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金融扶贫主力军作用,旬阳农商银行以实施普惠金融为目标,以评级授信建档立卡为切入,以产品创新为抓手,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出了“四结合”的金融扶贫精准对接机制,做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建档立卡与评级授信有机结合,实现数据精准对接。加强与县扶贫局、镇、村、组对接沟通,准确掌握全县在册贫困户分布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劳务技能、资产构成、生产生活、就业就学状况、金融需求等信息,由村、镇、支行联合组成“贫困户小额信用贷款”评级授信小组,对全县169个贫困村30149户贫困户逐一开展摸底调查、评级授信并建立专门经济档案,“一户一档”,实行授信结果公示、贷款条件放宽、手续从简、利率优惠,将贫困户贷款年龄由60岁提高到不超过65周岁,将贷款期限由1至3年延长到3至5年,贫困户凭《评级授信通知书》在授信额度以内直接到辖内网点办理贷款业务。全县30149户在册贫困户中除政府兜底外,目前已对符合条件的17021户贫困户评级授信6.28亿元,有效授信面100%。
信贷政策与脱贫任务有机结合,实现政策精准对接。旬阳农商行主动作为,加强与扶贫、财政等部门的合作配合,横向联动,形成银行贷款和财政资金的扶贫合力,通过制定《旬阳县农村金融扶贫试点实施方案》,大力实施“5321”(5万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扶贫贴息)政策,最大程度降低贷款利率幅度近50%(执行4.425‰)。2015年发放扶贫贴息贷款5200万元,仅对精准扶贫联系点麻坪镇寨湾村共发放基础设施建设、子女上学等扶贫贷款123户601万元。同时,推行以贫困户“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作担保的“惠农贷”业务,推广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以此大幅提高贫困户的授信额度,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额度不足和担保难问题,实现金融产品全覆盖,推动脱贫攻坚快速见效。
信贷产品与扶贫措施有机结合,实现产品精准对接。结合“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的要求,为贫困户“量体裁衣”开发了精准扶贫“产业贷、建房贷、扶智贷、健康贷”四个贷款新品种。“精准扶贫产业贷”主要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需要通过发展生产脱贫而资金不足的贫困户提供的50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贷款,重点支持有脱贫发展意愿、有创收增收项目、有创业就业潜质的农户、返乡农民工、农村青年、妇女、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退役军人等,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难题,助力贫困户创业致富;“精准扶贫建房贷”主要向已纳入地方政府移民避险搬迁且享受政府补助的地灾隐患户、洪灾威胁户和特困户因购买政府安置房或自建房资金不足所发放的10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贷款,助力民有所居;“精准扶贫扶智贷”主要对在县内高中、县外高校上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家长、法定监护人或学生本人发放的5万元以下、5年期以内的贷款,推进智力扶贫;“精准扶贫健康贷”对享受“新农合”,经政府精准识别并建档立卡的在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发放的10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的贷款,推进健康扶贫。
信贷管理与权责体系有机结合,实现服务精准对接。组建村风控小组和评级授信小组,让包片客户经理、村组干部、镇联村干部、驻村工作队、信息员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其中,协同做好贫困户调查摸底、信息档案建立和信用等级评定等工作。建立贫困户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为贫困户贷款提供一站式的阳光信贷大厅服务,推行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建立贷款发放台账,落实信贷员人盯户的信贷帮扶机制;努力提供多元化服务,对有特殊困难的农户,提供上门服务。根据农忙时点,下沉服务重心,将柜台搬到田间地头,集中放贷。同时,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深入农家,既解决扶贫信贷资金需求,又宣传金融新产品、新知识,解疑答惑,提供结算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 上一篇:旬阳县档案局:精细化档案管理助推精准脱贫[ 05-11 ]
- 下一篇:双河镇:道德评议让道德力量助推脱贫攻坚[ 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