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村攀上了“好亲戚”---县残联包帮周家河村工作纪实

作者:马兴江 王登霞 发布时间:2016-05-30 10:41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周家河村是红军镇四个贫困村之一。自实行县级单位包村、干部职工包户以来,周家河村就攀上了“好亲戚”——旬阳县残疾人联合会。短短半年的帮扶,周家河村村容村貌、产业发展、居家环境改造等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进展,为群众脱贫坚定了坚实的基础。

精准扶贫让关爱落地有声。县残联与周家河村对接为驻村帮扶单位后,派出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第一书记”,并组建了脱贫工作队,全身心地投入到周家河村脱贫攻坚工作中,抓调研、摸底子、找原因、谋思路、定方案,做实了脱贫攻坚的基础工作。特别是残联理事长吴芳明率先垂范,先后5次深入该村,走进贫困户实地了解情况,探究贫困源头,寻找脱贫路径。驻村工作队到村后,走访贫困户、建立贫困户电子档案、逐户制定帮扶措施,并提出用2年时间确保26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在调查摸底基础上,为红军镇解决脱贫攻坚专项资金5万元,为周家河村筹集3万多元资金用于解决修建村组便民桥、水毁路段恢复、村委会活动场所安装文体娱乐设施和村部绿化工程。

结队帮扶使温暖无处不在。县残联把“群众得实惠,党员受教育”作为驻村扶贫工作的重要目标,将驻村扶贫作为党员干部践行“两学一做”的具体实践,与该村83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建立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并承诺“不脱贫,不脱钩”。驻村期间,为村民解读政策,在炕头上调解家庭矛盾,在田间地头帮锄割草……

产业发展促脱贫步伐加快。脱贫致富一直是周家河村的梦想,县残联自帮扶伊始就明确了一条变过去的“输血”式为“造血”式扶贫的“产业扶贫”新路子,县残联先后投入8万元资金为周家河村52户贫困户免费发放黑仔猪101头,为16户贫困家庭争取发放小额贴息贷款80万元,新建标准化圈舍29个,带动全村养猪360头,养羊600只,种植油用牡丹60亩,白芨、猪苓等中药材30亩,实现了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步伐加快。

危房改造保居家环境安全。根据该村贫困人口“小集中,大分散”分布特征,县残联积极组织贫困户参与交钥匙、村内小集中、危房改造等工程,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截至目前,开工建设贫困户小集中安置点1处,可安置贫困户6户;启动交钥匙工程安置点1个,安置贫困户24户;贫困户原址新建房屋2户,危房改造24户,现已竣工22户。

如今,走进周家河村,你若问起县残联,群众肯定会说:“哦!你说的是我们县城的亲戚呀?”。一位贫困户老人逢人便道:“古人有言‘富在深山有远亲’,可我们这是贫在深山也有远亲呢,县残联真是我们的好亲戚!”

【责任编辑:魏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