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三十三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12 16:50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第33期(总第三十三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6月7日

 

导 读:

统战助力脱贫攻坚主动作为

县经贸局:多措并举 全面拓展脱贫攻坚总行动

县水利局组织贫困户观“花”取“真经”

棕溪镇黄土村小麦新品种喜获丰收

 

统战助力脱贫攻坚主动作为

县委统战部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带头当好攻坚拔寨的急先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庄院村是全县2016年首批实现脱贫目标的贫困村,也是县委统战部包联的贫困村。全村共有109户302人贫困户,脱贫任务十分艰巨。他们在帮联过程中,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队长的4人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选派一名干部担任该村“第一书记”,为9名干部共确定24户贫困户进行精准包联,通过逐户调查走访,精准识别,健全了帮扶信息档案;规划并上项了两条3.7公里的通组水泥路,分别与小河镇邻村接通,方便出行;启动实施了一处32户交钥匙工程和一处5户小集中工程,目前已经完成三通一平和基础处理工作,已完成31户贫困户住房换红瓦、刷白墙翻修改造工程;正在勘测实施安全饮水10公里;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8万余元,为该村贫困户购买黑猪仔90头,并送猪上门逐户发放,实行跟踪监管;同时投入2万余元,在镇村醒目位置安装、悬挂永久性脱贫攻坚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传标语30余幅,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另外因地制宜,为该村上规划了养猪600头、养羊950只,种植白芨、猪苓、油用牡丹、天麻等中药材350亩,目前已经全部种养到位,年终实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在此基础上,该部还注重精神扶贫,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专门邀请了党的十六大代表、第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来到村上,围绕“两学一做”,结合自身担任24年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干部群众治贫致富的切身经验,给该村党员及村组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党课,并组织统战部、镇机关和村上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二组贫困户黄忠旺义务修缮房屋三间,赢得了基层干群的一致好评。(华开军 供稿)

 

县经贸局:多措并举 全面拓展脱贫攻坚总行动

为努力实现2016年底全面脱贫目标,县经贸局对所包抓的白柳镇白岩村精准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日常工作的主攻方向,立足村情,科学规划,深化拓展“调子、路子、点子、票子”脱贫攻坚总行动。

攻克目标调子硬。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综合考虑工作难度、脱贫成本、资金投入等因素,合理确定各户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计划,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精准扶贫作战图,找准发力点,实施局、镇、村干部上下联动机制,奋力实现2016年底全村全面小康目标。

突破重点路子清。坚持“缺什么补什么,急什么解什么”,优先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以道路、房屋为重点,早启动、快启动村道建设和房屋建设“两大脱贫工程”,全面启动影响六、七、八组产业发展的4.3公里路网建设,很快解决交通制约瓶颈;全面落实“5321”房屋建设政策,消除危房的目标很快就会实现。

干部包帮点子多。按照扶贫工作总体部署,局党委抽调两名专职扶贫队员配合村第一书记驻村,统筹全局干部因地制宜有计划实施帮扶入户,本着“一户一干部、一户一产业”的原则,把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统筹起来,推行“一户一策”产业发展机制,产业发展收入计划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

农民兜里票子实。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核心,启动“粮、肉、疏”三大工程实施:坚持每户“一亩田”口粮底线,发展小麦、玉米、油菜等粮油生产;坚持每户“一头猪”养殖底线,发展养猪、养鸡、养羊等养殖业;坚持每户“一分田”种疏底线,种植大葱、土豆、辣椒等蔬菜,提高日常生活水平。鼓励发展特色产业,种植烤烟、黄姜、核桃等项目,切切实实地让每一户农民兜里挣得票子、家庭获得收益。(杨孝涛 向金弟 李道军 供稿)

 

县水利局组织贫困户观“花”取“真经”

日前,县水利局组织所包联的蜀河镇小山岔村贫困户30多人到吕河镇的陕西瑞康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参观学习油用牡丹种植技术。

在瑞康油用牡丹产业基地,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参观人员认真讲解油用牡丹播种的规格及技术措施,包括地块选择、育苗技术、栽植技术、施肥管理、高产技术、病虫防治、种子采摘等种植技术,听取了企业相关负责人对油用牡丹发展前景和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介绍。并对三年、四年生苗及已结籽的五年生大苗的田间实地观看学习。

前来参观学习的贫困户罗兴智高兴的说:“通过今天的参观,觉得油用牡丹前景很好,回去以后我将积极发展种植,增加收入,争取早日脱贫。”蜀河镇小山岔村第一书记许泽元说:“通过此次参观,大家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全力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全村如期脱贫。”(王剑供稿)

 

棕溪镇黄土村小麦新品种喜获丰收

棕溪镇黃土村是2016年实现脱贫村之一。该村种植业、食用菌等产业在国兴合作社的引领和带动下,迅速发展壮大。今年合作社承租周围农户30亩地种植第一代小麦新品种——绵阳十九,喜获丰收,预计可收小麦12000斤,结止目前30亩小麦已全部收割,合作社正抓紧脱粒。

该品种是作为种子引进和试种的,今年在高山区能达到亩产400斤,实践证明其在旬阳是适生的,是高产的!将为当地的小麦发展提供良种支持,为脱贫致富开辟出一条新路!(楚晓兰 栗开明供稿)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