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网站专题> 重点民生服务> 教育服务> 正文详情

安康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修订稿)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3-20 10:1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一、总则
  1、为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正确引导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和《安康市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2、教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
  3、中小学教学工作规范,是指导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通常性、基本性和基础性要求,应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项政策、借鉴成功的教学管理经验和改革成果、按照新的课程教学理论以及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制定。
  4、制定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宗旨:
  (1)通过科学规范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信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康的身心和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成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经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3)促进新的课程结构的建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现状,正确处理分科性与综合性、统一性与选择性、持续性与均衡性之间的关系,提倡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创造性地实施课程。
  (4)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氛围,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5)建立综合性、激励性、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改变过于重视甄别与选拔功能的评价观念,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充分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改革考试制度和学校考核办法,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5、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工作秩序,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操作性原则。力求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具体,层次分明,便于运用,便于测评。
  (3)发展性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要与时俱进、因地制宜、有继承有创新。
  6、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由校长负责,教导(务)处具体组织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教育督导部门和教研部门的督查、指导。
  二、课程计划管理
  7、学校按国、省课程计划意见、规定等制度校历表、课程安排表、作息时间表,并严格执行。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每门课程,不随意调整科目和增减课时,不得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不占用早读和自习时间给学生讲课,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园内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8、学校、教研组、教师要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分别制订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如学期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学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教学工作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对学生教科书等情况分析、学期或学年的教学目标、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业务以及教研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改实验和课题研究计划等。
  9、立足学科 课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重视校本课程。全面安排德、智、体、美、劳、艺、卫等多项教育教学活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0、学科教师有课程标准,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料,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要备有各学科课程标准,并基本了解课程内容安排等。
  11、学科教师能够深钻细研课标,对所任学科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理念、设计思路、目标要求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用其指导所任学科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探索高效课堂教学途径。
  12、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图书、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学校要根据有关规定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教材体系,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编写校本教材。
  13、教师要科学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进行探究、观察、实验操作,获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组织管理
  14、学校要端正办学思想,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机制,实现教学工作决策的民主化。教学管理要为教师的发展和创造性劳动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条件。
  15、教学组织机构健全,教学指挥系统运作畅通,校长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明确,要代好一门课程,能深入教学第一线指导教学。
  16、培养选拔得力的教务主任及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17、充分发挥各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要求他们进行课题研究,开展教改实验,与其他教师结对子,传帮带。
  18、课堂教学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心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19、实施教学计划的过程有检查,检查结果能及时反馈,有效处理应用,教学计划实施有总结,并能作出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四、教学过程管理
  (一)备课
  20、备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教师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做到超前备课,个体备课和集体备课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点,预测学生学习障碍和应对策略,准备教具,实验课前预作实验,综合实践课前作好筹划安排。
  21、教师编写教案一般应列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技能和能力发展目标,德育培养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互动平台搭建和探究问题设计,教学手段的运用等;要对学生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的发展目标进行描述,重点要创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活动情景,精心设计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的课堂环节,教案形式灵活多样,实行教案编写的层次化管理。课后应对教案实施情况进行反思总结。
  (二)上课
  22、在教学理念上,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发展观,把育人为本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变以教代学为以学助教,以教导学,以练促学,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3、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定出明确、适当、具体的要求,按照“立标--达标--测标--补标”的程序进行教学,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要注重预设目标,尤其要兼顾教学过程中生成目标。
