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党组织处在农村基层的最前沿,是村级组织的领导核心,通过对村委会的领导来实现对村民的服务和管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村级党组织传统服务手段已经面临严峻挑战,很多旧有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方法已经出现不适应、不适合、不合拍。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白柳镇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本镇实际,率先在白柳社区推行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社会治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白柳社区的昨天,改变刻不容缓
白柳社区是白柳集镇和旬阳北站所在地,社区共有10个居民小组,615户2604人,2015年实现居民人均纯收入11102元。社区内有工企业2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初步形成了建材、生化、矿产、水电、食品、复合肥、中药材、花卉园林等8个主导产业,培育了润农、新森林中药材、紫薇花卉等8个支柱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产值12.39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8.4%,是白柳社区工业的支柱,成为白柳镇乃至旬阳县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活力的工业聚集区。而在几年前白柳社区却是另一番光景。
承担多项建设重任,矛盾频发。三年前社区担负了西康铁路一线二线拆迁安置、陕南移民搬迁、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建设和集镇开发建设等多项建设重任,征地拆迁涉及到了社区八个小组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人数1000余人。公开抵制、阻挠项目建设现象时有发生,以“失去土地,生活无法保障”为由起哄、吵闹,纠集群众闹事的情况也不足为奇,越级上访更是家常便饭,甚至出现拦路跪访等恶性事件,社区发展道路可谓举步维艰。
法律意识淡薄,信访不信法。社区居民遇到问题,信访不信法,信访不按程序走,违法信访不以为然,以“法不治众”的偏激认识煽动人心,造成群体性事情不断。在旬阳县实验学校主体工程、张湾移民小区工程、鼎盛建材市场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中,部分纠纷当事人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特点明显,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人口构成多元,素质参差不齐。由于是集镇和旬北车站所在地,社区的外来人口占社区总人口三分之一,加之城镇化带来的城乡差距,社区群众由农民向居民的转化需要一定的过程,导致人口素质参差不齐,治安混乱,管理困难。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损坏公共设施等等不文明行为也时刻影响着白柳形象。
村务决策听取意见不广,群众“漠不关心”。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难以正常召开,村务决策和执行过程缺乏群众广泛参与,多数是几个村干部开个会确定。即便是参与了,也是走形式、走过场,实际问题得不到有效回应,群众参与决策的权利得不到尊重,积极性受挫,进而不关心、不参与、不支持。
执政者的思考与对策,“三治融合”势在必行
频发多发并发的社会矛盾,道不尽、干不完、理还乱的复杂形势,单纯的法治治不到、德治治不好、自治治不了的严峻挑战,如同一场场“大考”,时刻考验着镇村两级基层党组织的执政水平和服务能力。如何在稳定与活力寻找一个支点?如何做到稳定与活力的新制衡?为此,白柳镇探索推行了以“法治为纲、德治为要、自治为本”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并率先在白柳社区进行试点实践。
以法治为纲,法治为德治和自治既划定了底线,又提供了保障;以德治为要,在法治的框架内,通过榜样示范和道德教化,引领村民向善,进而提升自治能力和水平;以自治为本,村(居)民小组和村(社区)是国家法定的基层自治单位,在村一级,村民依法实行自治。基于此,白柳镇实施“法治扬正气、德治树新风、自治激活力”三大行动,明确了法治德治自治的重点工作。
法治扬正气。习近平总书记说:“引导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白柳社区积极贯彻落实上级精神要求,从知法、依法、执法三方面着手,以普法教育营造法治环境、以依法行政保障公平公正、以严格执法规范社会行为,树立党和政府的威信,维护法律权威,规范法律底线,用法治弘扬社会正气,提高全民法治意识,不断推进“法治”建设。
1、强化普法宣传,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一是成立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调解、治保、社区矫正小组、帮教小组等组织建设,完善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制度并规范上墙,同时规范政务、财务公开栏,定期公开相关内容;二是成立一支义务法制文艺宣传队伍,开展经常性的上街宣传,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主题文艺演出;三是设立一个法治宣传栏。将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定期载入专栏,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漫画,结合具体事例“说”法;四是建立一个法律图书室,并配置一些法律书籍,定期对居民开放,做到有“法律明白人”进行讲解,使社区居民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五是每月开展一次“法治大讲堂”活动,在为居民解疑释惑、排忧解难的过程中普及法律知识,帮助居民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途径,做到法制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2、突出法律服务,打造特色法治品牌。一是大力开展“三官一律”进社区活动,设立“三官一律”工作室,利用“流动法庭”进村组等有效手段,确保社会弱势群体和法律匮乏人员平等享受法律的保护,让人民群众切身体验到法治的成果,增强对法治的信心。