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作者:杨官贤 发布时间:2007-07-11 09:0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旬阳县桐木乡坚持弘扬“三创”精神,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立足从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入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引导群众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呈现出风清气正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改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在桐木乡,由于受到“桐木事件”的影响,干部在走村入户工作中,谈起干部作风,有种谈虎色变的感觉。“有吃有穿不求你,有了问题要找你,解决不了臭骂你,你来硬的我告你”,四句民谣是当地群众思想的真实写照。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伊始,就将团结、务实、民主作为出发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关注民生的事,要求干部做的,领导带头做,切实转变作风。

创新干部管理,实行正职领导联项目、副职领导联片、一般干部联村的运作模式,将全镇的工作分成农村工作组、计划生育、党建等工作组,每一个工作组由一名副科级领导带队,一个时期一个重点,一个阶段一项内容,取消双休日,将任务层层落实到个人。不断加强干部学习培训,要求干部学习政策理论,学习科技知识,学习社会实践,加强指导农村工作能力。工作中做到三严禁,严禁干部下村白天喝酒、严禁打骂群众、严禁干部走读,由纪委牵头进行督察,发现违反三严禁的干部,进行严肃查处。

过硬的干部管理制度,促进了干部作风大转变。在6月份开展的计划生育“三查四清”工作中,全乡兵分四路,由四名副科级领导带队,抽调全乡49名干部,从22日开始到30日,累计落实各类手术24例,清收社会抚养费6.5万元,不到10天时间,完成了计划生育工作组去年全年的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效果。广播站干部锁锋,去年分到计划生育工作组,每次开会和汇报时间人在乡上,平时从不下村,这次在计划生育清查活动中,责任心强了,一口气在自己所联的立石滩村呆了9天,完成了清查任务。

关注民生,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事。

据乡党委书记许明武介绍,他初到桐木乡,整天忙于解决群众上访问题,不少群众缠访严重,根本没有精力研究发展的问题。乡党委经过认真调研,深刻分析,坚持以群众关心关注的事为突破口,找准问题症结,下大力气进行解决。特别是在今年的“三排查、三落实”中,认真梳理乡内关注民生的问题,止6月底,全乡接群众来信来访及矛盾排查17件,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着落。同时要求干部下村工作时,挨家挨户走一走,男女老少问一问,遇到问题管一管,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由于在排查纠纷和矛盾时,遇到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由乡主要领导亲自上手进行解决,现在群众出现上访少了,到政府缠访的少了,告状的少了。

6月份,桐木街道由于受小康高速施工时放炮导致57户群众房屋振裂振损,群众多次找到县乡政府要求赔偿。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乡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新上任王乡长及时跟施工标段和小康项目管理处、保险公司进行联系,召开受损户代表会议进行商量解决办法,现场进行勘察,对54户受到损害的群众进行赔偿,赔偿资金达到39万元。一场集体上访由于及时得到解决平息了。在隧道掘进工程中,造成青山、沙沟口2个村3个组143户群众饮水水源枯竭,群众无法用水。乡上及时协调,重新找到了水源,修水塔5座,解决了两个村群众的饮水。

由于乡上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排查纠纷和矛盾中,对所排查出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相处和谐,政府的威望日益在群众心中重新竖起,群众有事也乐意找政府解决,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立足实际,找准发展的突破口。

干部作风变了,民心顺了,政府有号召力了,乡党委政府结合实际,找准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导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经济社会率先突破。经济要发展,基础设施是关键。乡上紧紧抓住通村水泥路建设机遇,在去年硬化白石河村道路基础上,今年先后对岔园、涌泉、石板沟3条全长16.3公里的通村道路进行硬化,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动员群众捐资。每条路都由一名副科级领导牵头,在施工过程中,由村组干部组成质量义务监督员,确保质量。目前已经投资90多万元完成了路基工程,正在进行紧张的路面铺设工作中。

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实现路地共建的双赢目标。紧紧抓住小康高速从境内经过的机遇,抽调司法所、农林水等单位成立工作组,专门解决施工过程中的矛盾调处,征地拆迁等问题,协调施工单位用工,运输车辆等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小料石厂、餐饮服务业和劳务输出,增加群众收入。6月15日,乡上召开境内5家料石厂主负责人会议,了解企业运行困难,明确每位领导联系一个料石厂,为企业排忧解难。据统计,一年来,在小康高速挣回各项劳务收入超过千万元大关。

发展主导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蚕桑是桐木的当家产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蚕桑产业,乡上成立了13人的工作组,不断加强桑园的管护,推广科学养蚕技术,提高喂养水平,每年发蚕种超过5000张,收入超过400万元,成为全县蚕桑生产第一乡。积极培育烤烟产业,发展烤烟1500亩,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