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弥陀寺村循环经济惠农家

作者:杨官贤 发布时间:2007-08-14 08:37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旬阳县段家河镇弥陀寺村32岁的孙贤谋建起了标准化猪舍,修起一口标准化沼气池,利用沼液冲洗圈舍,浇果蔬,第一茬出栏生猪14头,收入4000多元,存栏生猪50头。他告诉笔者这是该村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实惠。
段家河镇弥陀寺村是市县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市委政研室的帮扶下,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采取种、养、沼三结合的模式,在全村选择100户抓点示范,按照有沼气池,有正大原理圈舍,养殖粪便经沼气池无害化发酵,产生的沼气为农户提供清洁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红苕、蔬菜、蚕桑等种植业肥料,红苕杆作为饲料养猪,形成“种植—养畜—粪便—沼气—肥料—种植”的生态型循环产业链条,实现户均建成一口沼、发展一圈畜、发展一亩桑、种植一亩红苕,保护一方生态的“五位一体”的高效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
为探索循环经济新课题,农技干部邓昌利告诉我们,镇上确定在该村以工业的理念办农业,先后派出多名干部,对全村326户群众逐一进行摸底,以养猪为突破口,按照大户、中型户和普通户三个类型,确定100户有基础的农户进行抓点示范,大户年出栏生猪100头以上,收入8万元;中型户年出栏生猪30到50头,收入5万元;一般户年出栏生猪10到20头,收入2万元,实现人均增收300到500元元以上。下一步要购进饲料加工机械,对红苕叶进行青贮,延长产业链,降低养殖成本,走在全县畜牧养殖的前沿。
截至目前,全村发展畜牧大户5户,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上,建沼气80口,建桑园800亩,年养蚕250张,从市农科所引进梅莹1号红苕新品种,种植200亩,亩产突破10000斤,仅上半年农民增收300元,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在全村初步形成,循环经济模式初具雏形。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