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期(总第十三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3月31日
导 读:
王武臣、曾炜要求县脱贫办:增强三个意识 提升三个能力 抓好六项工作
双河镇多措并举解决贫困户不安全住房难题
脱贫一线:带着深情帮脱贫
旬阳农商银行实现精准扶贫“三个对接”
县教体局“231”举措推进脱贫攻坚
蜀河镇: 强化宣传培训 打牢精准基础
县游泳协会:递交请战书 包帮贫困户
王武臣、曾炜要求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增强三个意识 提升三个能力 抓好六项工作
3月28日,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召开党组成立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议。王武臣、曾炜在会议上要求,指挥部办公室要增强大局意识、增强纪律意识、增强团结意识,形成高效有力的指挥协调;提升学习的能力,提升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协调督办的能力,给全县的干部在脱贫攻坚硬仗中当好表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突出抓宣传,抓指导,抓督查,抓典型,抓难点,抓管理。充分发挥办公室指挥、督促、协调、问责作用,为打赢全县脱贫攻坚硬仗和开展好“两学一做”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双河镇多措并举解决贫困户不安全住房难题
解决贫困户不安全住房问题是贫困户脱贫“越线”的头等难事,也是当前工作的“第一大事”。双河镇面对不安全住房户占贫困户一半的镇情实际,迎难而上,千方百计抓好贫困户不安全住房加固维修和新建工作。
宣传发动,倒逼农户。在县上解决不安全住房政策出台后,全镇迅速逐村分组召开贫困户会议100余场次,宣传政策,发动群众,打消等靠思想,倒逼贫困农户,只有维修了、搬迁了,才能享受补贴,促使广大贫困户急起来,动起来,忙起来。
用好政策,借势发力。用好五种安置政策,提出“五补三不补”,逐步把贫困户引导到移民搬、村内小集中、梯次搬迁、排危重建、加固维修上来,尽量避免分散零星建房和购买小产权房,助推贫困户加快建房、维修房屋进度。
多措并举,全面铺开。摸清全镇1100户不安全住房农户的底子,逐户确定了安置方式,实施分类安置;将全镇1100户不安全住房户分村分年度列出台账,对包户干部下发任务清单,实行到户管理,分年度、分类型逐户销号;目前启动移民安置点2处,安置贫困户200户,其中交钥匙工程110户;在当年脱贫的3个贫困村启动村内小集中安置点2处,其中檀木村小集中安置点已全面完成三通一平,金竹村安置点已完成的征地正在平整基础;启动梯次搬迁,排危重建和加固维修130户;安排投亲靠友和五保户并户安置35户。
重抓“两头”,重点帮扶。把解决不安全住房的重点放在2016年度脱贫的户和房子特别危险的户,既要保证当年脱贫任务的完成,又要保证重度危房户住房安全。把干部力量和贷款扶持重点倾斜于早阳、金竹、檀木3个当年贫困村,确保当年任务全面完成。
措施紧跟,稳步推进。镇上及时研究出台了《双河镇规范贫困户建房用地的意见》,减化用地审批程序,做到审批与建设同步,实施整村规划、分清地类,干部代办、入户办公,规范申报、跟踪服务,既不能触碰土地管理等法律“红线”,又方便群众办事,加快解决不安全住房进度。
脱贫一线:带着深情帮脱贫
县政协机关坚持在脱贫攻坚中带着感情,用实际行动去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让华山村脱贫步伐迈得更加坚实有力。经常联系。驻村工作队印制《华山村脱贫攻坚工作通讯录》,建立华山村脱贫攻坚QQ群,包帮干部每周至少主动打一次电话,加强联系,传递信息;经常入村。驻村工作队和选派的“第一书记”坚持长期蹲点开展工作。机关根据贫困户居住情况,将其他17名包帮干部分成6个小组,开展并户帮扶工作,变“单兵作战”为“小组出击”,每个小组每月至少出动一次,每名包帮干部每月至少入户一次;经常会商。探索建立定期会商工作机制,加强与镇联村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的沟通协商,确保镇村干部与工作队思路清晰、步调一致;经常总结。及时发掘扶贫工作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及时查找帮扶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脱贫攻坚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新机制,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通过包联,华山村的贫困面貌正在发生改变。村上确立了长抓核桃、拐枣、油牡丹,中抓畜牧和养殖,短抓劳务、烤烟和季节性绿色无公害蔬菜和特色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目前已建成规范化的拐枣产业基地500亩、核桃产业基地500亩,落实林下养鸡4户4000多只,落实烤烟500亩,落实洋芋种植100余亩,落实其他季节性绿色无公害蔬菜520亩。
旬阳农商银行实现精准脱贫“三个对接”
旬阳农商银行不断健全完善金融扶贫长效工作机制,确保金融扶贫精准对接。
