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傲然绽放在深山沟里的铿锵玫瑰——记铜钱关镇马保村第一书记杨荣丽

作者:李良银 发布时间:2016-05-30 08:5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走进铜钱关镇马保村,提起第一书记杨荣丽的名字,全村1200多名群众无不竖起拇指纷纷“点赞”。这位到马保村任职不足一年的第一书记以她的一言一行全心全意为全村群众谋福祉,成了广大群众的“贴心知己”,同时也在她的人生阅历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深受群众“追捧”的“城里人”

杨荣丽原是旬阳县计划生育服务站的一名业务骨干,2015年刚刚被评为“三秦最美计生工作者”。当被选派担任第一书记时,她自己这样形容当时的心情;“对这份新的工作又期待又恐慌,期待新的工作使我感受不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知识,丰富我的人生;又怕情况不明,政策不清,经验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组织的重托”。也难怪她会产生这样的心情,她讲从一名不熟悉农村、农民和农村工作的县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下转换为天天要和农村、农民打交道的第一书记,角色反差之大可想而知。而她所任职的马保村距镇政府驻地有7公里之遥,全村6个组、365户、1248人分散居住在“大马里沟”两边的沟沟岔岔和高山野岭之中,自然条件恶劣。全村贫困户达到118户、贫困人口317人,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左右,脱贫攻坚基础差、难度大。而且,全村基础设施滞后,人心不齐,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脱贫攻坚信心不足,畏首畏尾……这一切,都对杨荣丽提出了严峻考验。

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杨荣丽集成熟、稳重、细腻和坚毅于一身,“知难而进”是她的一贯作风。面对新的新使命,她没有退却,而是毅然迈开了坚定的脚步。首先,她从走访调查,熟悉村情民意入手,利用了整两个月时间“拜访”当地老干部、老党员,走访全村所有农户,躬身聆听他们对全村发展的希望、要求和建议,了解全村农户家庭具体情况。特别是对在册贫困户,她更是一户不落地入户走访,对重点户还多次上门,与他们促膝交谈,帮助他们找准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引导他们坚定致富信心。

通过深入走访调查,杨荣丽掌握了村情民情。马保村条件之落后、群众之贫困超出了她的想象,三组王家海、二组石德宝等众多贫困户的贫困状况令她寝食不安,她用“震惊”、“揪心”来形容自己的感受。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她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决心。她说:“退却没有出路。我唯一的选项就是和村支部、村委会全体成员一起组织和带领全村群众苦干实干,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改变贫穷落后面貌”。

日复一日奔波于农户与农户之间,既磨练了杨荣丽的意志,更拉近了她与全村群众的距离。现在,马保村广大群众已视这位“城里人”为“贴心人”,无论走到哪一家,彼此之间那种“热乎劲”令人羡慕。前段时间,曾谣传说杨书记要调走,这在全村引起了“躁动”。村民黄玉文动情地说:“听说杨书记要走,把我们都急坏了,准备去找上级要求把她留下来。现在确定是谣传,我们才放心了。杨书记这样的好干部,我们都舍不得啊”。

马保村人民的“开路先锋”和“掘井人”

修路,是摆在杨荣丽和村“两委”面前的一大“要务”。马保村原来只有一条通村水泥路沿“大马里沟”沿沟而上,而绝大部分农户居住在高山上,只能望“路”兴叹,享不了“路”福。因此,修建通组入户路既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但修路“缺钱”却是一道无法绕过的“坎”,怎么办?一方面,她发挥自己“人缘广”的优势去“化缘”,找有关单位和领导,请求“资助”。另一方面,广泛发动群众集资投劳,“自己办好自己的事”。她争取到本单位及县卫计局、财政局等单位扶持资金21万元用于修建通组入户路。由于宣传发动工作深入广泛,全村群众对修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去年冬季以来,全村新修公路5条共13.3公里,新建公路桥一座。施工期间,她忙碌地在各工地间往返穿梭,抓安全、查质量、促进度,真正到了“忘我”的境界。

