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现将《旬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通博游戏
2016年12月28日
旬阳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有力支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十二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覆盖城乡、相对健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建设健康旬阳为统领,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权益,为建设陕西强县和同步够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健身在国民经济和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各类人群。
(一)群众体育参与程度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20万以上,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60%以上。
(二)群众身体素质普遍增强。城乡居民达到《国家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96%以上,其中20-59岁人群体质状况明显改善。在校学生普遍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要求。
(三)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蓬勃开展。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赛事活动, 各镇在全县范围内均有代表性的品牌项目,全县在全市乃至全省培养和打造两项健身品牌赛事活动。
(四)全民健身设施日趋改善。县城和各镇社区建成“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公共体育设施覆盖率超过85%。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各类体育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
(五)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基本覆盖。县、镇体育社团基本健全,服务管理规范有序,体育组织网络向社区、农村延伸,普遍建有就近便捷健身活动站点,各社区拥有2个以上晨晚健身活动站(点)。
(六)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人数达到1300名以上,直接服务群众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超过50%以上。城乡每千人有3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基层全民健身活动站(点)至少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七)群众科学健身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建立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县域内实现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经常化,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达到国家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第九套广播体操及太极拳等项目得到普及,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健身指导服务。
(八)体育消费快速发展。初步建成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定位相适应,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产业体系。
三、主要任务
(一)合理布局健身场地设施,满足群众多元化需求
1、按照规模适当、方便实用的原则,合理布局公共体育设施,着力构建县、镇、村(社区)三级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条件。“十三五”末,县城建成“一场一馆一中心”(即: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游泳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建成老城环汉江至宋家岭森林公园健身步道、王家山至牛圈沟健身步道,创建汉江沿岸全民健身长廊。
2、全面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全面实施镇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陕南移民搬迁点健身器材配送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等惠民工程,实现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达85%以上。有条件的镇建一个有看台的灯光球场、一处室内健身房,部分社区有一个多功能健身场。
3、充分盘活存量资源。加强对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维护与提档升级,延长场地设施使用期限,提高利用率。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助、参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创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探索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形式,完善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确保公共体育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4、推进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重点加强健身长廊、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路径、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建设。每年新建健身路径2套、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2个。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落实按国家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或现有场地设施未达到规划建设指标要求的,要因地制宜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力打造体育品牌赛事
5、充分利用我县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发展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等主题示范活动。积极开展太极拳剑、游泳、龙舟、自行车、乒乓球、篮球、垂钓、传统武术、健身气功、户外徒步、休闲养生等运动项目,重点打造“水上运动和太极拳”两大健身品牌。挖掘整理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扶持、推广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加强与文广旅游、卫计等部门的合作与交流,以全民健身为核心,形成跨界融合的健身、健康项目。
6、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品牌和项目,实现“一县一品、一镇一特色”。县上拥有1项省级体育品牌赛事,每个乡镇(街道)和行政村(社区)有1项固定的体育赛事。鼓励各镇、社区、协会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利用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职工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
(三)突出全民健身发展重点,统筹各类人群均等供给
7、按照“节俭、高效、小型”的原则,定期针对职工、农民等各类人群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身系列活动。按届次办好全民运动会。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常年开展工前(间)操活动。
8、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努力打造“一校一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广泛深入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加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定期举办全县体育传统校联赛。构建青少年体育志愿服务体系、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服务网络。
9、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全民健身服务供给。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适合老年人身体状态的体育健身设施,加强行政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行政村(社区)体育设施的功能衔接,提高使用率。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及患病康复人群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加大对残疾人体育的支持力度,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10、加快发展太极拳剑、游泳和足球运动。科学制定全县太极拳剑、游泳和足球运动发展规划,加大足球场地和游泳场地供给,把足球场地建设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因地制宜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全县每年新建一定数量笼式足球场。广泛开展校园足球、篮球活动,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高中、初中、小学三级足球、篮球竞赛体系。积极倡导和组织行业、社区、企业、五人制足球、篮球等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篮球活动,每年举办全县校园足球、篮球和社会足球、篮球联赛。推广普及太极拳剑和游泳运动,充分利用水域资源开辟天然游泳场,利用城市空地、公共绿地等搭建可拆装式游泳场,推进太极拳剑和游泳运动成为我县品牌运动。
