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李家台村是全县45个首批脱贫村之一,该村因有级别最高的驻村“第一书记”刘满堂同志而闻名于县内外。但鲜有人知道,在刘满堂书记派驻该村之前,选派驻村的第一书记是县住建局干部、共产党员丁仁平同志。在刘满堂书记来后,他随之被调整任命为村党支部副书记,配合第一书记工作。丁仁平同志性格乐观、豁达健谈,他常说:刘书记这么高的级别、这么大的年龄,不远万里从京城到我们这穷山沟驻村扶贫,他是我们当地干部的楷模,我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全力配合好刘书记工作。一年来他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
以心换心“深沟通”——激活村级班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丁仁平同志曾在乡镇工作、与农民打交道几十年,非常熟悉农村工作,深知基层组织对推进农村工作的重要性。他驻村第一件事,就是了解村两委班子工作情况,通过到组到户了解,该村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两委班子思想不解放,战斗力不强,有的存在“等靠要”惰性思想。基于此,他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作为驻村帮扶的首要任务来抓。针对存在问题,他分别与村两委主要干部进行深入交谈沟通,仔细讲解当前相关扶贫政策,使其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对全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多次诚恳的交流沟通,村组干部在思想上有了转变,达成共识,之后通过一件件工作落实,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该村脱贫工作开展逐步走上了快车道。
精准识别“回头看”——盘清贫困底子
贫困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如果贫困对象识别不精准,把村里富裕户纳入贫困系统,而把贫困户拒之门外,群众就会有意见,就会上访告状。上任后,他把精准识别作为驻村扶贫的突破口,按照上级要求,组织村两委干部、单位驻村工作队员,对该村2014年贫困户建档立卡识别确定的142户468人脱贫对象进行“回头看”。逐户逐人了解识别,村两委及群众代表会议终审核定,严格执行“八不准”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户予以退出,确保不多一户不漏一户,最终确定贫困户91户307人。对“回头看”退出系统的51户,他不是一退了之,而是利用院落会议、入户访查等方式,上门做思想工作,讲清国家脱贫政策,让这些户不再争抢“穷帽子”。
开拓视野“取真经”——明晰脱贫路子
持续增收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李家台村邻近县城,虽然区位优势明显,但脱贫产业相对薄弱。针对这一问题,他组织全村党员干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3月中旬,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到县内发展好的村观摩学习,实地参观了毛公山、北站广场、区域敬老院等项目。5月上旬,他组织村党员干部前往汉滨区瀛湖镇天柱山村学习该村原支部书记张明俊同志先进事迹,之后结合李家台村实际,以“面对贫困户我们怎么办”为主题展开大讨论,通过学习讨论,村脱贫、户越线的产业发展路子更加明晰,目前该村千亩油用牡丹产业园建设已初具规模。
真情到家“结穷亲”——帮扶掏心窝子
“我也快50岁的人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给农民群众服好务,心里感到踏实”,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无论是他包帮的户还是其他贫困户,只要谁家里有事给他打电话,他都不厌其烦地做好解释,能帮的尽量给予帮助。在今年该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中,当他看到二组贫困户李某在施工队结束后,房前院场杂乱不堪,问清原由后他自掏腰包拿出500元,帮助该户整治环境,并教育引导其感恩国家好政策,自强自立建家园。在他积极协调下,县住建系统的干部职工捐资4.75万元为该村建立扶贫基金;县房管局干部利用周末休息时间,为该村提供上门免费办理房产证服务,截至目前已办理确权登记62宗; 21户危房改造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全部竣工,成为全县危房改造试点示范村。
无论在道路建设、危房改造施工现场,还是在种苗发放、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经常看到丁仁平不知疲倦、忙碌的身影。他说:我只是全县万名驻村帮扶干部中的普通一员,干了自己应该干的事。
- 上一篇:王武臣在甘溪镇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11-18 ]
- 下一篇:麻坪镇产业建园助推脱贫攻坚[ 1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