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摸清和了解全县中药材人工种植情况,县中药材产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科技局)成立专门调查组,对全县22个镇53个人工种植1亩以上草本中药材的村和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由于中药材范围较广,既包括木本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药材,如杜仲、银杏、枳壳、五味子、鹿茸、僵蚕、朱砂等,也包括草本药材,同时还有原归于中药材范畴的黄姜等,而本次调查仅限于草本中药材,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
(一)自然资源
我县地处陕西东南部、秦岭与巴山交汇处,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日照1800—2200小时,平均温度15—16度,无霜期250天,境内山峦叠嶂,河谷密布,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各类天然中草药生长条件。据《旬阳县志》记载,我县天然野生中草药品种多达496种,分属112科、284属。1985年全县药材公司经营收购地产中药材有215个品种,其中根茎65种,子实53种,全草25种,花叶14种,树皮10种,藤木6种,菌藻5种,动物25种,矿物7种。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有“中药材之乡”之称。
(二)种植分布情况
近年来,由于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产业除烟草相对稳定外,蚕桑、黄姜等农村主导产业因价格波动大、比较效益低而连年畏缩,我县各地一些农民结合市场需求,自发尝试种植一些中药材。据初步调查统计,全县人工种植1亩以上的草本中药材品种63种,总面积12000多亩。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的品种有丹参、金银花、丹皮、柴胡、白芨5个品种,100亩以上的品种有白术、白芍、板蓝根、猪苓、桔梗、玄参、苦参、苍术等12个品种、100亩以下的品种有元胡、前胡、天麻、黄芩、急性子、知母、水百合等46个品种;种植范围涉及22个镇259个村,占全县318个村的81。1%,其中边远、高山、产业不明晰的镇村人工种植面积相对较大,在区域布局上,神河流域多于汉江和小河流域,南区多于东区和北区。
(三)生长期限及经济效益情况
经与农户和药材经销商了解,草本中药材生长周期越长价格越高,投入越大效益越好,反之则相反。如新森林公司种植的白芨,生长期限为5年,按现行价格每公斤460元(干品)计算,5年后亩产500公斤(干品)收入达23万元,除去成本,年亩收益为4。1万元;猪苓生长期为4年,每平方米投入400元,产量5公斤,每公斤售价200元,每平方米收入1000元,而丹参生长周期为1年,种苗和肥料亩投入600元,产量200公斤左右,按西安自力药厂保护价每公斤8元,今年实际收购价为每公斤11元计算,亩年毛收益2200元,扣除种苗和肥料款,净收入1600元,比烤烟效益差,但比粮食作物高。根据调查情况和与部分收购商贩、药材经营加工企业及网上收购价格比较分析,目前我县农民种植积极性较高、面积相对较大的大宗骨干中药材品种经济效益及分布区域情况见如下统计表:(不含农药、化肥和人工费用)
品种 |
生长期限(年) |
亩投入籽种(元) |
市场收购价(元) |
亩产(公斤) |
产值(元) |
亩净收入 |
重点分布区域(亩) |
丹参 |
1 |
500 |
11 |
200 |
2200 |
1700 |
金寨(592)赤岩(538) |
丹皮 |
4 |
1000 |
24 |
350 |
8400 |
1850 |
城关(300)吕河(761)白柳(250) |
柴胡 |
3 |
200 |
70 |
150 |
10500 |
3400 |
构元(142)关口(76)白柳(90)小河(50) |
白芨 |
4 |
25000 |
460 |
500 |
23000 |
50000 |
白柳(300)麻坪(300) |
猪苓 |
5 |
400/㎡ |
270 |
5/㎡ |
1350元/㎡ |
|
小河(108)双河(40)金寨(10) |
天麻 |
1 |
200元/㎡ |
115 |
1.5/㎡ |
172.5元/㎡ |
|
金寨(15)仁河口(10)双河(2) |
板蓝根 |
1 |
120 |
10 |
150 |
1500 |
1380 |
金寨(168)红军(50) |
玄参 |
1 |
200 |
12 |
150 |
1800 |
1600 |
铜钱(125)石门(30)神河(30) |
苍术 |
1 |
200 |
46 |
150 |
6900 |
6700 |
白柳(32)关口(15)城关(5) |
黄精 |
2 |
2000 |
45 |
300 |
13500 |
5750 |
白柳(10)关口(5) |
桔梗 |
2 |
140 |
27 |
150 |
4050 |
1955 |
构元(10) |
苦参 |
3 |
300 |
20 |
500 |
10000 |
3233 |
小河(84) |
急性子 |
1 |
30 |
29 |
150 |
4350 |
4330 |
白柳(20) |
白术 |
1 |
600 |
24 |
200 |
4800 |
4200 |
小河(220) |
六胡 |
1 |
700 |
78 |
100 |
7800 |
7100 |
麻坪(20) |
三七 |
3 |
4000 |
390 |
100 |
39000 |
11666 |
麻坪(19) |
虎杖 |
3 |
150 |
8 |
1500 |
12000 |
3950 |
桐木(2) |
水百合 |
3 |
2000 |
15 |
1000 |
15000 |
4333 |
小河(90)白柳(10) |
白芍 |
3 |
500 |
23 |
200 |
4600 |
1370 |
棕溪(70)红军(60)白柳(42)关口(40) |
(四)收购、经营、加工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年收购中药材产值100万以上的经销商多达40多家,平均每镇都在2家以上,其中年收购产值超500万元的就达6家,如段家河李振中、李振雄,桐木刘胜富,吕河袁文注,甘溪丁云成,城关贺文龙等,这些经销商中部分具有简单初加工能力,有些还有自己的药材种植基地。全县有中药材专业协会11个,会员达1200多人,带动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4000多亩,其中仅旬阳县中药材协会发展白芨、柴胡等基地种植面积达1000多亩。全县挂牌中药材初加工企业1家,即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经销加工中药材品种36个,收购中药材2000多吨,产值3000多万元,成为目前我县规模最大的中药材经销加工企业。