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期(总第十六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4月8日
导 读:
梁涛主持召开县直部门集体约谈会
双河镇:集中调运魔芋种支持贫困户发展
县公安局“四发力”精准脱贫
脱贫一线:“阮老汉”建房记
梁涛主持召开县直部门集体约谈会
4月5日至6日,县委书记、县脱贫攻坚指挥部第一总指挥梁涛主持召开县直部门集体约谈会,聚焦八大问题,夯实四项举措,切实解决县直部门特别是17个重点部门在脱贫攻坚工作的短板。
梁涛在听取了25个县直部门的汇报后,系统分析了当前县直部门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缺资金、缺项目,上级的保障明显不足;二是行政管理不接地气,严重影响镇村的落实成效;三是惠民政策聚焦不力、表达模糊,导致包户干部帮扶缺能力;四是社会扶贫举措不优,致使效果不大;五是宣传发动效果不好,常规思维,没有实现全党动员、全民参与的打仗要求;六是群众教育没有起步,干扰脱贫攻坚的负能量正在显现;七是干部作风差距大,解决问题能力弱;八是合力不足、干劲不足、创新落实不力。
梁涛指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责任、担当、落实“六个字”还没有入脑入心;大环境、小环境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攻坚战太难攻等因素导致的。
直面问题,强化责任,强化担当。梁涛要求,一要抓落实,作表率,脱贫攻坚责无旁贷。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深刻认识责任和表率,要在抓落实上真正强化责任,做好表率。要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思路,解决好对脱贫攻坚的认识问题、精力问题、用心问题和创新问题。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形成一盘棋,人人都是表率,个个都是内行,每位成员都能在基层,当好指导基层脱贫攻坚工作的专家。二要勇担当,善创新,要破解难题。做好、做优行政审批。行政审批要为基层挡风遮雨服务在先,要实行行政审批的主责制,推行上门服务代办制,总体形成县级部门担责任,镇村专门干事情的格局;做好、善做工程建设。要探索民办公助、镇村负责、社会参与、权责下放、完善资料的脱贫攻坚超常规举措;做实、做好民生政策。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残联的扶贫、民政兜底要制定简洁明了、管用能懂、好用能记的明白卡;做实、做好宣传工作。要系统谋划,做管用的方案,聚焦阶段性重点,突出社会效应,创新方式,展示能力;做实、做好群众教育。群众教育要纳入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范畴,要在评懒、评闹的问题上下功夫,让贫困户增强信心,通过这种教育群众解决等靠要思想;做实、做好社会扶贫。要用信息手段搭建供需平台,分兵动员引导,主攻宣传氛围,下达任务责任清单,创新方式;强化探索产业扶贫。要入股到企业,量化到贫困户,形成基地+企业+农户的模式,形成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形成电商+基地+农户的模式等。三要强责任,严追责,确保项目资金。争取国家投入的部门要责任到部门,金融融资要落地,农户信贷要看成效,各种资金捆绑要大胆。四要聚合力,巧安排,凝聚打仗的正能量。责任清单要认真落实,军中无戏言;晒业绩,任务要告知群众,要在晒字上下功夫;评标兵,为参与脱贫攻坚社会扶贫力量的先进记功树碑;启动脱贫攻坚纪实,著书立传;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要提升工作水平;各部门要比能力,比贡献,比作风,严禁坐而论道,力倡干字当头,要干出精神,干出作风。
双河镇:集中调运魔芋种支持贫困户发展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为加快贫困户产业发展步伐,近日,双河镇集中调运5万斤魔芋种,向三个村96户贫困户集中免费发放。镇上对平河、谢家、早阳三个村的贫困户入户到地块进行踏勘登记,了解贫困户的种植意向,选好魔芋种植地块。并开展技术培训,向贫困户详细讲解魔芋栽培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确保农民科学种植,为魔芋的高产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还向贫困户免费发放肥料7吨,消毒除菌农药300袋,据统计,发放的魔芋种可种植264亩,实现增收近80万元。全镇目前落实魔芋面积1500亩,夯实农民增收致富基础。
