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公路到门口,果园深处小洋楼;林下鸡鸭成群对,狮头柑子满枝头;门前汉江鱼戏水,庭院小鸟鸣啾啾;沼气用来烧饭菜,农家院里品米酒......” 如果没有身临其境,你一定会认为这就是梦中的世外桃源,其实这就是汉江之滨的旬阳县吕河镇冬青村。
到了冬青,你就知道她有多美。冬青就象她的名字,清澈温柔的汉江,四季长绿的果园。走进了冬青,你就象是走进了桃花源,走进了花果山。这个只有200多户不到800人口的村落,总耕地面积1299亩,狮头柑园达1160亩,挂果300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2099元,仅狮头柑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350元。用安康市政府一位领导的话说,到2010年前后冬青千亩狮头柑全部挂果见效,农民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可达8000到10000元。扬起发展的风帆
其实冬青的发展并没有多少先天的优势:“贫瘠的石渣地,要命的缺水,2004年还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村里唯一的产业狮头柑也是仅在农户房前屋后零星分布,不成规模。大多数家庭都是缺衣少食的,年轻人都在外边靠打工糊口。群众手里没钱,修路、引水、网电改造等要集资的事总是扯前扯后,统一不了意见”,村支书罗录新说到以前的村容村貌头摇的像拨浪鼓。“前几年,镇里号召发展烤烟、蚕桑等主导产业,我们村没基础、没条件,群众不愿意。有些发展基础的狮头柑也是仅限于房前屋后,连300亩都不到”,村主任董有存说。为了把狮头柑产业做大做强,依靠主导产业使群众尽快致富,村两委班子没少开会,支部一般人还先后自费过汉中、西安、重庆取经,考察果业的发展经验。经过几年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钻研狮头柑栽植技术的人越来越多,产业质量逐渐提升。 “机遇说来就来”。2004年春,镇上将冬青村作为特色产业示范园,并逐级上报列为县市示范点,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倾斜资金,派驻工作组和专业技术人员包抓实施。特别是2005年以来,中省建设新农村、发展“一村一品”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随之而来,冬青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村支部广泛发动群众,2004年完成狮头柑建园860亩,总体面积达到1160亩。在此基础上,下力气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修村组公路9公里,其中水泥硬化通村主干路2.6公里,公路通村入组进院落;修建水窖204口,实现了户均1口水窖;修建沼气152口,并全部投入使用;完成4.2杆/公里高压网电改造和7杆/公里到户支线改造。按照“汉水人家”统一风格模式建家52户;汉江直观坡面人工造林500余亩。“一个党员一面旗”
“一个党员一面旗”。冬青的快速发展,关键是发挥了自身优势、抓住了发展机遇,更得益于干部群众的苦抓苦干、广大党员的示范带动。冬青现有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3人。无论是建园、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集资投劳,都是党员干部在最前面,党员带着群众干。为了抓住机遇把村里的事情办好,村组干部几乎全部脱产扑到了工作上。副支书王学知2004年以前在汉江上经营一条渡船,年收入5000多元,村上抓点开始后,因为没时间经营,最后船硬是烂在汉江河里。问起来他说:“钱以后还可以挣,船还可以开,但冬青发展的机遇错过就没有了”。村文书赵德恩本来经营着油坊,家里还有6亩果园,只能靠妻子一人经营,去年园里的4树甜柿子眼看熟透落地没时间采收。开始建园时,有的群众担心土地全部建了果园,一时半会又见不了收入,国家退耕还林政策一时兑现不了,无法生活的问题,赵明平、刘纪平等党员除了做工作消除群众凝虑外,率先把自己的地栽上柑子树。全村19名党员建园96亩,村组干部建园32亩,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8亩以上建园户达37户,5亩以上的达90%以上。在通村路建设中,党员郭进臣率先无偿拆掉了自己的2间房子,村民黄纪坤为数不多的一点好地被占,村干部怕他不愿意,前去做工作,没想到他却直爽的说:“推吧,为了大家的事,占到哪推到哪,要多宽推多宽,我全力支持。”正是因为干部党员的示范带动,干群团结一心,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建设美丽的家园
村党支部积极引导群众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奋勇创先的“三创”精神,在兴产业、建家园、奔小康上奋发有为。一是开拓创新,争当科技型农民。通过农技校、党员电教等,加强农民现代化农业观念教育和科技知识、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产业的科技化程度。结合狮头柑园管、增产增收等,请农校老师和林业技术人员就中耕除草、培肥管理、整形修剪、病虫防治等,召开培训会,不断提高农户产业经营水平。村上还组建了狮头柑产业协会,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了市场+协会+农户产业链。二是干群团结一心,艰苦创业。实行党员干部与群众“一帮一”结对子,干群拧成一股绳,同谋发展,共创富裕。村民熊有强夫妇双方患病死亡,留下两个孩子成为孤儿,后事无钱办理,村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捐款捐物,不到一天捐款2000多元,后事及时得到办理,支书罗录新还将两个小孩作为自己的帮扶户,使他们生活上得到保障,学习上无顾虑,感受到党的温暖。二组孤寡老人何在伦是副支书王学知的帮扶对象,老王隔几天就要往何家去一趟。去年有一次他看老何粮食不多了,而镇上的救济粮还没到,他就从家里扛一袋面粉送过去。因老何住的地方缺水,电也不好,今年他干脆在离自己不远的地方租间房子让老何搬了过来,照顾起来更加方便了。刚开始修路的时候,三组劳力少,路基一时间铺不好,车上不去,四组就组织劳力到三组义务挖排水沟、铺路基。大家有说有笑,从不计得失。现在村里的事,大家总是团结互助,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奋勇创先,构建先进性支部。加强班子建设,抓学习、谋思路、讲团结、树正气。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活动阵地建设,新建了村活动室,培养发展年轻优秀后备党员干部3名。坚持抓好农民文化素质教育、致富技能教育、文明素质教育、一月一次的民主法制宣传教育,让群众当家做主,自觉参与本村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促进社会事业、乡风文明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屈孝旭】
- 上一篇:汉江岸边又一精品造林工程开工建设[ 07-09 ]
- 下一篇:桐木乡严阵以待防大汛[ 0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