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旅游信息> 文物民俗> 正文详情

移风易俗:108年前,旬阳的戒赌碑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1-09 11:17 来源:今日旬阳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赌博是社会习气中“毒瘤”,是摧毁家庭的“爆破器”,更是危害社会的“定时炸弹”。

古语有云:“天下之倾家者,莫速于博;天下之败德者,亦莫甚于博。”不少有识之士也自发组织编撰惩赌戒赌的乡规民约,借此约束、惩戒赌徒,改邪归正。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旬阳县麻坪丝铺学堂的段柏崖先生便是其中之一。

当前,我县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广大群众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念,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勤俭持家,步调一致同赴小康之路。108年前,在旬阳麻坪所立的戒赌碑,至今仍具极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麻坪镇位于旬阳县西北边陲,民国时期有“大马道”横穿而过,是安康至西安的必经之路和重要驿站,因此有“骡马店”之称。今东邻赵湾镇,西靠安康市汉滨区,南依甘溪镇,北傍安康市东镇和旬阳县桐木镇,是旬阳“西北重镇”,呈“五虎群羊”地形。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现今完整的保存着一件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物——“戒赌碑”。

追溯到光绪三十四年,赌博之风滋生蔓延,愚民不遵大清国法,有的恶不悔改,擅敢窝点设局,聚集赌博,而赌之兴盛。在这期间,上至达官贵人、豪商巨贾,下至黎民百姓,赌博成瘾,有的屡赌屡输,牵牛架户,影响恶劣。

开始是“游惰”之民,“闲散”人员,他们赌博方式繁多如投壶、叶子戏、马吊、纸牌、骨牌、骰子、摇摊、斗鹌鹑、花会等;也有不少新创的方式,如“叉麻雀”(麻将前身),导致商人无心经商,马拴在“大马道”边的拴马桩上(现在拴马桩仍保存完好),沉迷赌场,庶民也无心耕作,田地荒芜。

甚至有人错误的认为“小赌可以养家糊口,大赌可以兴家创业”而误入此道,无法自拔。赌博把人的逞强斗狠本性与贪图钱财、侥幸求胜的弱点融合在一起,使人在游戏娱乐的过程中满足贪欲,许多年轻的学子寂寞空虚寻求刺激而堕落牌局,特殊氛围与周遭不良的环境,曾一度使多少人深陷茫茫赌海,无法自拔。

当时流传一首歌谣:“高树悬树果,摘来作骰子。蹦跳骰盘上,使我心欢喜。如饮雪山产,苏摩树汁味。雀跃诸骰子,逗我去尝试”。

尽管朝廷首禁,但地方之大,鞭长莫及。多少人迷上了赌博,贤慧的妻子抛他而去,和睦的家庭人去房空。可在强烈赌瘾的驱使下,还要走进赌场,孤注一掷,去做最后一“搏”,希望能赢上一场。不料,无缘好运,又一次败北。输光了家中的钱财,只得将妻子抵押于人以偿赌债。

真可谓“赌徒之妻子,折磨遭遗弃。慈母在悲伤,何处子游戏?负债者恐惧,渴望得钱财。算计人家宅,蹑足夜中来。”身无分文,怎能还清欠债?如何赎回妻子?走投无路之际,只得去做鸡鸣狗盗之事。殊不知,这是滑向犯罪的道路,最终免不了牢狱之灾。

段柏崖老先生乃当时麻坪丝铺学堂教书先生,看到如此恶风陋习实属伤风败俗,致使许多家庭支离破碎,有的孩子也学着大人耍钱,老先生气的银发飞舞,心如刀割,他毅然决定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规劝乡亲们戒赌。

当时赌博的歪风邪气已形成,且愈演愈烈,要根除谈何容易,但老先生没有退缩,他首先从所教学子的爹娘开始,每天下午上完课后,撑着薄弱之躯,竹节之手拄着拐杖,迈着蹒跚的步子,深入到学子家中讲赌博的危害,劝导老百姓发财要靠勤劳的双手,而不是“赌”!

