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吕河镇烤烟面积1760亩,2005年3500亩,2007年4764亩……五年时间,吕河镇烤烟产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面积年均增长500亩。在农村普遍面临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人数减少的形势下,吕河镇烤烟面积末降反升,其奥秘在哪儿?为此,笔者深入该镇进行调查了解。
贴近烟农 解决“三难”
据了解,吕河镇规划设计烤烟适生区面积仅为5000亩左右,其核心区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平定河流域。烤烟作为该镇农村经济的“生命线”,由于烟区闭塞,基础条件差,烟农经营比较效益低下,加之受劳务经济冲击,烤烟面积曾一度有所下降。近几年来,该镇依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倾力解决烟农 “三难”:
一是解决烟农运输难。近两年在烟区新(改)修通村路和到烟田路共计10余公里。今年在李家沟村学坊梁新修烟区路2.5公里,不仅使老烟农结束了肥料靠人背,卖烟靠人扛的历史,同时促进该地来年200亩连片示范田的落实,新增烤烟面积23亩。
二是解决烟农增产难。以促进烤烟主产烟田旱涝保收为目标,近三年累计建水窖800余口,其中2007年新建181口,基本实现4亩烟田一口窖,今年在周家阳坡村新建储量900余立方堰塘一口,管网配套工程从10月份已动工实施,建成后可保障该村近500亩烟田旱可灌、涝可排。
三是解决烟农提质难。从2005年起步,按照烘烤技术规程要求,全镇新(改)建烤炉1000多座。今年新建8×8烤炉35座,仅周家阳坡村新修烤炉3座,堆集式烤房4座。目前镇内烟草主产区的路、炉、窖等硬件设施基本实现配套。
突出重点 严把“三关”
结合乡镇职能的转变,该镇以培养创业型、技能型干部为方向,创新工作落实机制。镇财政所6名财税干部全部编入烟草产业服务队,由12名产业服务队员和16名烟草技术员组成的一套人马抓到底,生产中严把三个“关口”。
面积“落实关”。一是挤干水分。分管领导王勇介绍:为了落实烤烟面积,在大田移栽关键时节,由镇主要领导带队,直接随机抽查到地块。将面积落实与干部、烟草技术员工资绩效挂勾,作为量化考核镇村干部和烟草技术员的主要依据。二是针对每年都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返乡后想栽烟而又无苗子的现实,镇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元集中育商品苗,为返乡栽烟农户提供方便,据统计,近两年该镇季节性务工返乡人员栽烟面积在1000亩左右。三是鼓励引导镇内外有技术人到本镇宜烟区租地栽烟。为巩固扩大老烟区面积,今年李家沟村四组通过耕地租赁流转,实栽面积较年初统计面积增加了30多亩。四是采取镇村组干部党员包抓大户策略,今年在周家阳坡村三组就新增10亩以上大户4户。
大田“管理关”。为提高烟叶质量产量,根据生产时令,阶段性排出生产日程表,从除草到病虫害统防等环节,一改过去重落实,轻管理的做法。在统防统治工作中,为了及时控制个别地块病害蔓延,包村干部和技术员自掏腰包,先从市场上买药,垫付路费将药送到农户,今年在烤烟主产区内集中开展统防10多次。据收购统计,今年烤烟平均亩产量87.3公斤,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位居全县前列。
和谐“收购关”。在收购环节,将镇村干部和烟草技术员的服务关口前移,重心放在指导分级扎把和预检装袋上,努力为“靠线”收购打好基础。对收购中的争议烟及时组织烟农代表评议,使烟农始终在一个协调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交易,并获得最大最理想的收益。今年该镇每斤烟叶均价为4.55元,比去年高0.50元,比国家提价高4个点数。
培育新烟农 做到“三倾斜”
