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www.tbet88.com > 各镇快讯> 正文详情

一抹绿茵蔽汉江

作者:王菊花 发布时间:2007-06-26 08:1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构元乡位于旬阳县城东部,濒临汉江,316国道穿境而过。走进构元乡,仿拂置身绿色的海洋:国道两旁绿荫成行,一河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郁郁葱葱,汉江生态屏障绿色正浓。这道靓丽的风景线是构元乡绿化成果的一个缩影。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该乡按照“生态立乡造林为先”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同重并举。突出保护绿色,创造绿色,营销绿色三个环节,狠抓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汉江直观坡面 绿化等重点工程林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至目前,全乡共实现汉江绿化30246亩。其中重点工程林20000余亩。

夯实措施,实施重点工程带动

  ———抢抓机遇。自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来,构元乡始终把这一惠民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把规划设计,苗木质量,整地栽植,检查验收,政策兑现“五道关口”,狠抓“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科技投入,体制创新,产业发展”五项工作”,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植树造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了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8年来,全乡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 8108. 8亩,其中生态林 5442.1 亩,经济林 2666.7 亩,苗木核实率和合格率分别达到100%和98%。走出了“生态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
  ———抓点示范。2005年,构元乡针对汉江北岸磨沟口向家洼和构元新添铺两处坡度较大 ,土层瘠薄,水土流失严重,多年造林屡栽不见效的现状,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采取人工植苗造林的方式,规划设计栽植侧柏500亩。在项目建设中,采取集中作战的形式,强化措施,严把四关:一是种苗质量关。坚持使用优质壮苗,采用了地径1.5cm以上,苗高1.8 m左右带直径20cm 土球的 两年生侧柏移植苗进行造林,大大提高了绿化的成活率。二是整地关。针对作业区地层贫瘠,坡度较大,宜采用穴状整地的现状,采取人工开挖和局部爆破进行整地,并从别处运土进行回田。三是造林质量关。造林坚持“四不”标准,即整地不合格不栽植;苗木不合格不采用,苗木未检验、检疫不上山;栽植不合格不验收。四是检查验收关。实行谁检查,谁签字,谁验收,谁负责。同时,实行专人专管,并采取引用天然水和抽水两种形式适时进行浇灌,确保了造林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尤其是县委书记马涛在向家洼主抓的198亩样板工程,林业局长杨锋在新添铺的120亩抓点工程,绿化效果尤为显著,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年,又完成了天保人工林小苗植苗1200亩,为培育天保后续资源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促动。按照因害设防,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荒山治理,河道绿化建设的思路,打破传统造林的模式,实行由零星栽植、分散经营向区域治理、规模发展转变,由单一树种、单纯造林措施向生物、工程措施相结合转变。2003年,采取组织工程队集中作战的形式,在磨沟河流域的开花,林相两村完成点橡子3800亩;2007年,开发现有的荒山荒坡,按照“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原则,通过组织村民义务投劳的形式,建成了樊坡、王河、林相、金马塔四个千亩油桐大村,为打造构元“万亩油桐之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巧抓结合。按照“重点突出,转换机制,打造精品”的要求,结合全年义务植树活动,以汉江直观坡面为突破口,规划实施了“绿色通道”,“河道绿化”等工程,组织动员机关干部,周边群众,学校师生进行义务植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全社会爱林护林意识。截至目前,共在汉江 直观坡面建立义务植树基地四处,栽植苗木4万余株,绿化面积200余亩。

强化管理,巩固绿化成果

———强化过程管理。坚持“造管并重”。在汉江绿化工程建设中,始终把质量监督与管理贯穿于绿化工作的全过程,渗透到规划设计,种苗选购,施工作业,补植抚育,管护等各个环节,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有力地确保了各项质量措施的落实。同时,聘任了8个护林员专门对全乡林业资源进行巡山管护,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有力地加大了管护的力度。
  ———认真搞好“回头看”。坚持“补育并举”。每年春、秋两季造林期间,抽调干部对全乡历年苗木成活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对成活率达不到95%以上的及断档断垄的分类进行造册登记,组织工程队分别进行补植补造,且补植补造的树种和规模都较上年有新的突破,全面提升了植树造林的质量和水平。从而为巩固汉江绿化成果,构筑汉江绿色屏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屈孝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