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快报(第六期)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14 08:2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第六期(总第六期)

旬阳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        2016年3月11日

 

县直部门包帮赵湾镇脱贫攻坚培训会召开

包帮赵湾镇的县直六个部门迅速落实县委脱贫攻坚约谈会议精神,于3月10日召开县直部门包帮赵湾镇脱贫攻坚培训会,县政协主席田丽萍出席会议并讲话。

来自县政协办、团县委、工商联、县教体局、县农行、县医院260余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会。赵湾镇党委书记结合赵湾镇脱贫攻坚实际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辅导。既从讲政治的高度阐明了脱贫攻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意义,又从可操作层面讲清了包帮干部在农村如何开展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为包帮部门进一步理清脱贫攻坚思路和开展具体工作指明的路径。

县政协主席田丽萍在讲话中要求包帮干部当前要切实做到摸底再精准,要按照“双六”标准来查缺补漏;营造氛围,加大对贫困户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知道脱贫攻坚和脱贫规划,解决脱贫的主体是谁的问题;做好群众的发动工作,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迅速制定切实可行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重点放在发展产业和居家环境的改善上,产业发展要长短结合;督促贫困户改善人居环境,厨、圈、厕全面改造,院坝硬化,院落绿化,达到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把脱贫攻坚工作向纵深推进。

 

县政协机关脱贫攻坚突出“实”和“干”

县三年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后,县政协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底子实、原因清、措施硬、靶向准、全脱贫”的总体要求,围绕包联的赵湾镇华山村脱贫攻坚工作,迅速成立领导小组,突出抓好“实”和“干”,组织机关干部走村入户摸清“实”底,在“干什么?”上想办法;准确分析村情户情,制定了全村及到户脱贫攻坚实施计划,在“如何干?”上做文章;夯实工作基础,真联实帮,真抓实干,在“怎么干?”下功夫。当前,华山村及到户脱贫攻坚工作按照实施计划稳步推进,干部群众认识明确,信心足,干劲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制定出台的“五个一”(100亩洋芋、100亩蒜苗、100亩红苕、100亩红皮萝卜、100亩南瓜等其它蔬菜)产业扶贫措施,已协调扶持洋芋种4万余斤,落实种植100亩;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协调资金60余万元,新修通组路1.3公里,拓宽改造村道1.7公里,建设了三间三层400余平米的村“两委”活动室建设,在村活动室设立了机关人员走村入户驻扎办公室,将政协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开展脱贫工作常态化。

一、摸清“实”底,在“干什么?”上想办法。

一是进村走户反复摸清“实”底子。3个多月来,政协机关干部分头10余次入村到户,对全村2个组299户988人进行了逐户逐人摸底调查,全面、精准掌握了86户贫困户292人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和需要帮扶的事项。摸底工作清楚到见面都能叫出贫困户家庭成员的小名子,跟谁是亲戚,有啥“小九九”。为此,到村“干什么?”干部心里很清楚;

二是组成调研组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组建调研组,实地察看全村基础条件,与干部群众座谈交流,询问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分析致贫原因,面对面共商脱贫对策,形成了《县政协机关帮扶赵湾镇华山村脱贫攻坚工作调研报告》。找出了全村贫困的原因,主要是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不便、农业产出效益低,群众脱贫信心不足,贫困人口比例较大,占全村总人口的30%,其中,因病致贫37户141人,分别占全村87贫困户292人贫困人口的43%和48%,因残致贫14户50人,分别占16%和17%,因学致贫10户37人,分别占12%和13%,缺技术及其它原因共25户64人,分别占29%和21%。深入细致的调研,为制定全村脱贫攻坚实施计划提供了“实”依据,明确了“三包三定“干什么?”

