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杨常军先生《石门乡记忆》一文,在2009年获得了“中国散文学会征文大赛一等奖”和“论坛最佳散文奖”,我不仅是欣喜的,还是激动的——旬阳又冒出了一位中国文坛新秀。因缘,拥有其《宽容是一种美德》《秀色旬阳》两部作品集之后,按捺不住内心的阅读冲动,便挑灯夜读。掩卷沉思,我以为《石门乡记忆》是一篇散发着光芒的文章,而且与他目前这两部作品集中所有的文章相比较,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它的艺术光芒和思想光芒很耀眼。
一
一篇写景散文,如果散发着光芒,那么它对人是富有吸引力的,就像我们身置在阳光明媚的春天里,总是向往去亲近大自然,去享受大自然。一篇这样的文章令读者也是如此,遇见了总想去读,总想去欣赏。《石门乡记忆》在艺术性方面散发的光芒,亦是如此,而且我认为它表现在四个方面:
结构安排别具新颖。全文分了四节,且前有序言,后有后记,每一节本来独立成文,并都写了单独一景,联在一起,给读者营造了一个诗意、立体、动态的画面,犹如一部完整的实景写景电视剧。这种结构的处理方法,把一篇本来很长的文章,分为一个个小的章节,首先令读者读起来感到不累,其次给读者带来了一种轻松的阅读快感。读完《石门乡记忆》,似乎一个自然美丽的石门影像画面便全面呈现在了读者眼前。
诗歌穿插结合巧妙。《石门乡记忆》在每一节最前面都有一首四句七言诗,这种把诗歌结合,巧妙穿插在散文里的布局安排是别具一格的。从全文内容看,每一小节前的诗歌总括了后面文章的内容,而后面的文章内容又是对前面诗歌的解释和道白。其作用不仅是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更是增添了文章的写景抒情效果;不仅是刺激了读者的眼球,更是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点缀作用。同时,也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喜爱读诗的人,读了诗,可以不用读文,便知后面的大概内容;不懂诗的人,读了后面的内容,便知道诗的基本内涵。把诗和文结合在一起,互相增色,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思想意境空灵丰富。读《石门乡记忆》,令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感觉除了作者在文章结构上的布局谋篇独具匠心和诗歌的结合穿插巧妙外,就是作者在语言表达技巧上善于营造意境。你看,作者对龙潭周围风景的诗意描述:“小桥、古树、龙潭、对鸭、修竹、黄牛,还有满面笑容的大妈,她们都是这大千世界的和谐元素,是龙潭景色写生的最佳参照物。”读这样的句子,似乎就把你带入到了石门这个地方,让你对石门有了急切的向往。作者这种描写技巧,看似简单,只几个字,但是把一种富有诗意的、动态的、立体的景色图画勾勒了出来,营造了一个很好的意境。而且这种语言表达的技巧和营造出来的意境在整篇文章中的每一个小节里随处可见。
语言表达率性自然。杨常军的行文风格和其人一样,率性自然,不做作,在看似平常的语言表达和描写中,都自然流露着真情。这一点从文章的起首就表现出来了,序言中娓娓道来,说想写石门,开始为什么没有写,不敢写,是因为开始对石门的了解认识仅仅只是个皮毛,加上粗燥的文字无法表达石门的大美而不敢动笔,后来的写,是因为对石门的一次专门拜访,触景生情,行文如流水,在其笔下汩汩流淌。正如他后记中说:“回家的路上,两天的所见、所闻、所悟塞满心田,一路辛劳的疲惫无法驱散思绪万千”。作者这种真实的心情表达,更加增加了文章对读者的感染力。
二
一篇文章如果有了艺术性光芒,但如果没有思想光芒,那就仿佛是缺少了灵魂。就像一个穿着光鲜的人,如果没有内涵和修养,就会让人感觉没有气质和品位,那将令人是很失望的。《石门乡记忆》体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并随着艺术性的体现,文章的灵魂思想也分别逐层展现了出来。我认为它还是体现在四个方面:
