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科学发展、率先突破的必由之路。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做到城乡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又要防止城乡功能错位,实现城乡功能互补、特色各异。
(一)突出特色,科学构建城镇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意义,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必须要增强城镇的辐射带动功能。一要按照“规模适度、产业支撑、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原则,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形成“三镇一体为中心、重点集镇(蜀河、双河、神河、赤岩、赵湾、小河)为骨架、其余乡镇为基础”的覆盖全县的城镇网络体系。二要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市场运作、多措并举”的路子,积极抓好城镇建设,增强城镇的承载功能。中心城镇建设要围绕打造“中华太极城”品牌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太极城保护与开发以及街、路、桥、场、堤、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区及其周边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其他集镇建设要坚持与移民安置、扶贫开发、旅游开发、安居工程等相结合,尽快发展一批有产业支撑、有地方特色的“成长型”集镇。三要按照“建管并重,提升品位”的要求,切实加强城镇管理。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区内的私人建房。要借助“双创”东风,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整治力度,抓好典型示范,形成良好机制。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社会各界要密切配合支持。
(二)消除瓶颈,加快农村人口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当务之急,是消除城乡瓶颈,完善城镇设施,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吸引力。要以“一路二桥三堤四区”为重点,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县城的居住、服务、就业容量,为吸纳农村人口拓宽空间。全年新建商品房5万平方米、廉租房1万平方米;加快宋家坪组团开发论证、规划编制,适时启动新区建设;加快县城天然气供气工程、生活垃圾处理厂以及蔬菜市场规范化建设,积极争取污水处理厂立项和开工,努力解决好城区“三场一厕”问题,完善城市功能;新修通村水泥路200公里,力争年内实现通乡公路等级化目标。各乡镇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集镇配套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小区。甘溪、蜀河两镇要抓住被列入“陕南百镇”示范集镇机遇,加快集镇建设和发展。同时,要积极探索改革户籍管理、学籍管理、城乡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消除制约城乡一体发展的“软瓶颈”。
(三)扩大服务,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根本目的,是共享资源,改善民生,实现城乡社会的同步发展。为此,必须要全面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尤其要倾斜支持乡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一要以全省电气化县建设、通信企业改革、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为契机,切实抓好乡村的电力、通信和广播、电视等项目建设,加快白柳、棕溪两个110变电站建设进度,加快旬阳330变电站、神河110变电站前期工作,不断扩展无线通讯和宽带网络覆盖面,加速推进数字电视转换和有线电视终端延伸,尽快实现城乡电气化、信息化目标。二要以家电下乡活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县超工程为抓手,建立由县到村的生产和流通体系,完善城乡物流运输网络,激活农村消费市场,不仅要让城里的产品和文化下乡,而且要让乡下的产品和文化进城。要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确保产品质量安全。要积极改善文化体育设施,不断提高文艺创作和演出质量、体育竞技水平,发挥好“文化兴县”的特殊作用。三要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和省级卫生县城为突破口,加快项目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全面提高城乡教育、计生、卫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社会公共服务。要全力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工作,确保5月底前顺利通过省上验收。要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补助标准,扩大保障范围,确保城乡人民贫有所帮、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四)集中项目,抓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大举措,是贯彻“20字”方针,集中“三农”项目,抓好新农村建设。一切“三农”工作都属于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要在抓好“生产发展”的同时,按照“村容整洁”的要求,着力抓好村容村貌的整治。集中计划、民政、扶贫、农业、林业等各个方面的相关项目资金,以公路干线和铁路沿线为重点,扎实、快速、有序地开展民居改造、村庄整治和环境绿化。要按照“管理民主”的要求,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健全制度,成立机构,加强对村级公共设施的管理,确保农村公共设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按照“乡风文明”的要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教育活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着力培育有文化、会经营、懂法律、明荣耻的新型农民。要按照“整村推进、典型示范”的工作方法,扎实推进第二轮新农村示范村和示范乡镇、扶贫重点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确保国家对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县资格复审的顺利通过。要按照“生态环境一流、主导产业明晰、基础设施完善、人民守法文明”的建设目标,结合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示范村创建活动,切实抓好边远乡村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全县人民营造一个环境优美、氛围和谐的社会大家园。
(五)维护稳定,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是生产安全,大局稳定,社会环境宽松和谐。一要切实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工作的突出位置,一丝不苟,常抓不懈。以交通、矿山、食品、消防、民爆和危化物品等方面的安全监管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全面消除事故隐患。加强监测网点建设,强化矿山、河道、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管理。根据新情况、新形势的需要,及时健全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未雨绸缪,严加防范,确保县内不出重特大事故。二要坚持排查、解决、疏导、打击并重的原则,切实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努力维护和谐的社会秩序。排查矛盾纠纷要认真细致,不走过场;解决困难问题要真心实意,不敷衍塞责;疏导信访人员要有理有据,不欺哄威吓;打击违法犯罪要依法果断,不酿成后患。继续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着力解决好重大项目建设中的移民安置、征占补偿等涉及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认真落实稳控措施,确保信访工作各项指标控制在上级考核范围之内。三要扎实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从严打击邪教组织及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不断增强公众的社会安全感。进一步完善周边毗邻县乡区域联防机制,继续开展平安共建活动,实现全县社会和谐安定。
- 上一篇:县十六届人大二次政府工作报告[ 03-18 ]
- 下一篇:县十六届人大四次政府工作报告[ 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