三是印制《旬阳县政协机关包联赵湾镇华山村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手册》。内容主要有2个方面,一方面是全市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标准,全县三年脱贫行动计划,所包联的镇、村脱贫攻坚实施计划,县政协机关联镇包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是要求结对帮扶干部做到一户二本(一本在手、一本在村部)工作手册,全面准确填写包联户家庭基本情况,如实填写帮扶工作纪实,做“实”联包工作。实践证明,一册在手,不仅让工作人员明白了上级脱贫攻坚工作相关政策和要求,了解了所包联的镇、村总体脱贫攻坚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而且通过准确填写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的什么、如何帮的、帮的效果如何,做“实”了干部联包工作;

四是鼓劲宣传,发动群众。结合入户摸底、调研工作,坚持用群众语言,与村干部、党员、群众促膝交谈,宣传各级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精神和政策,支持、鼓励村干部党员带头帮扶贫困户,给群众鼓劲:“有困难,我们一起想办法,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去年腊月二十五,县政协扶持的4万斤洋芋种运至华山村,村干部、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响应,春节期间忙播种,耕地、起垄、切种、备肥料、覆地膜,今年正月初十,政协机关全体干部、机关工委党员、赵湾镇机关党员、村干部和党员入户帮扶种植,短短半月时间,种植洋芋100亩。

二、制定方案,在“如何干”上做文章。

一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制定《华山村脱贫攻坚实施计划》中,与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面对面反复征求意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干群“一条心”,共同思考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实现2017年底“村变面貌户脱贫”的目标,依据村情,共同商讨和细划全村脱贫目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

二是出台帮扶措施。在落实产业帮扶上,听取群众意见,询问当地群众“长什么?种什么?”实施了“长效产业与短平快产业相结合”的措施。长效产业抓核桃、拐枣、油牡丹。短平快产业上,除抓劳务、烤烟、粮油等作物外,针对贫困人口年老、体弱多病、无技术、缺资金、出不了门、务不工的实际,突出抓“五个一”(100亩洋芋、100亩蒜苗、100亩红苕、100亩红皮萝卜、100亩南瓜等其它蔬菜)季节性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扶持,走“电商+无公害蔬菜+贫困户”的合作社形式的产业扶贫模式,联系西安进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华山村签订保价收购合同,当前,县政协机关和县农林科技局从榆林农研所购进的4万余斤优质马铃薯原种,已扶持给47户贫困户,100亩洋芋种植计划全面落实,其他蔬菜产业将随时令陆续扶持落实;出台的第二个措施是,按照群众意愿,在烤烟产业发展上,实施“大户带动”措施,协调烟草部门扶持10座新型烤烟炉,促大户发展烟草带动贫困户增收,全村已落实烤烟500亩,新增200亩;出台的第三个措施是在推进危房改造、改建方面,对全村35户危房(C级25户、D级10户),本着“群众自愿、贫困优先、就近就地安置”的原则,用透用活上级政策和配套资金,着力解决能搬迁、能生活和问题。

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动员在外创业能人、政协委员、社会志愿者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将华山村脱贫攻坚工作注册到党员志愿服务云,正月初十,30余名志愿者到华山村缺劳力贫困户家中帮扶种植洋芋。下一步,将组织志愿者到户帮扶栽烟、夏收、秋收、农产品推销等,发挥社会力量扶贫。

三、夯实基础,在“怎么干”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协调相关部门,将基础设施(路、电、水、村两委活动室、网络、文化室、卫生室、环卫设施等)建设列入计划建设盘子,逐步推进落实。通组路、拓宽改造村道、村两委活动室建设已落实到位。

二是倒排工作进程,亮晒工作业绩。制定了《县政协机关包联华山村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落实进程表》,细化了工作任务,限时间,定任务,将抓落实任务分解到人,列入干部年度考核,定期开展工作纪实展评,亮晒帮扶业绩,推进计划任务全面落实。

三是加强村级党组织“三力”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作用。按照县委、县政府脱贫攻坚“三包三定”总体工作要求,县政协机关将“三联共建”、“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干部“亮身份、晒业绩、作表率”等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以“访民情、解民忧、办实事、脱贫帽”为主线,采取领导联点、支部联建、党员干部入户连心的办法,着力推进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落实。领导联点,重点抓班子带队伍,将支部班子建成群众脱贫攻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支部班子抓统筹、抓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支部联建重点抓村级组织建设,指导、支持驻村第一支部书记工作,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全面完成全村定期脱贫摘帽工作任务;党员联帮贫困户重点做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摸清家底,找准贫困原因,制定脱贫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实现贫困户限期脱贫摘帽任务。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早安排早动手推精准扶贫