2013年,县政府又招商引资西安自力中药集团来旬投资,当年在旬阳金寨、神河、赤岩、铜钱关、段家河等乡镇发展以丹参、板蓝根为主的订单种植合同3500亩,在旬即将投资3亿元兴建的地坤医药园建成投产后,产值可达10亿多元,利税2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将对我县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以及中药材产业的做大做强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中药材在我县虽然种植历史久远,且有一定的面积,但至今仍未形成我县农民增收的一项当家主导产业,其主要原因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种植规模小且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由于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许多农户常根据市场现价来确定自己的种植品种,或自己主观判断和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利用边角薄地零星安排种植,面积普遍较小,且容易形成“一缺就上,一上就多,一多就下,一下就缺”的怪圈,往往是赚得没有赔得多。加之生长期长的,投资大见效慢;生长期短的,效益相对较低。因而在一个镇或一个村难以形成种植带动效应,更不会在全县形成单个品种的规模化种植。
(二)种植品种多且杂,没有地道当家品种。从调查情况看,全县人工种植品种多达60多种,真正达到千亩以上规模的仅有6个品种,而这6个品种中,价值相对较高的只有白芨一个品种,且种苗稀缺,生长期长,投资巨大,见效较慢。其它品种如柴胡、丹参、金银花、丹皮等有一定的规模,但效益较低,种植农户波动很大,大面积发展仍难以实现。其中,丹参在旬阳大规模种植两年来,出苗率不高,管理不到位,技术指导缺失,今秋大量农户已放弃种植;金银花在旬已发展十多年,由于品种差,采收费时费工,面积已由2004年最高峰的上万亩,下降到目前的不足2000亩,且还有下滑趋势。全县目前没有一个草本中药材品种入选地道中药材名录,也无GAP标准化中药材品种,更无在全国、全省叫得响、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主导和优势中药材品种。
(三)缺乏政策引导,农户盲目跟风种植。在目前,我县中药材种植仍属企业、协会和种植户自身行为,政府和相关部门、镇村未将中药材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之,发展中药材乡镇没有税收,对农民种植中药材也缺乏正确引导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发展中药材。农户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如种什么、怎么种、病虫害如何防治、销售到何地等疑难问题不知向那个部门咨询。全县广大药材经销商、协会,包括新森林生态农业公司只管供籽种和收购有利润的药材品种,在生产种植上没有任何鼓励和扶持政策,导致农户在种植生产中盲目跟风的现象,这也是制约农户规模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缺乏技术指导,单位比较效益低。据调查,全县没有一家专门从事中药材研发和技术推广机构,也没有具有药材种植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少数农户在种植中药材时凭自己实践摸索和慢慢总结,多数农户道听途说或简单查阅相关资料,像种普通粮食作物一样种植,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又不精心管理,种植的中药材普遍长势差、品质低,达不到各个品种的理论产量,甚至颗粒无收,效益不高,挫伤了农户大面积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全县一些中药材专业协会,组织比较松散,实力十分薄弱,只管出售籽种和收购成品,对生产技术缺乏研究和指导,认为这是农户自己的事;全县药材经销商更对种植技术无研究,有利的品种就收,无利的品种说不收就不收,市场风险全部落在农户手中,致使农户在发展时顾虑重重;西安自力公司去年发展丹参、板蓝根两个品种种植,也只给农户提供种苗,对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没有专技人员予以及时指导或放任不管,一方面,种苗质量不高,出苗率较低,天气干旱,管理跟不上,亩产量低,效益较差;另一方面公司管理没有走上正规,收购不及时,资金不到位,还向农户打白条,今秋农户纷纷表示来年不再种植。
(五)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抗风险能力较弱。目前,我县仅有一家专门从事专业收购经营和初加工的中药材企业,其实力有限,也无主打品种,更无自主品牌(白芨才起步)。刚刚引进的西安自力中药集团也因各种原因尚未进地开工建厂,其先发展种植基地后建厂的实际,无法打消农户对种植市场风险的担忧,制约了种植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而全县40多家药材经销商未通过工商注册或办理合法手续者居多,农户种植中药材除近年来政府一定程度的引导组织外,大多数是根据这些经销商的信息盲目进行种植,这些经销商素质良莠不齐,道德品质优劣参半,市场捕捉能力也是凭经验和碰运气,而且在收购时,随意压价情况严重,大大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并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
三、调查结论
经过认真调查和分析研判,我们认为,旬阳基本具备了把中药材培育成继烟草产业之后又一农民增收、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的基础和条件。只要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加大宣传,培育特色,抓住机遇,选准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就一定能将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其主要依据:
(一)新一轮中药产业发展热潮正在全国兴起。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国家相继出台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和《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新一轮中药产业发展热潮正在全国兴起。陕南作为中药材资源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先天优势,只要抓住中药国际化、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机遇,陕南完全有可能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加工生产基地。
