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期(总第二十一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4月26日
导 读:
我县启动脱贫攻坚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县人社局实行“四制”助推脱贫攻坚
旬阳农商银行6亿元贷款授信助力脱贫攻坚
城关镇李家台村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双河镇金竹村推行“双向承诺”根治脱贫攻坚“冷热”症
脱贫一线:脱贫不能等靠要 残疾夫妻也自强
我县启动脱贫攻坚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为进一步发扬榜样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形成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决战氛围,我县围绕脱贫攻坚主题,充分挖掘镇、村、户,以及社会各界精准脱贫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为重点,以有奖征文、先进人物评选等活动为载体,在全县启动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一是由县人大办负责,组织开展旬阳县脱贫攻坚主题征文活动;二是由县委宣传部负责,迅速组织制定评选方案,及时开展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三是由县电视台负责,深入挖掘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开展电视宣传活动,传递脱贫攻坚正能量;四是由脱贫攻坚指挥部综合组负责,研究制定广告宣传策划方案,并组织实施安装;五是由县档案史志局负责,立即启动旬阳县脱贫攻坚纪事编撰筹备工作,记载脱贫攻坚战典型、楷模,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大事记。
县人社局实行“四制”助推脱贫攻坚
县人社局履行职能,实行“四制”,精准发力,突破难点,迅速掀起“打赢脱贫攻坚战、我为脱贫做贡献”热潮。
一是劳务输出建立平台服务制。对贫困家庭劳动力情况和就业意愿进行摸底调查,依托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就业平台和网络,拓宽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渠道。与省内外20余家大中型企业达成长期用工意向,开展对外劳务合作,通过劳务公司、职介组织、劳务能人带动的多轮驱动,促进贫困家庭劳动力有组织对外输出。2016年计划输出贫困家庭劳动力6300人。同时,加大创业园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围绕现代农业、三产服务、项目建设等,大力开发县内就业岗位,引导贫困户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二是技能培训实行定向牵线制。免费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加强与用工单位的对接,为贫困家庭劳动力牵线搭桥,签订定向用工协议。2016年重点开展手足修复师、中式烹饪、油用牡丹种植等特色培训项目,全年计划开展免费技能培训3000人,其中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234人。
三是贫困家庭落实帮扶托底制。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公益岗优先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每年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200人;全县每年奖励公益性指标200个,对安置贫困家庭劳动力人数占公益岗指标总数达到50%以上的镇,给予适当增加岗位指标奖励。对贫困家庭未就业大学生落实托底安置,安置期限最长3年。目前,举办了旬阳县2016年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240个,152名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达成了就业意向。
四是就业创业实行政策优先制。大力实施就业促进、创业引领计划,完善和落实税费减免、社保补贴、援企稳岗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对企业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给予社保补贴,补贴标准不超过3年。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创业者+贫困户”对接脱贫模式。对返乡成功创办经济实体的给予期限为2年、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于就近就地成功创业的给予期限为2年、不超过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旬阳农商银行6亿元贷款授信助力脱贫攻坚
“过去我常年在外务工来养家糊口,如今,建筑劳务不景气,自身体力也不比往年,考虑再三,决定回家乡发展20亩烤烟。3月底旬阳农商银行贷给我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解决新建烤烟炉子等资金需求。我过去虽未种过烤烟,但依靠我的勤劳好学,一定有好结果,预计年收成10万元左右。”麻坪镇寨湾村三组贫困户吴成杰信心满满的说。这是旬阳农商银行立足县域、扎根“三农”、 创新金融扶贫,担当精准扶贫金融主力军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行依托精准扶贫“产业贷”“建房贷”“扶智贷”和“健康贷”新产品,把贫困户评级授信扩面、贷款增量、贷款增速作为中心工作抓紧抓实。组建村、镇、支行三级评级授信小组,由包村客户经理、镇包村干部、村组干部联合组成“贫困户评级授信小组”,对169个贫困村30149户贫困户逐一开展摸底调查,考虑五保户等因素,对其中28572户评级授信62773万元,实行条件放宽、手续从简、利率优惠,贫困户凭《评级授信通知书》在授信额度以内直接到辖内网点办理贷款业务。从根本上破解了贫困户的融资难题。截止3月底,该行累放贷款12.8亿元,同比多放1.9亿元,余额达到50.1亿元,其中发放精准扶贫贷款3368万元。