说起修路,杨荣丽感触至深:“我觉得能为群众修路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我的荣幸。我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主要是村上和全村群众的功劳。为了修路,就连五保户周益富都主动捐了200元钱,感动了大多数群众。村民郭伦文、王昌文去年整个冬季都坚守在施工现场,而且没有任何报酬。还有很多村民都为修路付出了很多很多”。

尽管她极力“推卸功劳”,但老百姓心里有杆秤,对于她在修路中所付出的艰辛,群众心中有数。村民王昌文当着镇上领导的面这样倾吐着真情:“是杨书记帮我们圆了公路梦,她的恩德我们会念记一辈子”。语言简短却道出了全村群众共同的心声。

引水,是杨荣丽刚到村上就萌发的意愿,是必须为群众办成的事情之一。她说:是“一杯水”的故事坚定了她要为这里群众解决饮水难问题的决心。那是她第一次走进农户,主人为她倒了一杯水,她发现下面沉淀了一层黑色泥沙,她问主人:“你们平时就吃这样的水吗?”主人答道:“是的。这水还是挑到缸里已经沉淀了两天的,要不然直接是浑的。”她一方面感到惊讶,另一方面,暗暗下定决心必须解决这一难题。她要重点解决五、六组34户128人饮水难问题。她会同村上其他领导找镇上、跑县上,可谓倾尽全力。目前,该工程已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测设计,供水管道已调运到位。杨荣丽仍在为这一饮水工程而忙碌着。她最大的愿望是早圆她和群众共同的安全饮水之梦。

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优秀指战员”

虽属女性,但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杨荣丽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在确定贫困户包帮责任人时,她主动挑选了4户家庭条件差、脱贫难度大的户,这几户要么智力障碍者、残疾,要么年老多病,而且有的是无房或危房户。对这几户帮扶对象,她以“比对待亲人还亲”的态度关怀他们,以超常的措施帮扶他们。对无房户尤远学,她积极为该户争取到特困户建房项目,使尤远学于去年底住进了新房;帮助王齐军新发展烤烟20亩,使该户当年可实现脱贫目标;介绍王顺发外出务工,月收入3000多元……即使不是自己帮扶的贫困户,她也“手掌手背都是肉”,经常性深入到户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脱贫的步子迈得更快、更坚实。

杨荣丽发现,“缺钱”是绝大多数贫困户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因此,她与村“两委”共商破解之法,确立了继续大力发展以烤烟生产为主的绿色产业,“授人以渔”的发展思路。在她的积极推动下,今年马保村发展烤烟450亩,魔芋、养牛、养羊、养猪、养鸡等多业并举,凡有条件的贫困户都发展有1至2项产业。她对脱贫攻坚有着深刻的见解:脱贫攻坚是一场“全民大会战”,特别是要发挥好贫困对象的主体作用,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同时,要在治本上狠下功夫,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持久脱贫。

“单位支持是我的坚强后盾”

“我在任第一书记的工作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与我们单位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是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在能够在这里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杨荣丽的表情中可以看出,这是她的肺腑之言。她说:“单位领导和同事对我的关心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经常利用微信、电话询问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帮我拿主意、解难题。去年入冬后,单位领导怕我受冻,还亲自给我送来了电火盆,并叮嘱我要保重身体,这些都令我十分感动”。

据杨荣丽介绍: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是马保村脱贫攻坚包联单位,龚立根站长、高坤炀书记以及驻村工作队队长屈印秀经常带领单位全体职工到村开展工作。单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先后筹资10万元为村上修缮活动室、架桥梁,并给贫困户送仔猪、仔鸡、仔羊。她说:“这既是对全村工作的支持,也是对我的工作最大的支持,有这样好的单位、这样好的领导和同事,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作为第一书记,我的任期十分短暂,但却是对我人生的一大历练。在马保村,我觉得做到还不够,离组织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尚有差距。”在成绩面前,杨荣丽显得异常淡定,对自己仍不满足。倒是村党支部书记郭迪喜的一番话准确评价了杨荣丽:“我从内心佩服杨书记。她工作胆大泼辣,很有魄力,很多时候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周全。能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热心为群众办事。马保村之所以有了新的变化,杨书记功不可没”。完全有理由相信:杨荣丽这朵铿锵玫瑰的“余香”将持久留在马保村,留在全村群众的心里。

【责任编辑:魏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