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从安康供电局旬阳分局传来喜讯:有883户告别了无电的历史,旬阳基本实现了“户户通电”工程。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旬阳电力300多职工头顶烈日、冒着酷暑、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先后投入资金709.7万元,架设高低压线路146.57公里、安装变压器10台。他们用真情和汗水帮助秦巴山区农民实现了世世代代的夙愿,点燃了广大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希望。
各级领导进一线
“户户通电”工程是各级电力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实施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网、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一项重要举措,更是秦巴山区农民世世代代的夙愿。
旬阳县境内有1331户无电户,占到全市无电总户数的20%,涉及到28个乡镇、319个村、3681人。按照规定和要求,除确认的448户“不宜通电”和“暂不具备通电条件”外,其余883户都必须在9月底以前通电。由于山大沟深、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时间紧、任务重,分局上下感到压力很大。
为了确保在9月底前全面完成任务,5月31日,陕西电力公司总经理贾福清在旬阳县段家河镇文雅村主持了全省“户户通电”开工仪式。安康市政府市长刘建明分别为“户户通电”工程突击队、汉滨分队、旬阳分队、白河分队授旗,并发出了动员令。旬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代县长邹俊杰总负责,由县委副书记王惠、政府副县长刘家骐亲自协调、督战的领导小组。
“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旬阳供电分局局长王丹丹向全县电力人下达了硬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任务,当好新农村建设排头兵!在全县各级党政的大力支持下,首先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对448户不宜通电户造册登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一场“歼灭”无电户的战役全面打响。
农电力职工齐参战
旬阳县地处秦岭以南、巴山以北、汉水之滨,重峦叠嶂、沟壑纵深,883户无电户散居在3554平方公里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旬阳供电分局领导班子齐心协力、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合理规划、以身作则,号召系统全体职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连续作战精神,放弃所有节假日,在全县28个乡镇同时摆开30个通电主战场。
段家河镇文雅村未通电的17户农民散居在两条深沟、三座大山之中,距316国道垂直距离5公里开外,最远的要步行15公里,与汉滨区早阳乡白俺村交接。吕河供电所所长张义生带着12名员工,不畏酷暑、连续大战12天,投入30万元资金,架设了0.4千伏电线5.345千米、专用变压器一台,于6月18日实现了户户通电。
为了节约时间,他们白天冒着40度的高温架外线、夜晚打着自己带的手电筒进行室内组装。从早上的5点一直施工到晚上的11点。累了,在树阴下坐一会儿;渴了,用自带的水壶在山上烧一壶水;饿了,泡一袋方便面。
68岁的陈大爷不解地说:“我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拉电不要钱、给我们自己架线还给付工钱的?党还是没有忘记咱贫困农民呀!”村党支部书记陈玉生感激万分:“我代表1715名村民真心实意谢谢你们!”竣工的当天,段家河镇党委、政府专门向旬阳供电分局送去了一面“户户通电、惠泽于民”的大红锦旗,这正表达了45万旬阳人的共同心声。
贫困农民笑开颜
6月13日,边避沉寂的石门乡催家哑村鞭炮声、欢呼声让沉睡的山沟苏醒,家家户户洋溢着节日般的喜庆。33户130多贫困农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奔走相告:“通电了!通电了!我们也能用电了!”
催家哑村的八、九组与平利、镇坪、湖北交界,距旬阳县城80公里,是该县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的村落之一。周以建全家曾经用松脂、洋油、煤油、柴油、蜡烛照明,用连架代替脱粒机曾使不少小麦霉烂变质,下山磨面一次往返需要3小时,看电视只是一种奢侈的想法。
没有通电之前,贫困农民祖祖辈辈都和周以建一样。当电灯驱走了催家哑村往日黑暗之时,周以建激动地不知道说什么好,便与村民一道用当地传统而又古老的敲锣打鼓放鞭炮、欢天喜地办酒席的方式来庆祝。村党支部、村委会专门做了一面“热情服务到乡村、电力光明送农家”的牌匾,敲锣打鼓吹唢呐送到供电局。
8月18日,对于甘溪镇沙沟堂村贫困户张自乾来说是一个喜庆的日子,通电了!要不是电力职工再三做工作,他还是不敢相信“天上真的要掉馅饼了?要找上门给我们免费通电?”当亲眼看着甘溪供电所副所长邹俊将11根水泥杆子运到门前时,他才喊着媳妇:“快去到菜园子摘几个黄瓜来,给他们解解渴!”通电后,憨厚的张自乾双手抱拳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11岁的儿子睁大着好奇的双眼蹦着说:“我以后做作业再也不用点煤油灯啦!”
- 上一篇:旬阳县蜀小公路双河至公馆段油路近期开工[ 09-14 ]
- 下一篇:黄玮来我县检查指导工作[ 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