输了想翻本,赢了还想乘胜追击。庶民“赌迷心窍”,哪能听得进去一个老先生的劝告,仍然我行我素。段老先生急了,他干脆讲罢课,饭都顾不得吃,就挨家挨户做起了劝赌的工作。先生认为,赌博不戒,商不经商,农不务农,学不专学。只要是赌博的人家就去劝,只要有聚赌的场子就去制止,无论你白眼也好,恶语相向也罢,老先生已化身了赌徒克星,戒赌之神。

他还写了一首戒赌歌:“贝者是人不是人,只为今贝起祸根,有朝一日分贝了,到头成为贝戎人。”学生看后不得其解,于是他点破其意:“贝者为‘赌’,今贝为‘贪’,分贝为‘贫’,贝戎为‘贼’,此乃赌、贪、贫、贼四字也。”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唱给老爹乡邻听,一传十,十传百,凡有赌钱的地方就有这样的歌谣响起,来扫赌徒的兴,打击赌棍的心。一首通俗易懂的戒赌歌谣,把赌博的危害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先生的努力终于唤回了许多沉迷赌海之徒,改邪归正。

但他深知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将戒赌之风深入人心,势必要号召社会正义之士一起加入劝赌的行列,于是就找到当地的保正、首士、保长、乡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害。把这些人组织起来,让他们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广泛发动乡邻,大打一场戒赌之仗,使赌博者像过街的老鼠,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禁赌方可大奏成效。

经过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赌博的危害,还有的人自发地加入到了劝赌的行列,“大马道”上商旅通行,庄稼地有了耕作的百姓,学堂学子也安心读书了,老先生的愁眉苦脸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颜。

段老先生深知,还要防止赌博之风死灰复燃,又马不停蹄找来保正、首士、保长和乡约,商议在麻坪丝铺“骡马店”立一座“戒赌碑”, 彻底切除“赌博”这个大毒瘤,以正乡风,警示后人。

听说要立碑了,回头是岸的乡邻都主动捐钱出力。往事如烟,恍然如梦,他们要用这座碑引以为戒,做为新生活的起点,用辛勤的双手开创幸福的明天。

在光绪三十四年的一个黄道吉日,乡邻们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像过节一样,矗立起了这两块青石篆刻的石碑,碑文楷书阴刻,一块上面赫然刻着几个大字“严禁赌牌”,及发起人段柏崖老先生的大名,以及见证人、监督人、保正、首士、保长、乡约的名字、立碑缘由和违者处罚措施。

碑文一方面指出赌博之徒对社会和家庭的严重危害,并为之深恶痛绝;另一方面规定了严厉的惩戒条律,赏罚并举,以正乡风民俗。这充分说明在当时查赌、禁赌、惩赌,以成为群众性的自发行动,并且有其广泛性和普遍性。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纯正乡风民俗,规范道德行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在社会主义的今天,仍有着可供借鉴的现实意义。另一块镌刻着捐钱立碑者的名字。

此碑一立,赌博耍钱之气戛然而止,正气战胜了邪气,这场戒赌之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老百姓过上了安宁祥和的日子,但他们没有忘记曾拄着拐杖,不辞劳苦,劝自己回头的教书先生,段柏崖的名字也就像这座戒赌碑一样永远立在了他们的心里,万古流芳。

走出这段历史的尘埃,心灵仿佛经历了一场圣洁的洗礼,当我再次站在这座屹立百年的“戒赌碑”前,不禁肃然起敬,心潮澎湃,这是一份惩赌戒赌的乡规民约,对犯赌者都起到了惩恶扬善之作用,也是一份不可多得的民俗研究档案史料。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今天,仍具有可供借鉴的现实意义,对公民又何尝不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责任编辑:赵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