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通博娱乐官网 > 旬阳文化> 正文详情

旬阳鸡血石走进央视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12-04-24 10:4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2011年10月,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专程到陕西省旬阳县采访鸡血石文化产业,使旬阳的鸡血石走进央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走遍中国》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的中文国际频道,以发现和展示不同地域的人文、历史为主要内容,品味高雅、形式多样,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收视人群。
    旬阳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与湖北、四川为邻。由于受秦、楚、蜀文化和明清移民的影响,形成南北兼容的地域特色文化。
    旬阳县的矿产资源丰富,县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达39种。据专家考证,秦始皇陵地宫的水银,就是旬阳境内的汞矿冶炼而成的。近年探明的鸡血石矿更是一个奇迹。由于浙江昌化和内蒙巴林鸡血石资源接近枯竭,旬阳发现的鸡血石矿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鸡血石产地,被称为中国的“汞都”。
    《走遍中国》栏目摄制组,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深入到矿区、西安、浙江、江苏、北京等地,探秘了几千年前挖矿炼汞的古洞、探访了正在开采的鸡血石矿脉、寻觅了旬阳汞矿在北京故宫的迷踪、采访了秦陵地宫水银探查的考古队长、请教了中央台《鉴宝》栏目首席鉴宝专家、拜访了中国鸡血石雕刻传承人、欣赏了国石雕刻大师的精品力作等等。
    摄制组拍摄、制作的《秦陵地宫水银之谜》、《寻找鸡血石》等系列专题片,2012年3月在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栏目中隆重推出,与观众见面。(卢平)
    相关链接1:
    秦时采汞重镇 专家:秦陵水银来自旬阳

    中国网:时间2007年9月1日 发表评论>>
    《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研究人员对秦始皇陵勘测结果表明,地宫中不仅有水银而且藏量非常巨大,有人推测可能多达几十吨甚至上百吨。近日,陕西有关专家根据有关情况推断,秦始皇陵的水银来自于旬阳县水银山。
    地宫大量水银防盗防腐
    2002年,我国首次利用遥感对秦始皇陵进行地下考古勘察,研究人员初步确定地宫的深度达30米,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地宫的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建筑。考古人员惊讶地发现,地宫的封土堆上存在着严重的汞异常。勘测结果表明,地宫中不仅有水银而且藏量非常巨大,有人推测可能多达上百吨。
    相关资料显示,水银最晚在战国末期已被人们发现和使用。历代帝王墓中陪葬奇珍异宝不尽其数,为防后人盗掘才放入大量水银。目前,我国研究人员普遍认为秦陵地宫中的水银还有防腐作用。
    旬阳水银山距秦陵最近
    秦陵地宫多达上百吨的水银又来自何处?在当时的交通状况下,这些水银又是怎样被运到秦陵的呢?
    距旬阳县城约150公里,与湖北接壤处有一座水银山。水银山沿公馆河延伸。地质工作者曾在公馆河发现了古代采矿留下的900余处古矿洞,而在青铜沟、砂铜沟及竹筒河也发现了数以百计的采掘遗迹,这些古矿洞有的深数百米,有的只有几十米深,大洞套小洞,小洞与支洞相连。

央视记者在旬阳古矿洞采访之一


    1962年,旬阳古矿洞群就引起著名地质学家张伯声的关注。他认为,旬阳水银山公馆河一带的汞矿始采时间应在战国末期。陕西省地矿局戴安周考证此处的水银始采时间,得出的结论与张伯声先生几乎一样。
    秦陵水银来自旬阳可能性大
    原秦陵考古队队长、西北大学教授段清波称,目前,秦陵水银来自旬阳还是一种推测,需要进一步证实,但从种种因素分析,秦陵部分水银来自旬阳的可能性很大。
    2011年8月29日下午,记者来到水银山,发现这里的一些古洞已成了矿主开采的矿窑,而更多的古洞已被茂密的林木覆盖,另一些甚至被掩埋或垮塌。“旬阳水银山一带古矿洞群的发现,打开了人们探索秦陵水银之谜的思路。这里也已被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旬阳县博物馆馆长刘国强说。
    链接2:
    旬阳县公馆汞矿遗址简介

    公馆汞矿遗址位于旬阳北部的公馆与竹筒的大小青铜沟一带,主矿区范围4—5公里,其中东西走向的一个矿带绵延到西岔(总长近百华里)。地质部门发现并标号的古矿洞900余处。古矿洞分布区主要在公馆的罗家沟、宋家沟、塔东沟范围。矿洞深浅不一,小的深数米,大的深数百米。遗址所在地植被茂盛,很多古矿洞被林木覆盖。2007年3月被通博游戏 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58年至1977年陕西省地质一队曾对该地矿体做过详细的勘探工作,探明该地汞锑矿产生于白云质灰岩破碎带内,矿床类型属于陡倾斜断层型。矿体形态多样(透镜状、串珠状、囊状等),含矿系数在0.73以上,汞品位在0.3%-0.4%,汞锑蕴藏量占西北之首。1985年成立了陕西省旬阳县汞锑公司进行开采。公司近年探明与公馆相连的青铜沟为汞锑矿特大型矿床,汞储存量达14800吨,居全国第一,是接替贵州万山汞矿的后续资源。

央视记者在旬阳古矿洞采访之二


    根据分布的大量古矿洞分析,旬阳开采汞矿历史由来已久,但要说准哪个时代开始开采,仍然缺乏确切证据。现对旬阳公馆汞矿遗址有断代价值的信息资料梳理如下:
    一、1984年8月当地村民深入古矿洞采矿时,在距洞口300米处洞内发现人体遗骸和一个瓷碗,据村民描述:碗高9厘米,敞口高圈足,喇叭状,内外白釉,无纹饰。有学者认为,该碗为典型的宋代瓷器,很可能是当时采矿者所遗。
    二、1982年和1988年地质队工作人员与当地农民入古矿洞清理,分别在矿洞深处发现两件铁镢。其中一件为鸭嘴形,长18.5厘米,宽2.7厘米;另一件长23厘米,宽9厘米。这两件鉄镢与旬阳杨家河汉遗址出土的铁镢相似,又与陕南秦巴山区近现代人们使用的铁镢形状迥异。故有学者认为此两件鉄镢很可能是当时人入洞采矿所遗。
    三、秦陵所用的水银来自旬阳之说。考古界人士根据《史记》中记载秦始皇陵用水银的情况,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始皇陵进行探测,确实发现有大量的汞异常现象,从测得范围结果推测始皇陵内至少有数百吨汞存在(有的学者推测在千吨以上)。又根据当时的地理情况分析,唯有陕南旬阳公馆大量的汞矿存在才为秦陵大量用汞提供方便使用的可能。如果此论断成立,旬阳公馆汞矿的开采早期可始于秦代。(旬阳县文管所供稿)


 

【责任编辑:魏代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