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十一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30 08:38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第11期     (总第十一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3月28日

 

导 读:

县人大办:扎实推进八项措施 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甘溪镇建立贫困户“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

桐木镇:“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神河镇:扶“志”加扶“知”焕发新面貌

铜钱关镇产业扶贫势头强劲

企业助力精准扶贫 建设千亩魔芋基地

旬阳人保财险:筑起贫困户住房的安全屏障

 

县人大办:扎实推进八项措施 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县人大办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一是精准摸底建档立卡。重点对建档立卡的100户贫困户293人的数据信息,入村到户面对面核实,确保全村每一户、每一人都不掉队。二是逐户制定帮扶计划。组织包帮责任人入户对所联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等深入分析,科学制定包帮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计划。三是倾力开展产业扶贫。大力帮扶该村100户贫困户发展烟草、蔬菜、畜禽养殖、特色林果、中药材等绿色致富产业,重点发展烤烟、冬桃、樱桃、核桃、葡萄、莲菜、大棚菜、油用牡丹、畜禽养殖等,把短平快脱贫产业和长期致富产业结合,确保快速脱贫、长期脱贫。四是做好基础建设扶贫。加强协调,积极争取,着力帮扶硬化村级道路7.5公里、砂石路2公路、完成3.8公路硬化路的路肩、排水等后续工程,修建便民桥1座、安全饮水15000米、水窖8口,实施小流域治理工程2公里、建网络基站1个,加快改善村容村貌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五是扎实开展安居扶贫。对25户贫困户,实施搬迁扶贫,抓好交钥匙工程建设,实现挪穷窝、住新房;对需要维修加固的31户、自建房屋的21户贫困户,力促全村77户贫困户219人实现安居梦。六是组织开展技能扶贫。坚持扶贫与扶技相结合,对34户缺技术的贫困户,围绕特色林果、畜牧养殖、烟草等主导产业发展,到村集中开展免费科技培训,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科技致富能力;对27户缺资金的贫困户,将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入户上门服务,依法简化贴息贷款等办理手续,支持搞好生产发展。七是落实政策兜底扶贫。对全村因病因残61户83人、兜底对象19户27人、贫困大学生12人等特殊贫困人口,落实兜底政策。八是引导动员社会扶贫。发挥人大机关的自身优势,广泛动员、组织引导有扶贫能力和扶贫意愿的企业、能人大户和人大代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开展结对帮扶,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

目前,已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到村组院落、登门入户宣讲脱贫攻坚政策15场次,接受培训干群1800余人次,形成了干群齐心打硬仗、全力以赴保脱贫的浓厚氛围。

 

甘溪镇建立贫困户“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

如何实现贫困户信息精准管理、干部包帮痕迹管理、结对帮扶考核科学化管理、贫困户脱贫信息动态化管理,提高工作透明度和管理效力,甘溪镇率先建立了贫困户“二维码识别管理平台”,有效破解这一难题。

在镇政府网站设立“脱贫攻坚”服务窗口,发布脱贫攻坚政策信息的同时,将全镇每户贫困户信息与镇政府网站链接,一户一网页,贫困户基本信息、帮扶干部信息、脱贫信息、干部入户信息全部纳入后台管理,专人负责;干部每次入户帮扶结束后将入户时间、帮扶具体工作摘要、帮扶影像等信息资料以工作日志电子版及时上传管理员,由管理员负责数据更新。同时,为贫困群众个人隐私的保护和信息安全的考虑,链接每户贫困户栏目实行隐藏,设置了密码管理。这些数据每户一套,用二维码识别,每户一个“二维码标识”,张贴在贫困户家中、村脱贫攻坚指挥室、镇脱贫攻坚指挥所,只要用户用手机扫一扫贫困户“二维码标识”,贫困户信息、帮扶干部信息、帮扶措施、入户次数、工作日志、与贫困户影象等资料一目了然。目前,已将今年脱贫的3个贫困村269户二维码信息全部录入到位。

 

桐木镇:“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

贫困不可怕,精神贫困最可怕,提高贫困对象的自身发展动力,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桐木镇在开展精准扶贫中,对症下药,积极实施三大“精神扶贫”行动,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扶”思想认识贫乏。针对有的贫困户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面对发展养成的等、靠、要思想。桐木镇从思想教育入手,强化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的培养,引导贫困户拔掉人穷志短的“穷根”。沙沟口村村主任华永贵带头发展产业,成立了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号召在家的贫困妇女从事简单的食用菌装袋工作,让她们在照顾老人、小孩之余兼顾发展生产,通过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

“扶”风俗习惯落后。有些需要医疗救助的贫困户,表面看是因病致贫,但背后原因是其长期不注重个人卫生,不注重自我保护,从而引起一些疾病,导致因病致贫。石板沟村制定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检查,集中整治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棚舍乱搭、农具乱摆、道路乱占、衣物乱丢等脏乱差行为,引导贫困对象养成讲究个人卫生习惯做起。

