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十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30 08:3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第10期(总第十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3月24日

 

导 读:

廉政巡察: 全面扫描169个贫困村

民政兜底五大突破 加速破解贫困难题

县人社局力促脱贫攻坚显实效

县工业园区:理清发展路子 夯实产业扶贫

白柳镇“七大行动”精准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扶贫故事:我感动着他们的坚韧

 

廉政巡察: 全面扫描169个贫困村

今年以来,我县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将对全县169个贫困村实施重点巡察。目前已完成对15个贫困村的重点巡察工作,共发现问题线索25件。

建制度 树立权威性。先后制定出台了《旬阳县2016年度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工作实施方案》、《旬阳县关于开展脱贫攻坚百村巡察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基层巡察工作建立制度支撑。巡察组代表县委开展重点巡察,为全县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到位、资金使用安全高效、项目实施规范顺利、党员干部务实清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定原则 突出政治性。把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守纪律讲规矩情况纳入对镇、部门党委(党组)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检查内容,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执行“六大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落实“三包三定”责任及存在的“庸懒散”等方面问题。

抓关键 强化目标性。今年将对全县100个贫困村在六个方面内容开展重点巡察:一是在执行党和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等方面存在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等问题;二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问题;三是违反县纪委、监察局关于严明脱贫攻坚工作十条纪律的行为;四是违反县委、县政府《旬阳县庸政懒政责任追究办法》的行为;五是在执行县委、县政府《旬阳县三年脱贫“三包三定”方案(2016-2018年)》中责任落实不力、“三包“效果差、考核等次居后的问题;六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其他需要巡察的内容。

严组织 注重程序性。巡察工作分前期准备、实施推进、总结反馈三阶段进行。前期准备主要任务是确定巡察对象、召开联席会议、制定巡察方案;实施推进主要任务是召开座谈会、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查阅资料、受理投诉、列席会议、基层走访;总结反馈主要任务是形成报告、专项汇报、线索移交、结果反馈、资料归档、巡察总结。

明纪律 确保严肃性。严格履职,及时发现掌握巡察对象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巡察组不查办案件,不处理具体问题,不干预被巡察单位的正常工作;严格遵守保密等有关规定,不得透漏巡察中所掌握的相关情况;严格遵守并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廉洁自律有关规定,自觉接受被巡察单位和对象监督。对在巡察中履职不到位,应当了解而未了解,应当报告而没有报告,甚至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泄露工作秘密等违反有关纪律的行为,从严从重问责处理。

 

民政兜底五大突破 加速破解贫困难题

“社会保障兜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措施之一,为兜住民生底线,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在详细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县民政局制定了《旬阳县贫困户民政兜底保障实施方案》,在五个方面实现了突破,为贫困户全面如期脱贫提供政策保障。

兜底对象更广泛

除农村五保老人、年龄未满16岁的孤儿和年人均纯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以外,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重病(伤)患者、无生活来源的40周岁以上大龄未婚人员条件的,也全面纳入民政兜底保障。

五保政策更精准

在现行农村五保救助政策基础上,将40周岁以上大龄未婚人员作为五保过渡对象予以动态管理,实施“六个一批”进行安置,即:在现有敬老院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安置一批;对闲置的敬老院等公共用房进行加固改造,按现行五保供养标准安置一批;利用现有的农村互助幸福院集中安置一批;对暂时未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采取投亲靠友、并户帮困的办法解决一批;从各镇交钥匙工程中安置一批;对交通较为便利、居住条件较好的对象,加固维修现有住房解决一批。

农村低保更完备

一方面,将兜底对象全面纳入低保,并对特定人群增发分类施保金。其中,贫困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增发分类施保金40元/人/月;贫困家庭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重病患者纳入低保,并增发分类施保金95元/人/月;另一方面,对超出低保保障标准但未达到脱贫线的低保对象,实行“渐退帮扶”政策,按原低保标准给予12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家庭在此基础上延长至18个月。

医疗救助更全面

根据对象的不同,在救助的广度、深度和力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其中:五保人员、孤儿因病住院治疗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部分给予全额救助;低保、重点优抚对象因病住院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后,个人自付医疗费用部分按照70%比例给予救助,年累计救助封顶线15000元/人;贫困家庭患者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终结后,个人自付超过15000元以上的合规费用按照50%比例予以救助,年累计救助封顶线10000元/人;贫困家庭中重特大病患者(19类病种)住院治疗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报销终结后,个人自付超过15000元以上的合规费用参照低保对象给予医疗救助;救助对象医疗救助金额达到封顶线后,剩余自付合规费用再按照20%比例予以救助。