2007年,该镇在巩固老烟区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和实地规划,在海拔较低的江店村发展烤烟100亩,获得初步成功, 2008年准备在梨河村再试抓一个百亩示范点,全镇烤烟面积力争向5000亩大关冲刺。在发展新烟区过程中尽量做到“三倾斜”:
技术指导向新烟农倾斜:一名烟草技术员负责指导2户,从选地整地到装袋、稼植、大田移栽、打顶抹叉等最基本生产环节,烟农干啥技术员跟着干啥。为了做通适宜兴烟户思想工作,给烟农吃下定心丸,烟草技术员与农户签合同、作承诺,只要农户按照技术要求栽烟,每亩保证收入在1500元以上。今年周家阳坡村三组曹立春起初嫌栽烟不划算,准备外出打工,通过镇村干部耐心讲解和技术员手把手指导,今年试栽烟3亩3000株,结果卖了5400元,亩产达到1800多元,他逢人便说“出门打工受罪,不如在家栽烟挣钱!”,尝到甜头的他来年准备将面积增加到10亩。
扶持补贴向新烟农倾斜:紧跟烤烟发展形势,镇财政每年预算1.5万元,作为发展烤烟生产的专项奖励扶持资金。今年春季,周家阳坡村三组原签栽烟合同225亩,有几户群众想:要干就干成,要栽烟就多栽。于是决定毁麦栽烟和租地栽烟,镇财政得知情况后,给予每亩200元补贴,使面积增加到260亩。收购结束统计显示:新增面积的11户35亩烤烟,平均亩产116公斤,收入1107元,比小麦收入翻了两番多。为了鼓励烤烟发展,镇政府每年对当年收入在2万以上的烤烟大户奖现金500元。
跟踪服务向新烟农倾斜:包抓干部和烟草技术员的日出勤表以烟农签字为准,从生产到收购,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包括新烟农出售每秤烟叶,包抓干部和技术员必须到场协调收购等级。技术员张永斌,为了配合抓好对新烟农的跟踪服务,自带换洗衣服,吃住在烟农家里,在生产中与烟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年烤烟收购结束后,烟农点名请求政府和烟站要把张永斌留下来。
目前,吕河镇先后培育了李家沟、二佛寺、瓦房坡和周家阳坡4个千亩以上烤烟大村,其中有两个村已被县委县政府名命为经济强村,年栽烟10亩以上大户增至182户。2007年在受灾减产情况下,仍实现产值377万元,比五年前净增了218万元,翻了两番,仅此一项,烟农年户均增收在千元以上。
贴近烟农 解决“三难”
据了解,吕河镇规划设计烤烟适生区面积仅为5000亩左右,其核心区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平定河流域。烤烟作为该镇农村经济的“生命线”,由于烟区闭塞,基础条件差,烟农经营比较效益低下,加之受劳务经济冲击,烤烟面积曾一度有所下降。近几年来,该镇依托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倾力解决烟农 “三难”:
一是解决烟农运输难。近两年在烟区新(改)修通村路和到烟田路共计10余公里。今年在李家沟村学坊梁新修烟区路2.5公里,不仅使老烟农结束了肥料靠人背,卖烟靠人扛的历史,同时促进该地来年200亩连片示范田的落实,新增烤烟面积23亩。
二是解决烟农增产难。以促进烤烟主产烟田旱涝保收为目标,近三年累计建水窖800余口,其中2007年新建181口,基本实现4亩烟田一口窖,今年在周家阳坡村新建储量900余立方堰塘一口,管网配套工程从10月份已动工实施,建成后可保障该村近500亩烟田旱可灌、涝可排。
三是解决烟农提质难。从2005年起步,按照烘烤技术规程要求,全镇新(改)建烤炉1000多座。今年新建8×8烤炉35座,仅周家阳坡村新修烤炉3座,堆集式烤房4座。目前镇内烟草主产区的路、炉、窖等硬件设施基本实现配套。
突出重点 严把“三关”
结合乡镇职能的转变,该镇以培养创业型、技能型干部为方向,创新工作落实机制。镇财政所6名财税干部全部编入烟草产业服务队,由12名产业服务队员和16名烟草技术员组成的一套人马抓到底,生产中严把三个“关口”。
