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县教体局紧紧围绕旬阳县“十三五”扶贫开发到村项目规划,结合包联村——赵湾镇白杨坪村实际,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常态化的重要战略工程、重大基础工程、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严格按照“六个精准”要求,努力实现“五个一批”新突破,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推动畜牧养殖业发展一批。集中依托以村内养猪、养牛(羊)、养蚕、以及发展林下山鸡养殖为主,全力打造和扶持现代化养殖示范基地。近年来,先后成立了赵湾镇康育家庭农场、赵湾镇义臣家庭农场等个体农户,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项目。目前,该村现有各类规模的家庭农场5户,采取灵活多样的“家庭农场+农户(贫困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主要发展七彩山鸡、芦花鸡、珍珠鸡、山地乌骨鸡等多个品种,采取原生态养殖,总计3000余只。如果按每只鸡平均售价120元计算,可实现纯利润近20万元。今年六月份,已注册160万元的旬阳县义臣养殖有限公司,正逐步走向规模化,辐射周边贫困户加入山鸡养殖行列逐步摆脱贫困。年初,县教体局又采取“造血而不输血”的原则,为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规划产业,分两批次购买141头猪仔送给全村116户贫困户喂养,这些生猪长大后,教体局还将帮助贫困户联系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经检疫合格后,协调全县各类学校按不低于市场价格的原则进行收购,以此鼓励贫困户发展产业,坚定脱贫信心。
二是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种植扶持一批。根据赵湾镇白杨坪村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县教体局加大农业种植扶持力度,发展以烤烟为主导,同时发展魔芋、土豆、油牡丹、中药材等种植项目,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增产增收。据统计,今年以来,县教体局为贫困群众先后提供5万6千余斤魔芋种子,2吨魔芋专用化肥,450袋清毒除菌农药,用于120亩魔芋种植,将实现年增收100余万元。近期,县教体局又通过摸底贫困户土豆种植意向,与155户家庭签订种植协议,经过前期预算需购买6万余斤,价值近9万元的土豆种子,用于240亩土地种植。这些高寒山区的土豆成熟后,县教体局将发挥全县各学校资源优势,借助营养改善计划食堂优先集中采购,帮助白杨坪村贫困户解决销售难题,短期内实现阶段性增收致富,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
三是加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农村劳务产业带动一批。加快发展面向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依托实用技术培训和“雨露计划”,加强贫困户在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维修、手足修复师等方面的技能培训,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在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各类培训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与劳务、电子、餐饮等企业牵线搭桥,为贫困群众开辟脱贫致富路径。截至目前,通过县职教中心帮助技能培训和劳务转移解决贫困户就业200余人次,人均月收入增加800元,村内部分年轻人甚至加入农村淘宝、电子商务等营销平台,开始寻求信息化时代下创业发展的新路子。
四是培育壮大农户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一批。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该村紧紧围绕以“兴产业,促脱贫”为抓手、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包帮干部广泛宣传发动,多点出击,全面开花,通过建基地、找龙头、联农户,初步形成了“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贫困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和“订单农业”的营销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或个人结合本地有效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项目优势组建家庭农场、蔬菜种植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组织,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目前,全村共成立旬阳县民迎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双坪烟草农民专业合作社1个,涌现出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全村贫困人口329人。
五是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因户施策,认真梳理贫困家庭人员情况,对低保、五保户和残障人员进行严格排查,确保不遗留一户,不漏掉一人。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共为全村因病或因残丧失劳动能力和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特殊贫困人员办理最低生活保障累计110人次;同时,为确保政策落实,对全村五保对象12户14人实行专人监管,并在充分尊重五保户意愿的基础上,以赵湾镇敬老院和村内移民搬迁安置点为载体,让五保户双向选择,确保全村低保户应保尽保、五保户集中供养。此外,今年以来,村残疾人协会还通过逐户逐人摸底,共掌握村内患有不同等级伤残、智力低下、精神疾病等残障人员50余人,经协调县残联综合评审,已有42人获得残疾证明,享受到残疾人相关补助政策。
- 上一篇:金寨镇:按需培训推进精准脱贫[ 11-09 ]
- 下一篇:仙河镇:5500亩拐枣建园助推脱贫攻坚新局面[ 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