临时救助更给力

对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接受非义务教育等原因,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按照1至6个月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临时救助,将原有以家庭为单位计发的方式调整为按照家庭成员人数计算。对于低保家庭及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对象家庭中的全日制专、本科院校国家计划内录取的在校学生,将原有一次性发放3000元救助金的方式调整为在校期间每年发放3000元救助金,确保贫困家庭学生能够完整接受大学教育。

 

县人社局力促脱贫攻坚显实效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县人社局把住关键环节,着力解决贫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良好效果。

一是组织有力。局里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并及时召开动员会, 66名党员干部,对仙河镇竹园河村137户贫困户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确定成立县由局长为队长、党组成员为副队长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同时,严格考核奖惩,将脱贫工作录入干部绩效考评系统,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业绩评定、任用提拔紧密挂钩。

二是摸底有力。联户干部分批次先后深入仙河镇竹园河村对所联户逐户认人认门认亲。针对贫困户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免费举办劳动技能业务培训班、有组织劳务输出等帮助就业创业。截至目前,全局67名干部先后下基层开展调查摸底及走访180余人次,收集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80余件。

三是宣传有力。充分利用网络、电子屏、公开栏宣传阵地,将脱贫攻坚的目标要求、信息动态、先进典型、基层声音、经验总结、工作成效、理论调研等向主流媒体、各大网站投稿,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微信平台等新媒体发放精准扶贫技能培训、脱贫兜底安置大学生等各类宣传信息共计2万余条。

四是帮扶有力。切实为贫困群众解难事、办实事。面对就业、养老、住房等问题,人社局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全力做好就业技能培训、小额信贷发放,农民进城入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惠民政策的落实和服务。初步探索出了“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畜禽养殖+产业种植”的脱贫发展模式。目前,全村计划新增黑猪188头、清远麻鸡1825只,规划种值的1000亩拐枣;介绍外出务工102人;涉及的住房、人畜饮水、道路硬化等工程,正在和有关部门协调立项中。

 

县工业园区:理清发展路子 夯实产业扶贫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精准帮扶构元镇林相村,发挥行业特点,运用工业化思维理清村上的发展路子,夯实产业扶贫,取得明显成效。

扶思路,选好适合贫困户发展的产业项目。园区管委会运用工业化的思维和现代技术,论证谋划扶贫产业。充分发掘该村自然资源、区位优势和贫困户的劳力、土地潜能,确定长效产业抓林果(核桃、油桐),中效产业种黄姜,短效产业苕烟猪。全村163个贫困户除5户五保残疾人外,其余158户,户户有产业。

扶资金,解决好贫困户发展产业的资金困难。单位筹集10余万元,用于购买贫困户发展产业所需的良种、化肥、种猪、鸡苗,统一运送,无偿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确保贫困户在春季最佳农时完成产业发展的育苗、播种等基础起步工作。

扶技术,确保贫困户稳产高效。邀请农业专家,帮助贫困户选用良种、良法。红苕普遍选用“梅薯1号”高产高淀粉良种,生猪选用经过防疫的优良品种,对缺地块、缺条件的贫困户所需红苕种苗,实行集中育苗、分户移栽。

帮服务,实现贫困户提质增收。帮助村上建立农业合作社,对红苕加工淀粉和粉条,聘请能工巧匠分组分院上门加工;对贫困户生产的农产品,由帮扶单位和干部主动联系销售商帮助销售,全力帮助贫困户能够卖出好价钱。

目前,已落实97户种植黄姜335.2亩,83户栽种红薯135.7亩,10户栽植烤烟206亩,86户养猪150头,12户养鸡260只,60户种植玉米等粮油作物156亩,119户落实劳务输出157人。

 

白柳镇“七大行动”精准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为确保2016年脱贫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白柳镇针对该镇8个贫困村在脱贫攻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镇情实际,实施“七大行动”,狠打精准组合拳。

