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湾镇:脱贫依靠党建“领”

作者:宁国霞 发布时间:2017-01-04 08:22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12月9日,赵湾镇2016年度脱贫村王庄村和高东村成功通过市第三方评估验收,贫困户们开心地笑了,包帮干部们也欣慰地笑了。经过全镇一年多的努力,今年全镇381户1145人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摘帽。

镇党委为全局精准“把脉”

全镇重点贫困村9个,贫困户1217户3358人要在2018年实现稳定脱贫,时间紧任务重,该镇党委认识到走传统发展的老路子已然走不通,必须寻找创新发展的新路子。

该镇辖15个村(社区),50个村民小组,4664户14802人,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万亩,属典型山区农业镇。多年来,烤烟一直作为该镇的主导产业,年产优质烤烟3.8万担,被誉为“西北烤烟第一镇”。群众要脱贫,农民得增收,选准产业、找准路子是关键。该镇15个村社中,虽然村村都务烟,但仍有很多组由于地势等原因没有烟,这部分村组的主导产业不明晰,群众增收难。为确保这些村组、这些群众也能同步脱贫,该镇因地制宜,精准对接各村组及贫困户的实际,镇党委班子成员通过多次走访调研、考察、座谈、研讨,为每个村逐一“把脉”,找出适宜各村发展的独特模式,于是便有了“党支部+X+贫困户”模式。在土地条件适宜种植烤烟的地方推行“党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模式,对于土地相对比较分散的采用“党支部+农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土地条件适宜发展生态农业的地方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X”便成了“产业大户”、“农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的代名词。

村级党支部合力当好“车头”

“火车跑地快,全靠车头带”这是我们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而作为一个村的“车头”---村(社区)党支部能不能很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一个村(社区)能不能很好发展的关键,所以无论采取何种发展模式,都离不开党支部的正确引领。

2016年是“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关键年”,各村党支部以此为抓手,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调动支部党员干事创业激情,带动贫困户发展。华山村由支部班子牵头组建了华山村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率先入社发展蔬菜种植产业。目前,合作社已吸纳社员150户,形成了以土豆、南瓜、红薯等蔬菜为主导的无公害蔬菜基地500亩,其中吸纳贫困户68户,种植蔬菜面积200余亩。2016年,华山村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产值70万,社员直接经济收入25万;王庄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实施了“支部+产业大户+贫困户+激励政策”助力脱贫的模式,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发动烟草产业大户对贫困户进行帮带,通过贫困户自种,烟草大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和大户流转贫困户土地、雇用贫困户劳动力务烟两种帮带方式,实现产业大户与贫困户捆绑,帮带贫困户实现脱贫,2016年,王庄村烟草种植面积共计2346亩,实现产值612万元,人均增收3812元。大户帮带贫困户共32户发展烤烟450亩。同时,紧跟市场形势成立卓远油用牡丹专业合作社,通过宣传动员,吸纳165户贫困户入社。目前,全村已完成油用牡丹种植500亩,后期将辐射带动发展1000亩;王长沟村也在支部班子引领下成立鸿农油用牡丹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在村支部的号召下已入社15户49人,其中吸纳贫困户5户14人,已种植油用牡丹100亩;高东村成立拐枣农业合作社,共种植拐枣500余亩,吸纳社员130余户。在赵湾镇像类似的专业合作社一共有20多个,在各党支部的带领下,逐步发展壮大,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党员群众团结齐心争当“模范”

村上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光靠“车头”带,党员群众不响应,显然也是不行的。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该镇多措并举,通过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亮晒作”行动和道德评议活动等充分调动党员们的积极性,效果明显。

4月26日,该镇王庄村务烟大户李世前突患脑瘤住进了医院,32亩的烟田需要起垄,4万多的烟苗等待移栽,村里的党员群众纷纷自发抽时间去他地里帮助起垄、移栽,以免错过时节;桦树梁村的10余名党员年年都是村里的产业大户,个个种烟都在10亩以上,在发展自我的同时,他们不忘帮带贫困户,11名党员包帮了12户贫困户,且全部实现脱贫;12月21日,王长沟村党员王义明二叔因病去世,为了减轻人民群众负担,他带头移风易俗,不收礼,只请了22个人帮忙;党员带头集资修路、带头维护村里公共设施、带头帮助左邻右舍,他们“带头”的事还有很多……2016年在道德评议活动中共评议出正面典型80余人。

2016年,对赵湾镇来说,是忙碌的,同样也是有收获的,这收获得益于党支部的正确引领,党员群众的率先垂范,而归根结底还是要归功于该镇始终坚持走“主抓党建促全局发展”的路子,在党的引领下干群团结一心迎来了共同发展的春天。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