县公安局“四发力”精准脱贫
健全队伍,组织发力。蜀河镇罗家坡村全村辖7个村民小组,264户1024人,其中贫困户94户305人。全村只有一条通村水泥路,群众30%的人都居住的是土坯石板房。罗家坡村被确定为县公安局的帮扶村后,该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向该村派驻了第一书记,并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党委书记、局长亲自挂帅任组长,抽调全局86名民警按照一人包一户的原则组成了帮扶队伍,2016年初又成立了驻村工作队,迅速入村开展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建档立卡等工作,摸清了该村94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并制定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
夯实责任,精准发力。制定了包帮民警工作制度。一是所有包帮民警每月至少到包帮户家中一次,每月与包帮户至少通3次电话;二是每位包帮民警必须清楚的说出包帮户的家庭情况、家庭成员、致贫原因、脱贫措施;三是每位包帮民警与包帮群众施行捆绑制,群众不脱贫,民警不脱身;四是注重项目扶贫、技术扶贫、产业扶贫,按照每户的脱贫计划逐个逐项完成脱贫任务。
广聚合力,共同发力。该局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帮扶罗家坡村以来,借助社会各方力量救助贫困学生1名,残疾群众2名;为该村争取体育健身器械一整套,争取修建烟草路3公路;发动群众群众种植油用牡丹100亩,新修水窖1处,解决12户的人畜饮水,危房改造工程,又争取到一名公益人士免费提供钢管。
敢做表率,率先发力。解决贫困户不安全住房问题是脱贫攻坚战中的“硬骨头”,该局按照“率先干、档次高、做样板”的指导思想,率先打响危房改造攻坚战。采取“政府补一部分,公安局提供一部分,老百姓自给一部分”的办法。所谓的“政府补一部分”指的是按照政策每一个危房改造户政府补助1万元,连片重建户补助3万元;“公安局提供一部分”指的是所有危改户、连片重建户所需的水泥、钢丝网由公安局全部提供;“老百姓自给一部分”指的是所有危改户、连片重建自己再掏一部分钱。基本确保5月底完成该村80%的危房改造工程。
脱贫一线:“阮老汉”建房记
“感谢感谢,赶快进屋里坐,喝水喝水”。66岁的阮民主一边搬凳子,一边热情的将客人招呼进家门,这两天,家里可谓热闹非凡,因为他迎来了一件大“喜事”,经过半个月忙碌,终于住上新房了,这也是蜀河镇第一户搬进新家的贫困户。
阮民主家住罗家坡村3组,患面部神经瘫痪已有4年时间了,累计花费医药费2万余元。60岁的老伴文德荣双目失明,膝下一个女儿,早在几年前就远嫁到外地。家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房子是十几年前买别人的土坯房,房顶早就已经漏的不像样儿了。老阮说,自己修整的话,体弱多病家里又缺劳力;请人修整得话,经济条件又不允许,于是就一直这么将就着。
全县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作为贫困户,村上为阮民主量身打造了脱贫措施:通过危房改造对其房屋进行维修,解决住房安全问题;低保、养老金和残疾补贴等民政兜底政策为他解决后顾之忧;再结合他的具体实际情况,发放2头猪崽和核桃树苗,帮助他自力更生。
老阮看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老阮还是犯了难。要想把房屋修缮加固,最少也得4万余元,可是按照危房改造政策政府补贴1万元,剩下的3万元缺口可怎么办!老阮心里还是打起了退堂鼓。就在这时,罗家坡村的帮扶挂联单位县公安局表态了,村上所有危房改造户、连片重建户所需的水泥、钢丝网全部由他们提供解决。
有了这个“定心丸”,老阮的危房改造动工了。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一个新家出现在老阮的眼前,结构牢实、房间宽敞的新房建起来了,平整的水泥院场代替了以前下雨出门一脚泥的土坎,洁白的墙壁上两扇刷着红漆的窗户分外耀眼,琉璃瓦的屋顶在阳光下一闪一闪跳跃着动人的光芒……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十五期)[ 04-08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十七期)[ 0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