和推广,实现规范化管理。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分别在畜牧养殖、农作物种植等领域加强技术指导及推广,充分利用科技产品,降低收入成本,提高产业效益。抽调专人就油用牡丹除草、施肥、整形修剪等技术要点进行分村培训,指导群众加强管护;其次以该镇目前养殖难点入手,由畜牧从业人员走村入户进行技术指导,及时纠正养殖误区,补足技术短板。诸如人工除草耗费人力大且效率低,下一步将动员群众购置除草机,提高除草效率,打通科技助推农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突出特色,实现品牌化经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当前消费者对有机富硒特色农产品需求旺盛的大背景下,不断提高“稻油轮作”水平,规模化种植、精细化管理。充分利用秸秆回田、油饼等有机肥,杜绝用化学肥料;安装杀虫灯,减少农药喷洒次数,提倡绿色种植;打造特色品牌,以休闲娱乐游和富硒大米、菜籽油等为重点,着力打造水泉坪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截至目前,该镇已经建成占地面积约400亩的牡丹示范园、1000亩“稻油轮作”基地,发展林下魔芋种植1000余亩,实现生猪小规模养殖6000余头,实现了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及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助推产业发展,确保百姓持续增收。
- 上一篇:城关镇:直播“小红帽”+X+贫困户[ 04-05 ]
- 下一篇:旬阳今年投资2.8亿元再建脱贫攻坚通村水泥路550公里[ 0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