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金寨乡培训农民突出“五”字见实效

作者:文永明 赵公莲… 发布时间:2009-04-13 07:39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金寨乡党委、政府在新型农民教育宣讲培训中始终围绕“五”字,着力提高农民群众整体素质。
分类培训,普遍教育,在教学规划上突出一个“细”字。对长期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6480名农民,开展烤烟、蚕桑、畜牧养殖、黄姜、特色蔬菜、花卉、林果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对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970名青年劳动力,在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培训的同时,着力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民工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不断增强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的就业竞争力;对种养大户、购销大户、服务大户与科技示范户等1370名农村能人,通过适用专业技术与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培训780期,培训人数达12900余人次.
因地制宜,按需施教,在教学模式上突出一个“新”字。利用“两校” 教室,实行课堂讲解教学,讲解各类政策法规和技能常识,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生产生活本领;围绕全乡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建立烤烟、畜牧、蚕桑、黄姜、蔬菜、林果等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基地;设立生产一线课堂,邀请相关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实行基地观摩教学,使农民培训工作与农业产业发展相适应,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化;充分利用各村已有的党员活动室、妇女之家、党员电教中心户、科技示范户、文化中心户、治安中心户等阵地,设立家庭课堂,开展家庭交流教学,使农民通过座谈的方式相互交流技术、经验和做法。目前,已建立村级“两校”10个,新型农民教育产业培训基地10个,农户培训中心350个,教育培训做到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
丰富形式,寓教于乐,在教学载体上突出一个“活”字。充分利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推动新型农民教育活动,以“倡导新风尚、建设新农村”为主题,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融入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科技示范户、道德明星等创建评比活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乡风文明;依托农村文化阵地,精心组织设计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农民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推进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等活动,开展培训、咨询、示范、推广服务,不断满足广大农民大众的求知、求法、求富、求乐需求,搭建农民“常学习、常受益”的再学习平台,努力实现“农民进校不离村,教师进村不离校”的要求;大力组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开展电化教育、广播、远程网络等渠道,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常年对农民开展技术咨询与信息服务,随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创新机制,体现特色,在教学管理上突出一个“严”字。在工作机制上,形成了党委统筹规划、政府全面主抓、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在教学实践上,形成了“学校+基地+公司+农户+市场”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在师资配置上,形成了“农民点菜,专家下厨,供需自愿,市场配置”的师资配置方式;在教学内容上,着眼“一乡一两业,一村一品”的产业调整开展教育培训,形成乡有特色、村有特点的培训格局;在教学管理上,对所有16岁以上的参学对象发放学籍卡、培训记录卡和情况反馈卡,记载农民参加学习培训的真实情况、疑难问题 反馈和对培训的评价,促进教学相彰,形成了高标准、严要求的 管理办法。
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在教学效果上突出一个“实”字。着眼硬件建设、增加经费投入,努力实现有牌子、有教室、有班子、有教员、有经费、有教育书籍、有教学计划、有考核评比 的“八有”要求,创建一流学校,努力实现半雪条件“标准化”,目前,已投入资金18万元办起了广播室、农民教育学校、农教一面墙;满足农民对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渠道的要求,开展“农民满意学校”创评活动,努力实现教育管理“规范化”,保证全乡10个村“两校”中“群众满意学校”达80%以上;紧密结合农民的致富需求和农时季节安排教育培训,开展“优秀学员”评比活动,努力实现办学模式“特色化”,不断提高学员参学率,保证农村16至60岁的劳动力参学率在85%以上。通过每季一次的政策法规宣讲,每月一次的文化知识讲解,每周组织一次生产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和现代文明能力,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发家致富能力。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