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共有各类林地396.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5%(其中集体林面积382.8万亩、国有林14.1万亩),森林覆盖率为47.7%。县内生物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优质蚕茧之乡,特色林业产品油桐、狮头柑、核桃、樱桃、拐枣、柿子、花椒等颇具名气。按照党的十八大“生态中国”战略目标,旬阳县林业局在林业产业建设进程中,紧紧围绕“建设美丽富裕新旬阳”的发展要求,坚持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并举,按照“陕南山地森林化”目标扎实推进林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全县上下精心组织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特色林业,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全力推进林业发展和保护工作,使林业建设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林业的地位得到提升,生态建设深入推进,特色林业蓬勃发展,旬阳林业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重点工程造林质量规模不断提升。重点工程的实施带动了林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森林资源总量的快速增长,改善了生态状况,增加了农民收入,使森林的生态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截止2013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林业重点工程造林100.1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造林60.78万亩,天保工程造林39.35万亩。
二是特色林业快速发展。通过近年努力,全县蚕桑、狮头柑、油桐等经济林果面积累计达到120.5万亩,2013年养蚕发种10200万张,产茧 400 吨,狮头柑、樱桃等地方名优特色林果经济、生态效益日渐显现,油桐、黄连木等生物质能源林基地规模逐步扩大,2013全县林业产值达到7.6亿元。
三是汉江绿化成效显著。为确保汉江流域旬阳段的水质,经过实践探索,确定了在“一江三河”沿岸、县城区及集镇周围的难点、重点区域狠抓汉江绿化精品工程示范点的工作思路,采取规范整地、客土回填、大苗移栽、抽水灌溉、覆膜保墒的超常措施,县级领导累计抓精品工程示范点39处,造林10556.8亩,点上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荒山荒坡绿化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得到加强,通过天保工程的实施,县、乡两级健全了森林管护机构,村级聘请了518名专兼职护林员,组建了188人的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森林公安、执法管理队伍得到加强,全民对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显著增强,破坏森林资源案件逐年减少,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旬阳林业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业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高度关注。一是森林资源总量还比较少,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森林的生态功能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重。二是林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矛盾还相当大,尤其是与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三是特色林业产业发展水平低,规模小,速度慢,名优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林业品牌尚未形成,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随着林业工作领域的不断扩大和资源总量的增加,管理工作的任务越来越重,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林业执法和行政许可还存在一些“死角”,依法行政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五是林业科技新技术推广工作不够深入,林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还不高,粗放生产经营还一直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在旬阳林业突破发展中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
继续强化旬阳林业工作,必须抢抓机遇,要依托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建设,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实施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巩固提升林业的生态基础,培育林业加工企业,发展林业生态旅游,提高林业效益。力争“十二五”末实现林业产值10亿元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58%以上。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用生态林业观念引领林业发展。
发展生态林业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转变观念为基础,以提高认识为动力。树立生态林业的资源观,开展造林育林,持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树立生态观,实施生态公益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城乡一体化工程;树立产业观,重点放在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形成资源培育到林产品加工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森林蔬菜等新兴产业;树立协调发展观,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林业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以生态促进产业,以产业扩大就业,以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以农民增收拉动林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确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充分利用好山区林地资源优势,培育森林资源,增加木材供给,大力发展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森林特色产品,引导林农在自留山、责任山上发展林果业、林下种植业、旅游业等,不断拓展农村生产发展空间;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通过政策引导,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增强林业发展的活力,使农村和林区群众安居乐业,确保农村稳定;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要树立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理念,坚持林业生态和产业两个体系建设一起抓,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双赢;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既追求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保证较高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明晰生态林业发展思路。
在发展层面,以发展商品林为核心,抓好人工造林和特色林业产业化建设。利用汉江绿化、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造林、长防二期工程等造林项目,突出“一江三河”重点区域,实施耕地造林及补植补造,荒山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推进造林绿化。依托国家林业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一村一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整村推进的思路,建成油桐、核桃、狮头柑、蚕桑等特色林业产业基地。
在保护层面,以提高植被质量为核心,抓好森防体系建设和中幼林抚育。重点实施森林防火体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林业资源保护基础体系等三大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期间,建成森林防火宣传预防、监测、扑救三个信息指挥系统;建成28个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预测预报基点,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5‰以下,无公害防治达到90%以上;建立起完善的县、乡镇两级林业管理保护机构,重点对国有林场、林区派出所、乡镇护林站进行改造扩建,林区派出所“三基”建设规范达标,乡镇护林站达到标准化要求。
在利用层面,以林业增值提效为核心,抓好林产业加工和林业旅游。利用国家项目投资,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实施干鲜果品加工、食用菌加工、木材加工、油桐加工、森林旅游等五大资源开发。干鲜果品加工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营销思路,采用“企业+基地+林农”的模式,以狮头柑、核桃等地方名优果品加工为主,引进资金与技术工艺,建设果品加工厂和储藏库,打造地方名优果品品牌。食用菌经营加工充分利用年中幼林抚育间伐的8000余立方米的森林资源,建集产、加、销“一条龙”的食用菌深加工企业。木材加工突出新建木竹加工龙头企业,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油桐加工扩大明文油厂规模,建成1个年产5000吨以上的桐油深加工企业。森林旅游突出景观景点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管理及宣教设施,适度开发游乐服务项目。培育和开发森林旅游市场,将太极城森林公园建成4A级旅游景区,启动南阳山森林公园建设,做好西岱顶、神仙洞和八卦山森林景区的开发。
着力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运作机制,谋求林业的社会公益性效益最大化;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运作机制,谋求林业的基础性产业效益最大化;建立以效率为核心的高效化运作机制,谋求林业行业管理效益最大化;建立以规划为龙头的规范化运作机制,谋求森林经营效益最大化。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政策的逐步落实,积极探索林改后开展规模经营的模式。按照“谁造林、谁所有、谁受益、允许继承转让”的政策,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遵循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加大森林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落实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营林机制;建立起县级林地评估交易体系,让各种社会主体都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流转,切实盘活林地生产各要素;建立多元化的林业资金投入机制。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国家投资、地方财政投资、招商引资、林农投资等全方位、多层资的林业发展投入体系。
(四)辐射带动,科技兴林,全面推进生态林业发展。
要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技术创新为途径,大力推进林业新科技革命,实现林业科技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为旬阳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要强化科技攻关,突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技术瓶颈,提升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并要加速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林业科技产业。二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林业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快速推进我县林业突破发展所必须的各类人才。三要培养基层技术骨干,壮大基层林业技术队伍。四要不断创新完善人才评价、使用、竞争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稳定林业科技队伍,加大对全县林业职工和广大林农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五)维护稳定,依法治林,保障生态林业顺利推进。
要充分利用林业法律法规保护好森林资源,结合“六五普法”广泛深入地宣传好林业法律、法规,提高全民依法兴林护林的自觉性。同时要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对破坏森林资源的大案要案从重从快查处,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严禁随意采挖野生植物;要加强林业执法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执法队伍素质,为依法治林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 上一篇:农业更稳·农村更活·农民更富[ 02-26 ]
- 下一篇:强化村级财务监督管理 完善惠农资金兑付改革[ 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