实施扶贫移民搬迁行动。在峰溪社区建设可安置110户贫困户的“交钥匙”工程;对全镇207 户不安全住房贫困户,利用“交钥匙”工程安置27户,村内小集中安置62户,原址重建55户,修缮加固51户,进城安置3户,余9户正在进一步明确安置方案。

实施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在贫困户中发展以烤烟为主的特色产业,给予相应的技术支持及政策支持,鼓励引导部分贫困户积极加入各类合作社。据悉,目前该镇累计发展烤烟1400亩,栽植牡丹500亩、核桃1000亩,种植中药材800亩,瓜果蔬菜600亩。

实施就业创业引导行动。借助县人社局组织的招聘会,解决60名贫困人员的就业问题;组织20名适龄贫困人员参加浴足师培训班,还将在4月份和5月份组织一期技术培训和创业培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提供小额信贷。

实施生态建设补偿行动。充分发挥镇内自然景观富集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开办农家乐。

实施医疗救助解困行动。为全镇因病致贫的378户1046人建立健康档案,按照合疗相关要求,提供政策支持,并对重大疾病给予申请民政和大病救助。

实施教育扶智帮助行动。为全镇因学致贫的165户617人建立助学档案,按照对应的政策实行补助,开辟助学金贷款绿色通道。

实施政策保障脱贫行动。对全镇103户108名孤寡老人,实行政府兜底,集中张坪敬老院供养和分散寄养,通过实施各类优惠政策,使兜底对象应保尽保。

 

扶贫故事:我感动着他们的坚韧

“脱贫攻坚战”是旬阳五场硬仗之首,我作为一名干部,义不容辞投入了本次战斗,并荣幸的结识了三户“亲戚”。说实话,刚开始见到她们,我心里充满忐忑,感到压力山大。经过3个月的接触了解,我对她们有了深深的好感,她们一次次的感动着我,让我赏识,让我钦佩。

亲戚之一:石林翠。住小河张良村四组,今年40岁,初中毕业。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大女儿在西安读大二;小儿子18岁,在江苏打工,月薪只有1000多元。丈夫因身患三级尘肺病而失去劳动能力。公婆年岁均在65岁以上,且体弱多病。除此之外,家里还有一位长期卧病在床的老人——她的舅爷。她不仅要照顾这些老人、病人,还要挣钱来供养女儿上大学,女儿每年学费就需要9800元,再加上生活费,一年足足需要2万多元。面对这些难题。年初,她又养了2头猪, 4头牛,种了10亩地。她用牛给别的农户犁地换来油盐酱醋等所需的零花钱,用省下来的粮食卖钱来填补女儿的生活费,女儿的学费只能依靠贷款和借款解决。但是她一直在努力……

亲戚之二:张巧丽。现住小河张良村四组,31岁,她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大儿子3岁,还有一对双胞胎儿子,才3个多月大,住着三间破烂不堪的土坯房; 60岁的婆婆是聋哑人,而且是腿部残疾。丈夫张晓军因为要照顾家庭,就没有外出打工。日前,我从与她的通话中得知,现她已带着三个儿子给一家企业看门。这个消息让我震惊了,我问她:你行吗?你怎么带这三个孩子?她却说:“我行,孩子嘛,我就放到车车儿里摇一摇就行了,要不然怎么办,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我再苦三四年孩子们大点就好了。”

亲戚之三:王家富。张良村五组低保户,44岁,单身汉一个,腿部因伤肌肉严重萎缩。养父77岁,体弱多病。刚接触这户,我想他们只能靠政策兜底来解决脱贫问题,别无他法。在多次接触后得知,他有三级残废证,于是我带他到县城办理残疾补贴,结果他的条件不符合办证要求。充满自责的我一时不知所措,他便安慰我说:“你莫说了,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你给我帮了很多忙,办不成不要紧,这点事算什么呀”。

结果让我意想不到的是,他现在已经到咸阳一家企业工作了,他还兴奋的告诉我:“你们给的猪儿我父亲喜欢的很,你们给的化肥种子也都用了”,通过电话那边传过来的刚劲有力的声音,我感受到他战胜困难后的喜悦、兴奋和满足,我默默的为他点赞!

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以及坚韧的生活态度,让我敬佩。他们向我展示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使我深信在党的好政策的帮助下就一定能脱贫。

(作者系县统计局干部姚宜娴)

 

【责任编辑:邓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