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老红军”穿上“新衣裳”

作者:王元辉 王少勇 发布时间:2009-04-30 11:24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初夏时节,步入红军村:青山扑面,绿水环绕,百花齐放,万鸟争鸣;石拱桥牵着水泥路,延伸到村庄院落,红檐白墙在阳光中格外醒目。好一派现代田园风光,让人流连忘返。
这不是一幅泼墨的山水画,而是红军村的真实写照。近年来,红军乡借助旬阳县倾力支持边远贫困乡村突破发展之机遇建设新农村,使山村发生了巨变。




红军村是全国唯一以“红军”而命名的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376户1441人,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0%。过去的红军村垃圾遍地、臭气熏天,低矮的房屋破烂不堪,路面高低不平。为彻底改变这种现状,红军乡决心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建设新农村。
架桥修路铺坦途,经过乡村积极争取和上级帮扶,红军村已架起了川堂坪大桥和何家院大桥,投资25万元的安家庄15米单跨石拱桥已经完成规划,届时将全面改善隔河相望之交通困难。
世代红军人饱尝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之苦,村两委发动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披星戴月共战斗”,经过360多个夜以继日的忙碌,一条投资50多万元、全长12公里的红寨路终于修通了,帮助村民实现了“坐车到乡里”的梦想。到目前,红军村实现了“村通水泥路、组组通砂石路、户户通硬化路”的“三通”目标。




家门口建起纪念馆,家住红军沟的农户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红军纪念馆就在家门口。投资近700万元的红军纪念馆、红军纪念碑、祭祀广场、红军老祖墓、红军展览馆、许愿亭、忠骨亭等主体工程现已全面竣工。纪念墙雕塑、纪念馆、展览馆内部装饰、叠水景观、停车场、综合活动中心等在有序建设之中,“红色旅游”将为红军村民带来更多实惠。
循环农业保增收变环境,政府为每口沼气池建设补助1200元物资,引导农民发展“圈—厕—沼”三位一体循环农业模式,已建沼气80多口,柴草乱放、牲畜粪便臭气熏天现象大为改观,沼气干净了院落、净化了空气、增加了收入。沼气建设还在热火朝天进行之中。




魔芋成为村民致富的后续产业,去年乡党委、政府按照每斤种子补贴0.6元扶持了一批大户,曹英春种5亩魔芋,当年收入2万元,成为新型产业带头人。当年,红军村发展10亩以上的大户有十几户,5亩以上21户,家家户户都有两三亩,魔芋将帮助红军村农民鼓起腰包。
就像吃饱饭的人开始注重穿着一样,逐渐富裕的红军村民要让“老红军”穿上“新衣裳”。 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支书曹刚明率先将自家三间房屋进行封檐压脊、墙体刷白、室内外场地硬化、门窗油漆、庭院绿化,院子干净了,房子漂亮了。
村民见后纷纷效仿,民居改造掀起热潮,家家户户刷白墙、打路面、绿化院落、硬化路面。进村、入组、到户两旁道路全部绿化,一河两岸、直观坡面民居改造全面完成,中高山区部分农家依托国家扶贫开发项目,纷纷搬到公路沿线,建起现代化高楼,一个集“田、园、路、房、林”五位一体的现代村庄蔚然呈现在你眼前。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