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谢家村:干群携手铺就“致富路”

作者:樊明 吴锐 发布时间:2016-08-03 09:30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盛夏,艳阳高照,行走在双河镇谢家村,青山绿水并没有缓解酷暑高温,热闹繁忙的景象却随处可见。

“园区+合作社+贫困户”,合作共赢拓宽致富路

刚入村口,一排排灰墙蓝顶的圈舍赫然跃入眼帘,这是个占地3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家禽养殖场,由养殖大户饶正斌承建,共有鸡舍3栋、鲜蛋库房3间、饲料房1间,存栏土鸡3万羽。在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之后,饶正斌不仅对养殖场进行了规范提升,还通过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与本村张兆子、梁美言、郭守林、刘仁学等4户贫困户共同发起成立了新华畜禽养殖合作社,带动74户贫困户养鸡1600羽,预计今年合作社销售收入可达60万元。

如果说新华畜禽养殖合作社是谢家村的后起之秀,那么隆科现代农业园区则是多年来引领这方群众发展产业的一颗明星。近年来,该园区瞅准西岔河流域“土地肥沃、水质纯净”这个特点,把千亩稻油一体化种植示范基地确定在这里,谢家村200户240亩水田正处于基地的 “地心心”,园区不仅为基地农户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还统一育苗、按照订单统一回收产品。即便如此,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务工了,农忙时怎么办?正在地里忙碌的村民谢天意头也不抬地说,“赶上农忙时,园区调来微耕机、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帮我们抢收抢种,比人力还省时、省事”。基地无公害生产、园区订单收购,农民收入有保障,经园区精加工的大米取得无公害认证,贴上了“隆科绿园”的商标进驻超市,深受消费者青睐。

园区+合作社+农户,抱团发展不仅让合作社、园区趁势扩张,也帮助谢家村农民搭上了致富快车!

技物配套,为产业发展添翼

“听技术员说高温天气,魔芋容易得软腐病,白绢病,我自己栽了1亩多,前期整地块的时候,这些技术员来过,今天又专门来给我们上课,教我们搞好田间管理”。魔芋地边,贫困户张绪起正在参加农林科技局组织的魔芋高温病害防治技术培训,和他一样聚集在一起的贫困户有40多人。

产业大户陈方波说:“魔芋市场前景好,生产周期短,是一个增加收入的好项目,原来想扩大规模,但手上缺资金,一直没搞起来。今年,农林科技局给我们调来了1.6万斤魔芋种,4吨肥料,免费发放给想种魔芋的贫困户,全村面积有120亩。我也办了个加工厂,年底统一收购,销路不成问题。”时值盛夏,魔芋长势正旺。

村民梁美言老家在河南,几十年前落户谢家村,儿子在郑州打工,老两口在家带孙子,发展产业对于他们而言,不仅面临年老体弱的困难,更受制于无钱投资,像这样的贫困户,谢家村还有70多户,农林科技局在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筹措资金9万元,为他们送去猪仔80余头,饲料800斤,消毒防疫药品70袋。村民亲切地把多次到家中走访的农林科技局局长段根臣称呼为“老段”,梁美言说:“这回扶贫是来真的,老段到我屋都4、5次了,盖这房的时候,他说可以享受安全住房政策,联系镇村帮助我落实2万元补助,又让我把副业搞起来,除了养猪、养鸡,我又种了1亩水稻、2亩油菜,5分魔芋,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日子也有了盼头”。

急群众之所及,因地制宜,引导发展魔芋、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紧跟农时给予技术指导、物资帮扶,让乡亲们在致富之路起好步、走得稳!

“亮晒作”全员行动,扶贫成效每月不重样

穿过绿浪翻滚的稻田,一处简陋的老式砖瓦房院坝的墙上展示着“亮、晒、作”公示栏,屋子里张贴着贫困户精准帮扶一览表,这里是谢家村脱贫攻坚指挥所,村班子成员和农林科技局选派的第一书记正聚集在支部活动室商讨近期脱贫攻坚重点工作。

谢家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1户308人,其中农林科技局46名干部包抓99户306人。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农林科技局、双河镇、谢家村三级干部定期逐户走访摸底,宣讲脱贫政策,查找致贫原因,制定帮扶措施,明白卡送上门,责任清单下到人,按照“一户一档”分类施策,收集整理贫困户档案资料,建立健全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机制、扶贫工作进展公示栏,干群携手助力脱贫攻坚。

“一看房、二看粮,住房安全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村上先行启动了6户原址新建和2户危房改造,主体已完工,正在做外粉。按照脱贫计划,还有8户移民搬迁,6户梯次搬迁、17户原址重建、14户加固修缮工程要做,我们村虽然是2017年整体脱贫,但总感觉时间紧,任务重。”村支书余荣武不紧不慢地说成效、摆问题,他说的工作进度早已按月在谢家村、农林科技局的业绩晾晒清单上张榜公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列入下一步的任务清单,被作为重点工作强力推进。

“余书记!余书记!村便民中心批下来了”,正说话间,村主任崔兴斌满头大汗的闯了进来,扬起手里的设计图纸说道:“多亏县农林科技局,他们忙前忙后帮我们把村便民中心项目跑下来,这下我们村上的办公场所就不愁了。2.5公里水泥路硬化、2000米的河摆,文化活动广场、全村人饮工程规划也编制上报了,再过些时候,咱村的基础设施肯定大变样”。

县镇村三级与群众齐心协力,以任务倒逼进度,脱贫攻坚工作月月有重点、月月不重样;以晒进度展示阶段工作成效,每月有看点、有亮点,干部有干劲儿、群众有盼头。

培育增收新支点,干群携手永远在路上

“特色产业是村民增收致富的关键,上半年我们发展短期项目魔芋、家禽养殖,下半年准备在三组种100亩拐枣,在四组金家沟散养1000头汉江黑猪,还想上个光伏发电项目,到时还得请你们派技术员来指导”。村支书余荣武就全村产业脱贫讲了大家的想法,也向农林科技局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农林科技局作为全县产业扶贫工作的牵头部门、谢家村精准脱贫包抓单位,对此作出郑重承诺:技术指导不以包村任务完成而终结,培育产业增收新支点,我们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

另一名村干部接过话茬,“这几天要再到念书娃们家去,趁着放暑假去看看,上次摸底的43个贫困学生,情况都报给镇上和学校了,问下教育扶贫的补助政策兑现的咋样了”。扶贫先扶智,发展产业要长短结合,培育经济发展后劲儿也得老中青梯次跟进,在农林科技局的帮助和指导下,谢家村在针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的同时,把对贫困学生的帮扶也放在重中之重,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为长远发展培育、储备智力支撑。

在田间地头、场园院落走走停停,依山而建的农舍正换新装,阡陌纵横的稻田青禾成行,晚霞映红了农人自信的脸庞,县镇村三级合力、干群携手的奋进之歌已经奏响,秀美的谢家村正昂首阔步在脱贫致富的小康路上!

【责任编辑:魏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