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以来,甘溪镇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镇党委针对各村实际,分类施策、因村因户,积极探索“支部+X+贫困户”精准扶贫新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各领域、各经济组织在推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全力确保全镇建档立卡的8个贫困村,814户2167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建强支部队伍。“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抓党建促脱贫,建强村级班子是关键。一是结合村“两委”换届选举,大力选拔一批素质高、作风硬、敢作为、敢担当的人进入村级班子,发挥村级班子的政治引领和带头致富作用。二是结合“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年”活动,2016年度投资165万元,建成刘家院村、桂花树村、张家河村三所全新村级活动室,全面落实“清零”行动,将脱贫攻坚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县镇共选派8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担任精准扶贫村“第一书记”,围绕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扬正气树新风五项工作职责,按照精准扶贫的部署和要求,强化机关党组织与脱贫村党组织间的互联互通,迅速把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采用“下沉式服务”把党组织建成脱贫致富的“桥头堡”。
加大“X”创新力度。各村党支部从本村实际出发,积极发挥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引进公司、发展新兴产业、成立合作社与“X”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实现支部搭台、企业唱戏、合作社壮大、贫困户摘帽。全镇先后成立了仕翔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旬阳县至诚劳务派遣有限公司、陕西红太阳新能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17个“X”载体。一是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带动致富。甘溪镇对各村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进行全方位调研,深入挖掘烤烟、油用牡丹等产业的增长潜力。各村支部牵头组织党员骨干、科技专业人才、致富能人成立专业合作社,结对帮扶贫困户实施产业项目。借助成立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做好土地流转,实现集约化连片种植。村干部立下责任状,致富带头人签志愿书,积极响应镇政府号召,为贫困户提供从种到收的“保姆式”技术保障服务。目前,全镇在支部引领下已成立9家产业合作社,带动27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二是推行“党支部+现代园区+贫困户”,扶持致富。定期开办脱贫攻坚职业技术培训,为低收入农户无偿提供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免费为低收入劳力进行培训。坚持紧密结合产业实际,以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为重点,召开贫困户与种植园区负责人座谈会。会上对种植、养殖贫困户进行分类,以支部为纽带,组织园区负责人与贫困户进行结对,园区负责人从专业技术、资金投入、产品销售上给予贫困户支持,指导贫困户搞好产业发展,实现农企共赢。全镇在支部引领下已成立2家现代园区,带动60户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推行“党支部+乡村旅游+贫困户”,转型致富。甘溪镇以村为依托,以民为主体,把推进乡村旅游作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寻求农民创业增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围绕天然太极湖自然资源优势,创新扶贫机制,将乡村旅游绿水青山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目前已完成天然太极湖可行性论证报告、策划、画册设计,犀牛亭、太极塔和8.6公里环山路正在建设之中。围绕“吃、住、游”,新培育梯岩村、刘家院村农家乐各一户,推出柴火灶、冷水鱼、猪蹄煲、吊罐等特色美食,吸引游客由匆匆过客变为滞留休闲。同时,天然太极湖富硒土特产专营店的开张营业,加速了农产品进城,拓宽了农民创收致富的渠道,预计乡村旅游的打造可带动95户贫困户增收。四是推行“党支部+企业+贫困户”,引资致富。各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围发展环境,为贫困户争取资金扶持、就业岗位、组织引导贫困户与企业结盟,激发农户自身发展活力,让贫困户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技可学、有样可参,确保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能增收。2016年12月全县首个100千伏安的光伏发电站正式在刘家院村并网发电,该企业吸纳10户贫困户入股,企业与贫困户各出资50%,合计投资85万,由公司负责经营,收益五五分成,贫困户每年可分红1万余元,实现“企业+贫困户”抱团发展,真正达到共同致富。
在镇、村两级联动下,“支部+X+合作社”模式已经在甘溪镇推而广之,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的深度融合,充分体现了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2017年甘溪镇将不断扩大“X”覆盖范围,创新更多“X”模式,让贫困户在党组织的引领下形成“多富帮一穷,想穷不得穷”的正向效应,保障贫困户持续稳步增收。
- 上一篇:移民局“五完善”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02-28 ]
- 下一篇:石门镇:一线脱贫在行动 凝心聚力促发展[ 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