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强化帮扶力度,夯实帮扶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围绕“精”、“准”扶贫要求,把精力重点放在发展贫困村短、平、快的产业上来。

驻村工作队为包联的构元镇林相村认真分析梳理发展新思路,完善发展规划等相关工作,县生态工业集中区管委会20名干部捐资0.6万元,加上单位配套2万元,帮助构元镇林相村搞好红薯和畜牧产业,并逐户上门动员发展红薯和黑猪产业,园区管委会将按每亩红薯免费提供100斤红薯种和一袋红薯专用肥,养猪户免费发放猪崽1-2个,种菜户免费发放所需菜种,着力引导和鼓励全村贫困户积极发展“短、平、快”产业,帮助农户尽快脱贫致富,真正将扶贫工作做实、做准、做精,抓出成效,确保该村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目标。

截至目前,帮助林相村整修示范路15公里、新修村组路6.5公里、农网改造4公里,做好15公里的人畜饮水工程规划,编制林相村产业发展规划,共协调解决发展资金320余万元。

县巾帼脱贫志愿服务队走进李家坪村

为充分发挥巾帼志愿者在脱贫攻坚中的助推作用,共同打赢脱贫攻坚硬仗。3月7日,县妇联组织县医院、城关镇及本单位巾帼脱贫志愿者赴城关镇李家坪村开展“情系贫困妇女 送爱心送健康”志愿活动。

活动现场,县医院志愿者分内科、外科、中医科、儿科、妇科分别接受村民咨询、检查、治疗,有村民因浑身瘙痒将头挖出血的、有子女搀扶老人前来检查治疗的、有身体不适想开中药调理的,志愿者们都认真接待,处理伤口、量血压、作心电图、号脉、开处方一丝不苟,当天共为230余人次村民做检查治疗。

“脱贫主要靠你们自己,别人都能把日子过好,自己为啥要等、靠、要部门或干部帮扶,要结合自己家的情况发展产业自力更生…”。县妇联主席梁辉侠带领单位志愿者给群众宣传讲解各项惠农政策,脱贫举措和要求,让群众正确理解党和政府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增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信心和决心。现场发放惠农政策、“两癌”项目相关资料300余份。

为贯彻落实中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妇女半边天作用和妇联组织独特作用。县妇联专门召开“巾帼脱贫攻坚”座谈会,组织全县20多位企业家、养殖大户如何结合巾帼脱贫工作,发挥自己作用献智出力。县妇联还将组织更多的巾帼志愿者针对不同贫困妇女群体,深入扶贫村开展医疗救助、爱心帮扶、敬老爱亲等志愿活动,助推贫困妇女摆脱困境。

 

金寨镇开准“治贫方”为产业扶贫再添新力量

“精准脱贫促增收,千亩颠茄致富梦”。为实现精准脱贫,全面打赢脱贫攻坚硬仗,金寨镇经过多方联络,引进中药材颠茄种植,带动贫困户增收。

近日,日本药品工业株式会社课长山东青岛泰东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濑木几及山东青岛泰东制药有限公司营业部长田中英俊一行四人在镇领导的陪同下查看花房村珍优合作社承担的育苗基地,并详细了解了大田管理整地相关情况,并与该合作社签订购意向合同。

该镇花房村位于湖北和白河两地交界处,海拔近千米,由于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受条件制约导致贫困面较大。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该镇通过与旬阳县天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引进种植颠茄,从2015年11月开始选择在本镇贫困村花房村育苗1300平方米,目前苗木长势喜人,可以完成大田移栽1000亩。该产业的成功引进是金寨镇贫困户增收的又一条新路子。

据了解,该镇以合作社+外商+贫困户的模式发展特色经济。在镇内通过合作社和贫困户合作模式,合作社提供种苗——贫困户种植——合作社收购的方式,解决贫困户无资金、缺技术、愁销路的难题。同时,该镇通过吸引外商,彻底解决销路问题。

截至目前,全镇已有花房和张河两个村46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发展种植颠茄300亩的合同,按照规范种植,亩产400公斤以上,单价每公斤8元钱,亩产3200余元,完成千亩种植计划,仅此一项贫困户可以增收300万元,可以确保贫困户当年实现稳定增收。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