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片蓝天下,有一部分人因先天不足或因病导致他们的身体局部缺失,不能与正常人一样拥有健全完美的身躯,这部分人也正因为身残被沦为社会的弱者,长期以来难以摆脱贫困。构元乡党委、政府近年来不断创新扶贫模式,拓宽扶贫途径,把开展济残助残帮扶活动作为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构建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
该乡自2006年以来,在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中开展与残疾家庭“一帮一”的并户帮困活动,并建立长期包帮包扶责任。全乡有51名村组干部,30名农村党员共与81户,128人残疾特困户建立了并户包帮关系。通过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帮助残疾家庭发展产业、寻找致富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动了残疾人群体共同致富。该乡林相村一组残疾人杨全珍和其母双双聋哑,过去母子俩生活极度贫困,2006年与组长李长军建立了包帮关系后,落实种植烤烟4亩,并手把手地指导大田管理、烘烤、分级,烟叶收入6400元,实现当年脱贫,2007年该户又栽烤烟5亩;开花村党支部书记贾守新所包扶的肢残户李久华,该户虽有养蚕一技特长,但苦于无桑园,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包帮人为该户协调租赁桑园养蚕,该户2006年养蚕10张,收入逾万元,2007年春季养蚕4张,收入近4000元,由过去的贫困户跃入富裕行列;王河村郭振功全家4口人,于2007年不幸双双儿女患脑萎缩,术后导致身残,民政部门救助住院费6000元。该户因病返贫,于是党委、政府号召全乡干部职工、学生为其捐款2490元,民政、财政部门于2007年一次性发放该户建房补助1000元,并把该户列入2007年农村低保对象,年享受生活保障金1400元,该户基本生活从此有了保障。通过扶残帮困济弱机制的建立,使全乡所有残疾家庭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和社会健康人一样,享乐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该乡自2006年以来,在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中开展与残疾家庭“一帮一”的并户帮困活动,并建立长期包帮包扶责任。全乡有51名村组干部,30名农村党员共与81户,128人残疾特困户建立了并户包帮关系。通过党员、干部真心实意地帮助残疾家庭发展产业、寻找致富项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带动了残疾人群体共同致富。该乡林相村一组残疾人杨全珍和其母双双聋哑,过去母子俩生活极度贫困,2006年与组长李长军建立了包帮关系后,落实种植烤烟4亩,并手把手地指导大田管理、烘烤、分级,烟叶收入6400元,实现当年脱贫,2007年该户又栽烤烟5亩;开花村党支部书记贾守新所包扶的肢残户李久华,该户虽有养蚕一技特长,但苦于无桑园,为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包帮人为该户协调租赁桑园养蚕,该户2006年养蚕10张,收入逾万元,2007年春季养蚕4张,收入近4000元,由过去的贫困户跃入富裕行列;王河村郭振功全家4口人,于2007年不幸双双儿女患脑萎缩,术后导致身残,民政部门救助住院费6000元。该户因病返贫,于是党委、政府号召全乡干部职工、学生为其捐款2490元,民政、财政部门于2007年一次性发放该户建房补助1000元,并把该户列入2007年农村低保对象,年享受生活保障金1400元,该户基本生活从此有了保障。通过扶残帮困济弱机制的建立,使全乡所有残疾家庭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和社会健康人一样,享乐着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庙坪乡多措并举加快集镇建设[ 07-23 ]
- 下一篇:赵湾镇围绕“五字”抓党员电教[ 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