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天,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烈日当头,现在又是瓢泼大雨,在张良村四组村道上戴着草帽拿着笔记本快速前行的就是张良村第一书记栗庆国,今天本来是要去五组看几户危房改造进度的,现在只能改变行程,就近到四组几户去看一下贴息贷款的事情准备的咋样。
他抬起手腕,看了一下时间,从早上七点出发到现在十二点多了,还得抓紧时间,晚上还要在村委会开一个三职干部会,研究最近的防汛和夏收事项,想到这里,他在已经开始有些泥泞的小道上加快了步子……
我是军人,服从组织分配是我的天职
栗庆国是一名转业军人,部队的生活造就了他吃苦耐劳、敬业奉献的优良品质。
在小河镇工作10年后,2013年他调到了旬阳县统计局,原以为可以结束夫妻分居两地,父母儿子无人照顾的局面,但是2015年轰轰烈烈的选派第一书记下基层活动开始了,县统计局包联的村正好处在他曾经工作过的小河镇,因为他基层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代表统计局去任第一书记,栗庆国一句怨言没有,欣赏接受,他说:“我是军人,是共产党员,服从分配是我的天职,我一定不辜负单位托付,完成我的使命。”
接到组织部的正式任命之后,他在第二天就按照要求,收拾了简单的衣服被褥,踏上了去往张良村的路。
我是军人,作风严谨正派是我的基本准则
张良村位于距县城60公里的小河镇原公馆乡东部,属于该镇最偏远的村落之一,道路交通条件差,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属典型的贫困村,栗庆国上任后,他通过各种方式详细了解该村的自然环境、组织建设、经济发展、人员机构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理清了自己作为第一书记的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发展张良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确定思路后,他深知,村级组织建设是发展的第一要务,首先,健全村级领导班子是首要任务,通过多次走访,了解情况,和村书记、主任反复交流,在经过民主投票表决后,选出了一直空缺的村文书,然后组织村干部一起讨论村集体发展难题,确定发展目标。他特别注意工作方法,讲求工作实效,能正确处理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解决了“处得好”的问题,做到尽责不越位,倾力办实事,着力谋长远。他还注重加强制度建设,指导健全了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完善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使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2016年初,他组织村干部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户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示,共上报低保户53户105人,同时解决了21名残疾人的低保待遇。正是有了他严谨正派的工作作风,有了健全的制度,在本次村文书和低保户评选中,大家心服口服,无一人上访。
我是军人,服务人民群众是我的至高荣誉
群众利益无小事。张良村全村1300多人,贫困户占到了60%以上,这些户中有的是因为家里有病人,高昂的医疗费穷了一家人;有的是因为家里有残疾人,没有劳动力,无法正常劳动;还有的是家里土地贫瘠,又没有合适的务工途径,经济来源单一。通过实地走访,栗庆国摸清了每一户的致贫原因,结合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救助,有的是帮助病人办理医疗保险手续,有的是帮助家里的剩余劳动力联系务工单位,家里有学生的,又积极联系助学贷款。
在他的努力下,3月,统计局为贫困户送去猪仔、羊崽、化肥种子等生产物资;4月,县医院和残联进村入户送医送药,并现场办理残疾证;5月,县委党校邀请外地工厂进村现场招工面试…..逢年过节,他和统计局的领导同事们,挨家挨户看望困难户,为他们送去米面油和慰问品。
在他驻村之后的半年里,就联系原单位领导,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完成张良村街道1.2公里的路灯亮化工程,安装太阳能一体式路灯25套,惠及附近村民八百余人,结束了张良街道几十年来夜晚摸黑走的历史。截止5月底,共为贫困户联系发放贴息贷款19户19万元,危房改造13户,新建房屋4户,报销各类医药费五万余元。
如今,全县脱贫攻坚的战役正打在紧要关头,小河镇作为总理视察过的地方,全面脱贫时间比别的镇提早了一年,张良村的各项建设任务脱贫任务也是迫在眉睫,栗庆国以一个军人特有的担当,用老黄牛般的吃苦耐劳,狮子般的骁勇善战,在张良村这方战场上驰骋。他说:“脱贫攻坚的路上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事,群众的好日子才能早日到来,我不能辜负单位的重托,人民的期望,只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
- 上一篇:省青联企业家助力我县脱贫攻坚[ 06-01 ]
- 下一篇:旬阳电视台深入扶贫村合作社实地采访[ 06-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