创新“四项举措” 注重“四个结合”城关镇李家台村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今年以来,李家台村紧紧抓住精准扶贫政策机遇,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统筹推进,创新“四项举措”,注重“四个结合”,改造农村危房25户,在有效改善农村特殊困难群体住房状况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创新“四项举措”,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一是建立部门包抓的工作机制,形成“包抓部门负总体责任,镇级负具体责任,村级负直接责任,包抓干部负连带责任”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采取“三步走”战略,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把经济上最困难、居住上最危险、最需要房屋改造的农户作为改造重点稳步推进。三是强化政策指导引路,住建局制定出台了《旬阳县农村危房改造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 “六统一”建设标准,并提出危房改造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等有效衔接,统筹考虑,建设美丽舒适宜居新村。四是创新包帮包扶方式,针对完全无能力建房的特殊困难群体,采取“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承建”的模式,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建设成本,并通过政府帮建、社会捐助、亲情帮扶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形成“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机制。
注重“四个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相结合,打造房、院、村“三位一体”改造模式,将危房改造、农户庭院建设、村庄整体环境改善协同推进。二是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村庄建设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打造“产业发展型、民俗特色型、旅游休闲型、环境优美型”魅力新村。三是与提升农民素质相结合。在实施农村危房改造过程中,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公共意识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改造危旧住房和整治“脏、乱、差”环境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四是与拉动农村消费投资相结合,建房所需水泥、钢材等,直接拉动上游产业投资,同时刺激带动下游家电、家具、装饰装修等相关产业消费,成为经济新的增长点。
双河镇金竹村推行“双向承诺” 根治脱贫攻坚“冷热”症
“精神不振送志气,看病吃药送专家,夜晚出行送照明,发展产业送培训,贫困学生送救助,受灾受害送温暖,住无定所送新房……”;“转变观念提精神,主动配合摘穷帽,学法学技要实用,资金使用受监督,子女读书不放弃,勤俭耐劳摈等靠”…… 这是双河镇金竹村针对脱贫攻坚中的“冷热”症制定双向承诺的主要内容。
金竹村全村建卡贫困户多达86户203人,而贫困户中又存在着许多安于贫困的宿命心理、面对困境的悲观心态、等靠要的惰性思维。自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针对干部“热”、贫困户等待观望“冷”的这种现象,镇驻村脱贫攻坚工作队积极推行“双向承诺”工作机制,18名等包帮干部与86户贫困户签订脱贫奔小康双向承诺书,明确干部帮扶职责,同步落实贫困户主体责任,唱好“二人转”,避免自唱自拉式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独角戏”。唤起群众自力更生的愿望,点燃群众思谋发展的信心,激发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动力。
通过推行双向承诺活动,该村围绕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了脱贫计划,帮助他们发展主导产业,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以实施分类帮扶的方式提升帮扶对象的“造血”功能,针对年龄偏大,无一技之长者,帮助其转变观念,理清脱贫思路,树立致富信心;通过技术援助,引导贫困村民进行小加工、小经营,通过小规模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农家乐等各种途径实现“二次创业”;通过开展党建结对活动,实现了“扶贫”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的有机结合。目前该村已硬化村级水泥路3公里,投资50万元建设的村级活动室即将投入使用,村内集中安置点建设和房屋加固修缮正在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劳务创业、基础设施建设、住房改建、乡村旅游等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
脱贫一线:脱贫不能等靠要残疾夫妻也自强
家住赵湾镇白杨坪村三组的付血兰大妈,年近花甲,自幼患低智残疾,丈夫方大伯也是一位聋哑人,两个残疾人经营一个家庭,生活很是艰难。
可老天并没有垂怜这个不幸的家庭,前两年,在镇卫生院组织的常规体检中,查出付大妈患脑结核,不能从事繁重劳作,方大伯检查出胃癌,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全县脱贫攻坚硬仗打响后,在县教体局干部结对帮扶下,付大妈夫妇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坚强毅力,正努力走出生活的困境。
面对付大妈的贫困现状,驻村扶贫工作队与镇村干部进行全面商讨,当征求其本人意愿时,她却说:“我现在还能动,我想养几头猪,再发展点其它的产业,不要给你们添加过多的麻烦。”
简单平实的话语感动着帮扶工作队的每一名成员,在充分遵循本人意愿的前提下,帮扶队采取了产业扶持和健康扶贫相结合的策略。在产业发展方面,面对其耕地少的现状,决定重点帮其发展生猪养殖和魔芋种植,目前已栽种魔芋2亩,养殖肥猪2头,1头母猪和10头猪崽。同时包联干部积极联络为其落实医保补助及大病救助政策,对老夫妻的疾病进行医治。联系落实政府居家环境及房屋改造补助政策,对厨房、厕所进行改造,院落进行硬化,房屋进行外粉。
在困难面前,付大妈总是面带笑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很多亲邻同情她的不幸,劝她注意休息,付大妈却说:“干部们对我扶持帮助,帮我规划产业,我不能拖后腿,脱贫不能等靠要,我要把产业发展好,把猪养好,魔芋栽种好。到年底了,13头猪能卖3万多元钱,2亩魔芋能收益1万多元,减去前期看病欠下的外债,还能结余2万多,日子就会好起来了……”。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十期)[ 04-25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二十二期)[ 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