借景抒情,表达了呼唤人们对自然生态关怀和保护的重视与行动。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一处不和谐,便会影响到另一处的不和谐;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便是对自身生存环境的破坏。目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保护自然生态已经是国民的共识和共同的行动。作者在《石门乡记忆》中感概:“占地约有三、四亩的桦栗树林……多少代人保护下来的这些树,太不容易了!……保护树木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而这样的感概和呼唤,虽出自作者一人之口,却是代表了大家的共同心声,而且作者通过文章发出的这种呼唤和强调,极其强烈地吻合了当前的政治思想和人们的共同追求。
借景抒情,揭示了人们在和谐处世中应该尊守的哲学道理。作者写夫妻树,“在这排树中,有两棵麻柳很特别,异常的招人眼目,显示着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我琢磨着,……这两棵树可以是对牛、对猪、对猫、对狗,甚至就是两根树。命名夫妻树,是一种标榜、是一种说教、是一种寄托。……教育人们只有团结一心,相互鼓励、相互尊重,才能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在人类还无法完全征服的自然界里,自我征服总是可以的吧?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家庭的和谐、单位的和谐、团体的和谐必然成就全社会的大和谐。”由此可见,作者在这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读者在其中也不难发现。
借景抒情,赞美了山区农民在当前美好幸福生活中的悠闲自得。读作者写龙潭风景中的一段话:“龙潭上边两岸各有一块小沙滩,在北边的沙滩近人家之间有一块竹林,修竹茂密,老竹和新笋有着大人和新生儿般的亲和,也有着小桥、流水、人家的和谐韵律。竹林边站卧自由、悠闲地甩着尾巴的老黄牛,刚刚忙完夏收在这里休养生息。南边沙滩一对鸭子,噗噗愣愣钻进河里,嬉戏着游到龙潭,好像这世界都是它们的一样,要多自由就有多自由。再看那白墙黑瓦的屋檐下、院场边坐着的老大妈,守望着晒满院场的麦子,满脸笑容,洋溢出的幸福和喜悦,那是淳朴自然的释放。”读完这段也是不需用解释和分析的,石门人的幸福生活就在你的眼前,活灵活现。这样的美好生活,谁人又不向往呢?
借景抒情,歌颂了在当前政治清明、国泰民安背景下,祖国所到之处的一片祥和美丽景象。作者写西岱顶,不是先写景色,而是先有暗示:“在西岱顶上早朝早代就住着诸大百神,山神庙遗址随处可见。……西圣宫石雕匾额两端亮出‘百官赐福’、‘万福来朝’的响亮招牌。试想想,有‘百官赐福’普度众生,何愁民众不得“万福来朝”?……有一神庙门上的对联:‘官则清兮民则安,灵之濯也声之广’,横批是:‘威灵赫赫’。做神做官都要以民为本,神清官清民自安,只有神清官清方显威灵赫赫,否则没人敬仰就无法彰显威灵。”这种暗示,其实作者是对当前国家执政者的肯定,而作者真正要告诉我们的是,正是因为我们身处在目前政治清明的生活环境里,我们才有了作者后面所写的这般的幸福和生活美景:“走近西岱顶,你就走进山韵的精彩世界,这种精彩完全是大自然宁静的精彩,优雅的精彩,神奇的精彩。……阳光朗照的天空就像安着玻璃似的,青翠的树叶洗过一般干净,琼浆玉液般的溪流情不自禁流淌,清新清爽的空气让人呼吸顺畅。……西岱顶植物的种类和形状既可以称植物园,又可以称树的‘造型博物馆’”。在作者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值得歌颂。这无疑是一种心态,杨常军先生对万事万物包容的美好心态。
- 上一篇:回归自然纯美——读杨常军散文集《秀色旬阳》[ 09-23 ]
- 下一篇:一个有佛根的人——读杨常军先生其人[ 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