(四)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指导水平
11、发挥全民健身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县体育运动中心建设,21个镇全部建成文化体育活动站或全民健身指导站,并有专(兼)职体育工作者,各行政村(社区)都有体育健身组织的队伍。推动全民健身组织“3+X”模式建设,让各类协会成为组织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健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力军。推进单项协会规范化建设,县级建单项体育协会达到25个以上。推动体育社团组织向基层延伸,重点扶持基层体育社团组织发展,鼓励自发性的健身团体和健身站点依法依规转化为固定的健身组织,实行登记备案制度。积极倡导网络健身组织健康发展,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
12、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和扶持力度,重视对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的培育。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人社、卫计、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人才教育培训相衔接,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加强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的互联互通,积极组织引导优秀体育教师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着力培养立足基层、服务百姓的公益性项目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积极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进家庭、进社区、进楼宇、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
(五)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形成互促共进发展格局
13、围绕建设陕西强县和“健康旬阳”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改善民生、繁荣文化、提升素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健康旬阳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和支持各镇结合实际,打造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示范点,推进全民健身与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卫计、养老等事业融合发展。
14、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制定新周期全县体育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建设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拓展全民健身服务领域,积极推动发展模式、组织形态和服务产品创新。探索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支持各镇制定专项规划,大力发展户外体育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船艇码头、汽车露营营地基地,带动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教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等体育产业及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发展,打造体育消费热点。
(六)大力弘扬体育文化,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15、大力倡导“绿色健康、运动快乐”的理念,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的观念。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以基层群众健身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作用,树立人人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以身边的体育优秀人物为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16、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和新媒体等宣传媒介,通过开办全民健身公益讲座、播放体育宣传片、开办体育专栏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全民健身知识、方法和赛事活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体育健身意识,丰富人民群众科学健身内容。深入挖掘我县特色文化,在建设体育文化长廊、体育文化广场、体育生活化社区时,以文化导视、景观雕塑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立体呈现,营造浓厚的全民健身文化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县文明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局、县教体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文广局、县卫计局、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等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的旬阳县全民健身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全县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民间体育社团等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全面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好科学健身指导、人才培训、活动组织、赛事承办等方面的主体作用。
(二)落实关键措施,加大保障力度。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将全民健身重大项目纳入“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库,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严格落实《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保彩票公益金中安排用于体育事业的专项资金70%用于群众体育。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的购买比重。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完善配套设施,丰富全民健身服务供给。落实好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力量对全民健身事业进行捐赠。规划、住建和国土部门要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建立由教体部门全程参与的监督和验收机制,保障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 平方米”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到位,确保全民健身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侵占。人社部门要建立城镇职工个人门诊医疗费金额的一定比例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合作机制,推行医保健身一卡通。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旅游、科技、养老、助残等相关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和《陕西省全民健身条例》,强化体育行政执法管理和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和公共健身场地的监管,提升群众健身安全保障水平。
(三)建立评价体系,形成示范效应。依据国家制定的全民健身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建立我县全民健身工作评价体系,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建立政府、社会、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评价工作平台,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各地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和文明家庭创建的指标体系,纳入全县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搭建全民健身激励平台,制定多层级、多元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健身活动。制定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办法,对参与和支持全民健身、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全民健身中的引领作用,把每天锻炼1小时和工间操实施情况纳入工作制度和文明单位评选,定期开展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活动。
- 上一篇:通博游戏 关于印发旬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04-19 ]
- 下一篇:通博游戏 关于下达旬阳县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 0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