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肉,是旬阳县铜钱关镇乡村农户家中不可或缺的家庭藏品,说它是藏品却从不怕被人看见,抑或有种炫耀的意味藏在其中,只要走进屋里,它便出现在最显眼的地方,堂屋的楼芡(qian)、灶炉和烤火炉的上方,都少不了黑里透红的一条条流着油的腊肉。近日,应朋友相邀来到铜钱关镇双河村村民石德荣家,他家在赤岩与铜钱村之间,是该村定为今年发展的第一批农家乐的考察对象。
我们驱车前去,从安康出发经十天高速,在神河、赤岩口下高速,向东垭子(楚长城)方向,沿东吕路行驶约35公里,全程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
正是初春好时节。沿路,金黄的油菜花镶嵌在青竹的底色中,我们分明在画中梭绕。
车湾在了东吕路旁边能停放三辆小车的一个农家小院,收拾的利落别致,向屋前望去远处山上绿葱葱的竹林,近处是一片上百亩的稻田,他们之间被一条小河分割开来,一边是山林一边是良田。在房后的山上便全是成片的竹林了……
在这里我尝到了地道的铜钱关农家自制的腊肉,也偶得腊肉制作、食用的方法及照片。临别应主人再三嘱托,让笔者为该农家乐取名,没好推辞,因这里盛产竹子,就叫“竹乡人家”吧。愿竹乡人家(暂定名)与已有的金盆山庄、龙潭山庄、特惠农家乐等农家餐饮经营者一道,为那些来铜钱关镇的远道游客提供可口的饭菜,打造出更多颇具地方乡土特色的农家菜。
腊肉如是说:腊肉是指肉经腌制后再经过烘烤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腊肉的防腐能力强,能延长保存时间,并增添特有的风味,这是与鲜肉和咸肉的主要区别。
腊肉是陕西、湖北、四川、湖南、江西、贵州、甘肃陇西的特产,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且因原料易取、制作简单便盛为流传。
腊肉的腌制: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
二至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铜钱关镇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
腊肉的食用:腊肉的食用方法与鲜肉和咸肉的食用方法基本相同。在铜钱关镇因盛产竹笋、土豆、莲菜,自制血豆腐等。所以竹笋(干)炒腊肉、血豆腐炒腊肉和莲菜土豆炖腊排骨。
腊肉的保存:腊肉作为肉制品,并非长久不坏,冬至以后,大寒以前制作的腊肉保存得最久且不易变味。腊肉在常温下保存,农历三月以前味道是最正宗的时候,随着气温的升高,腊肉虽然肉质不变,但味会变得刺喉。所以农历三月以后,腊肉就不能在常温下保存了。最好的保存办法就是将腊肉洗净,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这样就可以长久保存,即使三年五年也不会变味。
( 王安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