面积“落实关”。一是挤干水分。分管领导王勇介绍:为了落实烤烟面积,在大田移栽关键时节,由镇主要领导带队,直接随机抽查到地块。将面积落实与干部、烟草技术员工资绩效挂勾,作为量化考核镇村干部和烟草技术员的主要依据。二是针对每年都有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返乡后想栽烟而又无苗子的现实,镇财政每年投入2000多元集中育商品苗,为返乡栽烟农户提供方便,据统计,近两年该镇季节性务工返乡人员栽烟面积在1000亩左右。三是鼓励引导镇内外有技术人到本镇宜烟区租地栽烟。为巩固扩大老烟区面积,今年李家沟村四组通过耕地租赁流转,实栽面积较年初统计面积增加了30多亩。四是采取镇村组干部党员包抓大户策略,今年在周家阳坡村三组就新增10亩以上大户4户。
大田“管理关”。为提高烟叶质量产量,根据生产时令,阶段性排出生产日程表,从除草到病虫害统防等环节,一改过去重落实,轻管理的做法。在统防统治工作中,为了及时控制个别地块病害蔓延,包村干部和技术员自掏腰包,先从市场上买药,垫付路费将药送到农户,今年在烤烟主产区内集中开展统防10多次。据收购统计,今年烤烟平均亩产量87.3公斤,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位居全县前列。
和谐“收购关”。在收购环节,将镇村干部和烟草技术员的服务关口前移,重心放在指导分级扎把和预检装袋上,努力为“靠线”收购打好基础。对收购中的争议烟及时组织烟农代表评议,使烟农始终在一个协调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交易,并获得最大最理想的收益。今年该镇每斤烟叶均价为4.55元,比去年高0.50元,比国家提价高4个点数。
培育新烟农 做到“三倾斜”
2007年,该镇在巩固老烟区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和实地规划,在海拔较低的江店村发展烤烟100亩,获得初步成功, 2008年准备在梨河村再试抓一个百亩示范点,全镇烤烟面积力争向5000亩大关冲刺。在发展新烟区过程中尽量做到“三倾斜”:
技术指导向新烟农倾斜:一名烟草技术员负责指导2户,从选地整地到装袋、稼植、大田移栽、打顶抹叉等最基本生产环节,烟农干啥技术员跟着干啥。为了做通适宜兴烟户思想工作,给烟农吃下定心丸,烟草技术员与农户签合同、作承诺,只要农户按照技术要求栽烟,每亩保证收入在1500元以上。今年周家阳坡村三组曹立春起初嫌栽烟不划算,准备外出打工,通过镇村干部耐心讲解和技术员手把手指导,今年试栽烟3亩3000株,结果卖了5400元,亩产达到1800多元,他逢人便说“出门打工受罪,不如在家栽烟挣钱!”,尝到甜头的他来年准备将面积增加到10亩。
扶持补贴向新烟农倾斜:紧跟烤烟发展形势,镇财政每年预算1.5万元,作为发展烤烟生产的专项奖励扶持资金。今年春季,周家阳坡村三组原签栽烟合同225亩,有几户群众想:要干就干成,要栽烟就多栽。于是决定毁麦栽烟和租地栽烟,镇财政得知情况后,给予每亩200元补贴,使面积增加到260亩。收购结束统计显示:新增面积的11户35亩烤烟,平均亩产116公斤,收入1107元,比小麦收入翻了两番多。为了鼓励烤烟发展,镇政府每年对当年收入在2万以上的烤烟大户奖现金500元。
跟踪服务向新烟农倾斜:包抓干部和烟草技术员的日出勤表以烟农签字为准,从生产到收购,实施全程跟踪服务,包括新烟农出售每秤烟叶,包抓干部和技术员必须到场协调收购等级。技术员张永斌,为了配合抓好对新烟农的跟踪服务,自带换洗衣服,吃住在烟农家里,在生产中与烟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今年烤烟收购结束后,烟农点名请求政府和烟站要把张永斌留下来。
目前,吕河镇先后培育了李家沟、二佛寺、瓦房坡和周家阳坡4个千亩以上烤烟大村,其中有两个村已被县委县政府名命为经济强村,年栽烟10亩以上大户增至182户。2007年在受灾减产情况下,仍实现产值377万元,比五年前净增了218万元,翻了两番,仅此一项,烟农年户均增收在千元以上。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段家河来年计生工作有新招[ 11-22 ]
- 下一篇:麻坪镇紧绷冬季安全生产弦[ 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