(二)陕南突破发展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已将秦巴山区确定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并先后出台文件,支持陕南秦巴山区重点发展地道中药材,打造“秦巴绿色药谷”,以此推动陕南突破发展。这一决策既符合陕南的客观实际,又为陕南突破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需要。今年,安康市被确定为国家级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地区,我县又位于国家南水北调水源重点保护区,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和革命老区县,生态环境高于一切,发展步伐不能慢。而中药材产业兼具经济植物和生态植物两种特性,可在产区形成乔、灌、藤、草多重植被。加之,中药材种植和加工对化肥、农药等化学污染又有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是很好的环保型产业,我县大力发展中药材不仅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还可以带来很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四)我县具有中药材发展独特的优势条件。我县地处秦巴山区,是各类生物资源的富集区,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且广大农民历来就有种植、采挖、加工、出售中药材的传统和习惯。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中药材的附加值在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种植中药材比种植传统粮食作物能获得更多经济价值已成为社会有识之士和农民的共识,发展中药材种植已在我县多个地方成为广大农民发展经济致富的产业。加之,旬阳农民素有吃苦耐劳的天然秉性和发展经济的强烈愿望,部分农户已基本掌握个别中药材品种种植的技术,只要宣传引导得当,我县的优势资源就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
(五)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日益显现,产业化发展初具雏形。随着我县招商引资力度的进一步加大,西安自力、博森等中药企业即将落户旬阳,必将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旬阳中药材产业奠定后发优势。与此同时,旬阳新森林生态农业公司和各类专业协会、药材经销大户也为旬阳中药材种植和加工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只要我们充分结合旬阳实际,采取积极稳妥、灵活多样的发展模式,如研发在外、生产在内;种植在内,销售市场在外;两头(研发、深加工)在外、中间(种植、加工)在内等多种形之有效的生产经营方式,将县内各自为战的无序竞争和生产力进行有效整合,就能迅速促进我县中药材产业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真正实现中药材产业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市场、产业得发展的显著成效。
四、工作建议
针对我县中药材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发展中药材的有利条件,为积极推动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必须结合旬阳实际,紧紧抓住全球天然药物兴起和国内中药现代化的历史时机,充分利用中药材资源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企业为主体,以农民为基础,按照“市场需要什么发展什么,药企需求什么种什么”的灵活发展思路,采取“企业+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等方式,因地制宜,合理规划,规模经营,推进中药材种植规范化、产品品牌化和服务加工、销售一体化,努力把中药材产业发展成为带动经济快速发展,推进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的支柱产业。
(一)强化领导,明确管理职责。一是县委县政府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特色产业来抓,像发展烟草产业一样,将中药材纳入全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和精准脱贫攻坚计划,根据资源优势,确定骨干品种,搞好品种搭配,坚持长短结合,以短养长,不跟风赶潮,不大起大落,避免重导黄姜产业发展覆辙,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建议县政府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尽快研究制定我县中药材基地建设规划、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和具体扶持政策,坚定各级各部门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和调动广大农民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营造大力发展中药材的浓厚氛围,并利用有限的资金、技术、人才条件,以市场为导向,精心组织,确保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二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确定行业主管部门,组建常设机构,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管理、统筹协调及日常工作,科技、发改、药监、林业、水利、经贸、财政、质监、卫生等相关部门和各镇政府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力协调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是建议将中药材产业发展目标纳入县对镇、对部门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并设立单项考核奖,以调动各镇和相关部门对中药材产业化建设的领导,推进中药材产业的稳步发展。四是建议县上成立中药材研究所,可与县科技开发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年预算中药材科研经费30万,专门用于中药材品种选育、品比试验、GAP技术研究、科技攻关和科技推广培训等工作。