今年七月,“流动法庭”就在社区公开审理了社区居民陈某与张某的工伤纠纷案,起到了很好的法律宣传教育作用。二是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和“12348”法律服务专线,开通白柳社区法律服务微信群,做大做强法律服务平台,设立法律便民服务点,向社区居民发放法律便民服务卡,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各类民事、劳动、婚姻、行政等法律咨询服务;三是为社区弱势群体开设法律服务绿色通道,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和上门服务,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四是加强与劳动、信访等部门的协调,积极为企业和外来务工人员上门进行法律服务,为困难职工进行法律援助,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3、亮出法律权威,保障有序治理。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改进工作作风,同时加强与上级行政执法、司法部门的协作配合,做到依法办事、执法必严,形成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威慑力,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全面推行干部下访接访、乡贤说事等制度,构建便捷高效的群众诉求表达渠道;三是依法维护信访秩序,对信访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坚决防止以闹求解决、以访谋私利、无理缠访闹访等现象发生;四是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发挥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格局,促使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从被动维稳向主动促稳的转变。
德治树新风。切实发挥德治在社区治理中的基础作用,着力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道德教育提高素养、以文化活动丰富生活、以正面典型激励精神,引领村级文明新风尚,推进“德治”建设。
1、乡贤说事力促风清气正。按照引导有方向、评判有标准、学习有榜样的要求,由群众自主推选,组织审核把关,选出社会贤达、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家族里面有威望的“族长”等组成乡贤说事会,颁发乡贤证,设立乡贤说事室。一是把居民之间的矛盾、邻里之间的纠纷、家庭成员之间的不睦放在乡贤说事室里调解,对调解达成协议的,由社区调委会出具法律文书,当事人签订;二是开展“最美居民”评选。对在捐资助学、救助贫困、帮助邻里、遵纪守法、孝敬长辈、保护环境和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等方面起到带头作用,群众公认的“最美居民”进行评议,以身边的事引导身边的人;三是把脱贫攻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中的“懒汉”、“麻名”、“二流子”,引入大会评议,乡贤说教,对评选出来的正反面典型进行曝光,对反面典型落实帮教制度。通过小事说,大事评,实现“好坏大家判”“落后大家帮”,共同促进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养成,提高群众的文明素养。今年来,社区乡贤说事会调解小事10余件次,开展评议2场次,评选出正面典型27人,并张榜公布,反面典型2人,并落实帮教人员,且已有明显改善。
2、道德讲堂引导崇德向善。结合党员活动、居民代表会议等,在社区每季度开展一期“道德讲堂”活动。一是开展民俗礼仪宣讲等系列活动,通过讲述优秀传统美德,传播身边感人故事,通过宣传中华传统文化,讲授文明礼仪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求真、趋善、臻美;二是开展居民故事会。通过道德讲堂,让评选出来的先进典型讲述个人动人故事,用群众语言教育群众,以身边事引导身边人;三是针对新迁入居民人数众多、素质素养良莠不齐的现状,重点开展道德宣讲、文化服务,引导新居民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平和、向善的个性,激起他们求知、向上的激情,迅速形成“人人都是白柳形象,事事关乎白柳发展”的社会共识。
3、百姓舞台传递社区正能量。一是组建老年文化自乐班,自导自乐班突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宣传内容,将“身边好人”、“最美典型”和“最美现象”编辑成节目进行演出,大力传导正能量,弘扬清风正气;二是成立一支广场舞健身队,优美的舞姿成为旬北车站广场一道了靓丽的风景。
4、文明评创树立德育新风。一是依托社区文明创建活动。营造“讲文明树新风”的良好氛围,在绿地、公共活动场所等插放文明守礼提示牌,在道路集镇等处设立文明守礼墙画,培育知荣辱、扬正气、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二是结合传统节日,重点开展春节祈福迎新、重阳敬老、成人仪式、元宵团圆等文化礼仪活动,用优秀的中华文化熏陶、提升居民的整体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三是开展星级文明家庭评创。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以邻里和睦、崇孝尚德、诚信守法、文化教育、绿色环保等为主要内容的“星级文明户”评创活动,评选出各个星级的文明户。开展“十星级和谐文明家庭”评选,制定守法星、孝敬星、卫生星、文化星、公益星、和睦星、健康星、节能星、诚信星、新风星的评比标准和评比程序,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召开会议,让群众评议推荐各个星级和谐文明家庭。
自治激活力。实行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居民自治,坚持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社会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推进“自治”建设。
1、抓班子强素质。把有能力、会管理、善作为、群众信任的人选入居民委员会,提高社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能力,充分发展、挖掘、储备人才,建立人才培养台帐,使优秀人才有用武之地。
