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桐木街道,放眼望去青山绿水,呼吸着新鲜空气,沐浴在天然氧吧,沿清澈的溪水而上,走到桐木上街,忽入眼帘的是一片整齐的杉林,在650的坡地上,一排排像士兵一样秀丽挺拔的杉林格外引人注目。在杉林中间,有一对50岁左右的夫妇正在锄草,男主人就是我乡的造林大户邱永和,在1999年借国家退耕还林机遇,造杉林120余亩。当我们问起杉林的事,邱永和笑着说:“说我这杉林,只有九个字……”
高起点
谈到高起点,邱永和灿烂的笑容中透出一丝自豪,在造林初期,我就下定决心,要干就干好,在这块120多亩的坡地上,投入了91000多元的资金,投工3480多个,栽植水杉、柳杉3.9万余株。我把好了三关,一是规范关,从99年6月开始,按照株行距1.5×1.5m,开挖40×40×40公分规范育林杭。二是苗木关,全部选用地径0.4公分,高24公分以上的优质苗木,将低次等苗木拒之门外。三是移栽关,在移栽时,不仅把住了移栽时机,还全覆盖了退耕还林专用地膜,保温保湿,促进苗木成活。
强管理
谈到强管理,邱永和平和的笑容中透出一分坚定。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要想把林造好,管理是关键,边说边用手指给我们看,我在坡地上阶梯式修建了4个蓄水池,每个蓄水池达20余立方米,并购买了3台水泵,设置了千余米的水管网,适时灌溉,确保了这120亩杉苗的成活。在每年的3月和8月,还搞两次培土和除草,避免了草荒,促进了苗木快速成长。
待效益
到待效益,邱永和幸福的笑容中透出一份甜蜜。96年从供销系统离退后,在外经商多年,99年国家推出了退耕还林政策,别人还在将信将疑时,我就清楚的认识到了退耕还林不仅有功在千秋的生态效益,还具有利在当代有经济效益。98年的桐木洪水灾害至今我记忆犹新,如果我们每个人少砍一棵树,多种一片林,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灾难。在当时资金还十分紧张,毅然贷款6万余元,用于栽树,一是想用行动告诉大家,我们要保护环境,二是算了一笔帐,二十年后,这块杉林可达110万元产值,平均每年的收益也在5-6万元。说你不信,我晚上睡觉时还能闻到淡淡的杉林发出的清香咧!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我怎么就闻不到那淡淡的清香呢?也许他闻到的是一个劳动者用他双手和汗水营造的一片蓝天,一份满足的心情。
- 上一篇:双河镇雨后会战保证公路畅通[ 07-17 ]
- 下一篇:段家河镇机关效能建设出实招[ 07-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