(二)认真筛选适合我县发展的中药材品种。一是应针对我县中药材种植面积零散、品种繁多、分布凌乱、规模较小的实际,科学合理筛选市场需求大价格稳(柴胡、金银花)、投资小见效快(玄参、桔梗)、成本大效益高(白芨、天麻、猪苓)、企业收订单种(丹参、板蓝根)的骨干药材品种先期优先发展。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全县人工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培育主导优势品种5个以上,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品种1—2个。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市场风险,调动农民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二是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进行合理搭配种植,如生长期较长的白芨、白芍、牡丹与生长期短的丹参、玄参、柴胡、桔梗等,或生长期更长的木本药材(银杏、杜仲、枳壳、拐枣等)与经济效益好的草本药材共同发展,相得益彰,使农民年年都能从种植中药材中获得直接收益。三是在种植地域上,应选择那些相对边远、产导产业不明晰、种植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镇村优先进行扶持发展,逐步扩大基地种植规模。四是充分利用我县退耕还林面积广的优势和多数中药材具有喜阴喜湿喜肥的自然特性,大力推广林药套种等山林经济模式,以解决农民惜地、粮药争地的矛盾。
(三)实施科技兴药战略,促进药材品种提等升级。一是选好当家药材品种,大力培育白芨、牡丹、丹参、玄参、柴胡、白芍、苍术、黄精等适合旬阳生长的中药材品种,要充分利用省级濒危兰科药材“白芨”野生驯化及产业化集成科研成果和科技项目支持机遇,扩大基地种植规模,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特有知名品牌,提升旬阳中药材知名度。二是引导企业建立科技种植示范基地,发展订单种植,严格按照GAP规范种植要求,组织农民种植品种优良、适销对路的药材品种,不断扩大基地规模,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加强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重点进行中药材野生抚育、良种选育、规范化种植、精细化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为主体,开展白芨、丹参、玄参、板蓝根、柴胡、桔梗等主导品种的GAP技术研究,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国家GAP基地认证,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积极培养科技人才,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加大对农技干部、科技特派员、农民乡土人才和种植大户的培训培养力度,同时,还可利用招录公务员、大学生村官等时机,将具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学历的大学生列为首要条件进行招录,以解决镇村中药材发展人才缺乏的问题。
(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走企业带动的发展模式。当前,我县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虽然也先后引进了几家药材加工企业,但因各种原因还没有落地生根。因此,首先要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把引进更具实力的药企药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要充分发挥旬阳吕河秦巴医药健康产业园集聚效应,加大协调博森生物、自力中药、康源医药等生物医药企业项目建设进度,千方百计确保这些药企尽快开工建设,增强这些龙头药企对旬阳中药材产业的强力拉动作用。其次,要以龙头企业为主体,深入乡镇村组农户,把要推广种植的中药材品种对地块、土壤的要求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承诺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农户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宜的土壤和地块进行种植,并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协会+农户”等发展模式,完善订单种植、合同收购等协议,形成有效的基地面积,通过利益纽带,扩大和稳定企业的原料供应,最大限度地规避农户的种植和市场风险,使企业和农户刀刀双赢,这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产业化发展的方向所在。第三,要一视同仁大力培育和扶持我县小微中药材加工企业、专业协会和经销商,不断壮大我县药材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这也是我县目前中药材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实力的日益壮大,也能为旬阳中药材产业的建设做出应有贡献。如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5年时间,对濒危兰科药材“白芨”进行科研攻关,成功解决了野生驯化的技术难题,一举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并在此基础上,又研发出种苗扩繁技术,今年又获得省科技厅150万元的科技项目支持,已在白柳、麻坪、构元等地建立了600多亩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其它农户自发种植达2000多亩,其潜在经济价值超过亿元。目前,全国白芨定价以旬阳作为参考,市场供不应求,该公司仅靠这一品种即可实现产值过亿元目标,既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集聚了实力,又极大地带动了种植农户的收益。第四,要主动与全国知名药企和药商建立广泛联系,像中华、七匹狼等烟厂在旬阳建立专用烟叶基地、天津天士力药业集团在洛南县建立2万亩丹参GAP基地一样,积极争取为他们建立稳固上乘的药源供应和加工基地,促进全县中药材产业的逐步发展壮大。
- 上一篇:围绕三农谋发展 立足服务求突破——对我县涉农部门服务三农的…[ 09-16 ]
- 下一篇:旬阳县富硒资源及食品产业开发情况的调查[ 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