2、抓制度强管理。一是充分发挥以“居代会议事决策、居委会管理实施、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机制的作用,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居重大事项票决制》等制度,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广泛开展“一事一议”工作,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二是落实村社区干部《轮流值班制度》和《为民服务带办制度》,建设村级便民服务室,优质快捷服务群众,提升自治服务水平。三是健全《居民公约》、《自治章程》以及党务、财务、村(居)务等“三务”公开制度,规范基层权力运行,建立公开透明、便民利民、勤政廉政的事务管理模式,推进群众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3、抓载体强服务。一是依托社区监委组织,建立一支社区参政议政团,组织和发动群众参与重大决策,广泛吸收社会各界代表的意见建议,对村级政务财务居务等工作全程监督,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目标,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二是依托驻社区民警,组建一支社区治安联防团,以居民小组为单位,下设10个治安巡逻队,除按时组织开展巡逻活动外,共同维护社会治安和环境卫生,提高社区居民的治安满意度;三是依托社区能工巧匠,组建一支社区便民服务团。大力培育和发展志愿类服务团队,鼓励村级社会组织建设,努力培育一批纠纷调解、居家养老、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社会组织,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扶持、监督、管理,扩大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范围、渠道,实现社会协同治理,增强社会活力。目前,社区共有社区文艺宣传队、家政服务队、应急救援队、法治保障服务队和留守托管服务队5支志愿者服务队,并建立了服务管理台帐。
牛刀初试的成效,全新社区华丽蜕变
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汇成了助推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社区治理的不断前行,今年“七一”,社区党支部还被评为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如今的白柳社区,早已扫尽以往“阴霾”,以“活而有序、富而思进”的全新面貌横空出世,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华丽转身。每日早晚,由社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巡逻队,戴着红袖章,巡逻在大街小巷,社区有了自己的“守护神”;社区出了大凡小事,有社区百姓服务团上门服务;家长里短,矛盾心结,有驻社区政法工作人员上门咨询和疏导;发生突发事件,有应急处置服务队紧急救援……
社区探索推行的以“法治为纲、德治为要、自治为本”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成效初显。一是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越级上访由2014年的12件之多到现在的连续两年越级上访为零,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高涨,基层工作开展顺利,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二是重点项目建设推进顺利。社区今年承担的三个全县重点项目建设任务都在顺利推进,滨河大道路基工程已经完成、西康铁路旬阳北站9米通行涵预计10月底竣工,白柳大道已经完成路面建设的90%,张湾移民小区第四期工程顺利奠基,各项工程均有序推进;三是人居环境改善。宽敞整齐的街道,干净整洁的环境卫生,便捷的交通,配备齐全的基础设施,更有社会治安发案下降10个百分点,基本实现“零发案”,治安满意率达96%,真正实现了有脏乱差到洁齐优的华丽蜕变;四是投资环境优越。良好的社会环境带来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大量外来投资的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社区居民的就业问题,形成了良性循环。近年来,陆续有润农饲料厂、朗盛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企业入驻社区,带动了社区的发展;五是社区居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三治融合”的实践,提升了社区居民法律意识,促使其遇事找法而非找人;提升了社区居民道德素养,促使其改掉陈规陋习,树立崇德向善之风;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使得棘手问题迎刃而解;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活动,无理缠访闹访户变少,促使更多的人注重创业就业、积极发展生产。
白柳社区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提炼、总结的过程中,社会治理理念有了提升、法治思维渐入人心、道德风尚逐步形成、自治活力得到释放、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现在白柳社区的“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框架已经构建,工作深入开展,成效初步显现,但细想深思,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升和完善:一是系统化的理论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一社会治理模式要想得到深化、推广,需要理论支撑;二是基层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力和村民自治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基层党支部、村委会来搭台,民众来唱戏的持续热情需要破解。
- 上一篇:一举打赢脱贫攻坚宣传战[ 08-05 ]
- 下一篇:旬阳县被评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落实工作”先进县[ 0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