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湾镇:“四举措”力助贫困户脱贫摘帽

作者:卢峰 发布时间:2016-12-05 08:50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赵湾镇拥有贫困人口3358人,1217户,因山大沟深,自然环境恶劣,贫困原因各有不同,他们想脱贫的理念千差万别,制定不同脱贫计划及脱贫方式至关重要。为此该镇把“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方,为贫困户实施行之有效的帮扶措施。

一是加大产业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当地实际和贫困家庭人口、资源、技能、致贫原因、发展意图等因素,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着力形成“一村一品”的格局。至今,各村紧守“陕南烟草第一镇”为引领,全镇贫困户种植烤烟5000余亩,实现收入1100余万元;华山村种植无公害蔬菜400余亩,发展林下养鸡6000余只,实现收入50余万元;白杨坪村种植魔芋2000余亩;高东村栽植拐枣400余亩,18000棵;王庄村种植油用牡丹500余亩,1000000余株。产业链基本形成,并相继成立协会和合作社,为脱贫群众打下了产业支柱。

二是开展就业培训。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着眼于提升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大力实施“雨露计划”;新型农民培训1000余人次,组织培训修脚师100余名,烹饪师200余名。把提高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技能作为治本之策,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致富一方”的目的。

三是加强项目建设。项目建设关系贫困地区脱贫发展的大局, 按照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致力改变穷山恶水,突出抓好制约经济发展的项目建设。新建村活动室5座;硬化通村、组路25公里,完善工程26公里;修建蓄水池9座,接通网管40余公里;实现绿化、网络、文化、教育、医疗、防疫和生态保护全覆盖。对地处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贫困群众,大力推进移民搬迁进城进镇集中安置,解决不安全住房340户,奠定了设施建设基础。

四是落实社会保障。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落脚点,按时发放养老金、残疾补助金;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措施,开展“救急难”工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特殊原因致贫的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加大物资、资金等扶助力度,帮助渡过难关。加大兜底帮扶力度,对符合低保、五保的贫困人口做到应保尽保,为其如期脱贫做保障。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