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位于全省版图的东南部,地处全国南北分界过渡带,是典型的亚热带山区旱作农业区域,全县经济正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突破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在农村经济内部也伴随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转型阶段。根据掌握调查的农业统计报表和农村经济收益分配统计报表数据资料,现就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分布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使用的现状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县农业总人口39.27万人,劳动力总数22.21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6.5%,其中当年新增劳动力7089个,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农村从业劳动力总量达19.27万人,相对就业率达到87.4%,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2.61万个,从事农村工业的4246个,从事交通运输业的2903个,从事建筑业的5915个,从事商饮服务业的3265个,从事其他非农行业的56564个。目前全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总数达7.5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9.3%,占劳动力总数的34%,全县尚有相对富余且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待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3.92万人,这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0.83万人,占21.2%左右。现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主要在省外人数3.89万人,省内县外的人数2.21万人,县内的1.1万人。
二、耕地的劳动力容量及各行业收入构成情况
近二十年来耕地面积绝对量逐年减少,已由1983年83.2万亩减少到2006年底的40.6万亩,近几年农田占用基本上被制止,2004年劳动占有耕地1.97亩,截止2006年底劳均耕地1.83亩, ①农村每个从亚劳动力人均经济总收入从2004年的6889.60元下降到2006年的劳均总收入6519.18元,而劳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5311.83元上升到2006年底劳均纯收入5913.20元,劳均年增收601.37元。②从农业总产值方面看,每个农村劳动力年实现总产值由2004年的5883.57元增加到2006年每个劳动力年实现总产值的6802.38元,劳动年产值贡献额增加了918.81元;③从农村经济收入构成来看:2006年农村经济收入8.73亿元,农业总收入6.0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9.1%,非农收入2.22亿元,占30.9%,外出务工收入2.15亿元,人均务工纯收入3666元以上。
三、调查分析的特点趋势:
(1)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处于继续增加的趋势,外出务工或等待外出务工人数还持续增多,但势头会有所减弱或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2)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提高,高中以上富余劳动力急待需要就业,而且外出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中介的愿望和人数都在逐年增加。
(3)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贡献份额会不断增加,劳动实现的收入或产值额在提高,尤其是外出务工创收是山区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就业增收的渠道和选择;
四、农村劳动力进城或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难度会有所增加。主要是受到国家颁布《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会大增,加之在通胀的压力,劳动密集性产业经营成本和劳力低廉的优势受到削弱,随之城市经济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相对减弱,而用工的素质标准会有所提高,这些都会使农村发展的能力产生一定的潜力在影响,值得我们很好调研解决,以寻求新的突破。
一、农村富余劳动力使用的现状情况
据调查统计截止2007年底全县农业总人口39.27万人,劳动力总数22.21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6.5%,其中当年新增劳动力7089个,约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2%。农村从业劳动力总量达19.27万人,相对就业率达到87.4%,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12.61万个,从事农村工业的4246个,从事交通运输业的2903个,从事建筑业的5915个,从事商饮服务业的3265个,从事其他非农行业的56564个。目前全县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总数达7.56万人,占农业总人口的19.3%,占劳动力总数的34%,全县尚有相对富余且愿意接受技能培训的待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3.92万人,这其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约0.83万人,占21.2%左右。现在外出务工劳动力中主要在省外人数3.89万人,省内县外的人数2.21万人,县内的1.1万人。
二、耕地的劳动力容量及各行业收入构成情况
近二十年来耕地面积绝对量逐年减少,已由1983年83.2万亩减少到2006年底的40.6万亩,近几年农田占用基本上被制止,2004年劳动占有耕地1.97亩,截止2006年底劳均耕地1.83亩, ①农村每个从亚劳动力人均经济总收入从2004年的6889.60元下降到2006年的劳均总收入6519.18元,而劳均纯收入从2004年的5311.83元上升到2006年底劳均纯收入5913.20元,劳均年增收601.37元。②从农业总产值方面看,每个农村劳动力年实现总产值由2004年的5883.57元增加到2006年每个劳动力年实现总产值的6802.38元,劳动年产值贡献额增加了918.81元;③从农村经济收入构成来看:2006年农村经济收入8.73亿元,农业总收入6.0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69.1%,非农收入2.22亿元,占30.9%,外出务工收入2.15亿元,人均务工纯收入3666元以上。
三、调查分析的特点趋势:
(1)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处于继续增加的趋势,外出务工或等待外出务工人数还持续增多,但势头会有所减弱或保持相对稳定的态势。
(2)农村富余劳动力文化程度提高,高中以上富余劳动力急待需要就业,而且外出人员岗前技能培训中介的愿望和人数都在逐年增加。
(3)农村劳动力的社会贡献份额会不断增加,劳动实现的收入或产值额在提高,尤其是外出务工创收是山区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就业增收的渠道和选择;
四、农村劳动力进城或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难度会有所增加。主要是受到国家颁布《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会大增,加之在通胀的压力,劳动密集性产业经营成本和劳力低廉的优势受到削弱,随之城市经济和非农产业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相对减弱,而用工的素质标准会有所提高,这些都会使农村发展的能力产生一定的潜力在影响,值得我们很好调研解决,以寻求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双河镇村官报酬村民定[ 08-15 ]
- 下一篇:国际金融危机对旬阳县的影响及对策[ 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