一是机制精准对接。建立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积极争取支农再贷款政策,加大对贫困户贷款的倾斜力度。加强与县财政、扶贫等部门相互配合、横向联动,形成银行贷款和财政资金的扶贫合力。不断完善实施方案,大力实施“5321”扶贫政策。积极争取定向费用补贴、涉农贷款增量奖励、农户小额贷款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政策,促进精准扶贫可持续机制的建立。
二是产品精准对接。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实现精准扶贫全覆盖。大力推进精准扶贫“产业贷、建房贷、扶智贷、健康贷”落地生根,助力贫困户创业致富、民有所居,推进智力扶贫和健康扶贫;同时发放好“惠农贷”信贷新产品,提高贫困户的授信额度,解决农户贷款难和担保难;积极扩大担保范围,试行农村“三权”抵押贷款,解决贫困户贷款额度不足的问题,不断探索精准扶贫信贷新产品,调研推出更多实用、好用、管用的精准扶贫产品,实现金融产品既对贫困人口全覆盖,又推动精准扶贫快见效。
三是服务精准对接。建立贫困户授信审批绿色通道,为贫困户贷款提供一站式的阳光信贷大厅服务,推行限时办结,提高服务效率;努力提供多元化服务,对有特殊困难的农户,提供上门服务。根据农忙时点,下沉服务重心,将柜台搬到田间地头,集中放贷。常态化开展“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深入农家,既解决扶贫信贷资金需求,又宣传金融新产品、新知识,解疑答惑,提供结算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建立贷款发放台账,落实信贷员人盯户的信贷帮扶机制;对精准扶贫贷款实行保本经营、利率优惠,降低贫困户的贷款成本,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县教体局“231”举措推进脱贫攻坚
县教体局落实“231”措施,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推得开,见实效。一是坚持“两项给合”,集中推进与分散精准有效整合。该局明确驻村工作队与包帮干部工作职责分工,做到集中推进与分散精准相结合。驻村工作队负责做好调研、摸底、建档、立卡、督查等基础性工作,为“大兵团作战”打好基础;包帮干部负责按照明白卡要求,照单下菜,实现菜单式帮扶。自今年以来,扶贫工作队先后6次深入联系村,就该村基础设施、增收产业、班子建设、人居环境等情况进行了反复摸底,制定了方案和明白卡。包帮干部多次分批深入包帮户进行精准对接,分类进行脱贫指导,制定户上脱贫计划。二是实施“三百工程”,发展增收产业。该局在充分调研和科学论证基础上,制定出联系村贫困户产业发展“三百工程”,即“200亩烤烟,140头生猪,110亩魔芋”。确保贫困家庭户均“一年烟和猪,当年不得输;两年加魔芋,脱贫不焦虑”。同时就油牡丹、拐枣等长线产业进行规划安排。目前,县教体局职工为83户贫困群众提供猪苗幼崽142头,魔芋种6万余斤。三是突出“一揽兜底”,集中安置解决特困户住房难。确定了36户特困户作为“交钥匙”工程集中安置对象,在村上选址建设安置点进行集中安置,预计4月中旬将启动实施。
蜀河镇: 强化宣传培训 打牢精准基础
蜀河镇以“磨刀不误砍柴工”的精神,强化宣传培训,打牢精准基础。随着“七个一批”等各项惠民政策也陆续出台,如贫困户民政兜底、安全住房、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蜀河镇先后召开包帮干部政策培训会4次,培训干部800余人次。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短信、广播、镇村脱贫攻坚展示墙、标语、横幅等多种渠道,以政策解读为重点,以提高群众知晓率为切入点,基本形成了立体宣传格局。据统计,截至目前,全镇已累计召开脱贫攻坚工作专题会议23场次,包帮干部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政策累计达到 2500余人次。发放宣传手册800 余份,张贴政策明白卡2650张。该镇在包帮干部将政策吃透学精的基础上,要求干部加大进村入户工作的力度,做到逐村逐户走访把关,一村一档、一户一档规范资料。做到贫困户基本信息详尽清楚,致贫原因分析全面准确,发展意愿通过沟通了解摸清,帮助制定的脱贫方案切实可行,政策落实情况动态掌握,工作过程留痕。
县游泳协会:递交请战书 包帮贫困户
3月27日,城关镇李家坪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就是县游泳协会的队员。不过,他们来这可不是来游泳锻炼身体的,而是来与这里的贫困户“攀亲戚”的。
一到村里,游泳协会的10名队员就分别展开入户调查,了解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商议帮扶措施,与10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这些队员有的也是国家公职人员,本身也肩负着脱贫攻坚的“三包三定”任务。但他们响应协会的号召,利用业余时间,奉献自己的爱心。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县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游泳协会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向县脱贫攻坚指挥部递交请战书,主动请缨,请求给游泳协会分配脱贫攻坚任务,成为全县首支参与脱贫攻坚的民间社团。
- 上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十二期)[ 04-06 ]
- 下一篇:脱贫攻坚快报(第十四期)[ 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