“扶”道德文明失衡。桐木镇针对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培育文明乡风村貌,弘扬传统道德文明。青山村的杨德华,身有残疾却胸怀爱心,自立自强承办了快递业务,用劳动换来的收获关爱留守儿童、资助贫困学生,将爱传播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他就是我们身边的“旬阳好人”。

通过精神上的“脱贫”,原来坐在家里等救济,现在主动发展产业,增加家庭收入;原来污水横流,垃圾满地,通过环境整治,脏乱差彻底改变;原来东家长西家短,现在地里干活互相搭手。发展的大环境变好了,大家脱贫的动力更加足了。

神河镇:扶“志”加扶“知 ”焕发新面貌

神河镇党委政府把脱贫攻坚工作中,在扶志和扶知上下功夫,为脱贫攻坚注入全新的力量和生机。首先扶贫先扶“志”。唯有自力更生,方能彻底拔掉穷根。为了鼓励贫困户树立勤劳肯干、艰苦奋斗的志向和信心,破除“等”、“靠”、“要”思想,该镇加大宣传,广泛激发和调动参与精准扶贫的积极性。通过评选“好媳妇”“好婆婆 ”,建立善行义举榜,净化农村风气,传递文明正能量,促使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其次,扶贫重扶“知”。围绕神河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努力帮助贫困群众掌握农业生产急需的技术,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脱贫致富。

 

铜钱关镇产业扶贫势头强劲

铜钱关镇在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帮助贫困户大力发展“来钱快”、“有把握”的绿色产业,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该镇突出烟草、茶叶、黄姜、畜牧和山林经济等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项目,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精准到户、到项目、到地块、到帮扶责任人,并通过园区承载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走“产业脱贫”之路。县卫计局为所包联的天宝寨村近200户贫困户无偿提供仔猪 153头、仔鸡1000只,在全村掀起了依靠畜牧产业脱贫的高潮。双河村是列为2016年脱贫的重点贫困村,镇党委、政府发挥当地农民具有种茶传统的优势,“筑巢引凤”,积极招商引资建起了“太极茶业有限公司”,不仅使本村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实现“收入有保障”,而且有力推动了全镇茶业产业健康发展。林家沟村脱贫攻坚工作组帮助困难户冯纪林等户引进地载木耳和羊肚菌生产技术获得成功,现已正式投入生产,这些户有望当年实现脱贫目标。同时,该镇还根据村情、户情实际,有针对性地大力发展“扶贫产业”,烟草、黄姜、畜牧、山林经济、魔芋、黄花等多业并举,呈蓬勃发展态势,为全面打胜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效支撑。

 

企业助力精准扶贫 建设千亩魔芋基地

当前正是发展产业的关键时刻,旬阳健兴魔芋食品有限公司带着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片真情,押运着多辆装满魔芋种子的大货车前往金寨镇珍珠村魔芋种植基地,开展民企对接产业帮扶。

此次“赠送魔芋种子助力精准扶贫”活动是由金寨镇政府发起,该公司牵头在云南定购优质魔芋种50吨,由珍珠村庆隆种养合作社种植,科学规范的采用大田与林下种植相结合的方法,种植魔芋产业1000亩,带动100余户贫困户拔穷根、摘穷帽。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农民种植,合作社管理,公司上门收购,真正起到了“七个”一批中的产业带动脱贫模式,也是为结对帮扶的珍珠村贫困户,“量身定做”脱贫计划。

 

旬阳人保财险:筑起贫困户住房安全屏障

该公司积极发挥保险业在贫困户住房灾害补偿方面积极作用,建立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农房统保体系,牢固筑起贫困户住房的安全屏障。

3月22日凌晨,棕溪镇姚家沟村低保户龚永根因线路老化引起火灾,五间住房及室内粮食和财产全部被大火烧毁。接到报案后,公司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现场查灾取证,从出险到完成全部理赔1万元仅用了83个小时。城关镇刘店村四组低保户罗广平两间住房去年4月6日因火灾损毁,当时未向我公司报案,早已超出赔案索赔时效。公司在脱贫攻坚进村摸排过程中发现这个情况,公司及时向上级汇报,积极争取通融赔付,在镇村补充相关证明材料后,于3月22日予以赔付,赔款6000元。同时,该公司还为关口镇大庙村二十二户帮扶对象(非“五保户”和“低保户”)提供总价值22万元的农村住房保险。

目前,已在全县建立了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农房统保体系,牢固筑起贫困户住房的安全屏障。“五保户”零缴费、低保户户缴5元,即可获得1万元的农房保险保障。

 

【责任编辑:段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