  24、在教学内容上,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注意科学性、探究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加强沟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用自己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在教法运用上,要有启发性和激励性,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意引导学生讨论、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运用灵活、正确的教学方法,努力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创造性使用教案,根据教情和学情灵活变通。
  27、在教学手段上,熟练运用常规教具、学具,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使课程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得到提高,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必须科学、简便、实用、有效,不搞形式主义。
  28、在课堂仪表上,教师要衣着得体,仪表端正,教态亲切,关爱学生,使用普通话,教学语言准确、简练、生动,板书规范,条理清晰,注意恰当使用体态、情态语言。
  29、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加强学科间整合,活动要有计划、有安排、有检查、有总结。
  30、教学效果:基本实现预设教学目标,并有新的生成,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师生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作业
  31、强化课内训练,精选课外作业,学科间要相互协调,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三—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控制在2小时以内。作业布置要分类,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2、作业批改及时,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实效;讲评适时、全面;建立学生作业纠错制度,并严格要求;作业批改符号准确,批语富有激励性。
  (四)辅导
  33、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建立课外辅导制度,培优转差,分类推进,重点辅导学困生,要定时间,定对象,定方法,定要求。
  34、各门学科每学期能开展2-3次主题突出、针对性强的实践活动,学科教师对活动的组织辅导有计划、有成效、有总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率高。
  35、加强课外辅导,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愿组织多种科技小组,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或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扩大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课外活动中逐步提高。
  36、要注重协调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安排,保证综合活动在课堂和课外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五)考评
  37、学生学习评价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促进发展和质量监控作用。要逐步建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多样化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以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持续发展。
  38、要认真探讨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规律,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在平时检查与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操作技能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要指导学生建立并用好学生或成长档案。
  39、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采用听、说、写、做等多种有效形式,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唯一手段,更不得以考试成绩排名,建立起以教师评价为主、学校、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40、减少考试次数,小学只在每学期进行一次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初中只在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记录成绩的学科考试。对学期、学年等阶段性水平测试,要严密组织,端正考风,严肃考纪,保证考试的信度与质量。对试卷要认真评阅,搞好质量分析,研究改进措施,学科结业考试应由市级主管部门组织命题,各县(区)组织考试,阅卷分析评价。
  五、学生学习管理
  41、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加强体能锻炼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身心素质。
  42、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建立平等民主、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教师通过了解学情,掌握学生学法现状,分析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
  43、根据学科特点,归纳学习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学习技巧,强化训练,形成习惯,并对学习效果实行反馈控制,对照要求,找出差距,进行“再指导”,务求达标。
  44、教师“导之有方”,学生“学之得法”,课堂气氛严肃活泼,和谐民主,人人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45、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学习效率提高,每学年合格率初中达80%,小学达95%,学校有教与学的双项奖励制度或措施。
  六、教育科研管理
  (一)个人研修
  46、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功,“三字”“两话(画)”“一机”过关;坚持写好教学札记和教学反思;每学期至少写一篇有一定质量的教学经验总结或教研论文。
  47、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拓展专业领域,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艺术,增强对课程的开发与整合能力,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
  48、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校长、教导主任听课不少于30节。学校对教师、领导的听课笔记每学期检查不少于两次。
  49、积极开展教学评估活动。每学期每个教师至少要承担一次公开课教学。对老、中、青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应有不同的要求。
  (二)校本教研
  50、“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科研强校”形成共识,“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形成制度,校长成为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积极参与并支持教师参加教研部门组织的业务活动。学科教研组织健全,从教学实际出发确定教研专题,根据专题制订教研计划,按照计划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必须有详细记录,每学期有教研专题总结。
  51、校本教研活动有层次性和实效性,有全校性专题研究(重点解决普遍性问题);有学科性专题研究(重点进行教学质量分析,研究提高策略);有备课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学情分析);有教师个体研究(重点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分析症结,对症下药)。
  52、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和鼓励广大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和教学研究,建立教师研究档案,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查的重要内容,对成绩突出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课题研究
  53、承担并完成相关部门的教育科研课题任务、课题研究科学、规范,研究成果具有示范性和实效性,学校有相关的奖励制度。
  七、资料档案管理
  54、学校教学档案、教师业务档案、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档案、学生学籍档案以及文书档案等册籍、资料齐全,管理规范,使用效率高。
  八、仪器设备管理
  55、学校领导重视教学设备建设,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益,各类教学仪器设备,图书报刊,电教硬、软件、体育器材等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均有专(兼)职人员规范管理。
  56、教师要创造性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自制课件学科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标准要求95%以上,学生分组实验达到标准要求90%以上,现代信息技术课上机率城市达90%以上,农村达到60%以上。
  九、教学管理创新
  57、各校要充分挖掘资源,加强各种教育教学因素的整合,积极探索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校本教研模式的创新,在认真落实常规要求的前提下开展教学管理的创新。

 

【责任编辑:贺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