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以“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为目标,以抓“三基”工程建设为主线,狠抓队伍规范化建设和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及各项道路交通秩序管理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了安全、和谐的道路交通环境。
在服务中赢得民心
旬阳是一个典型的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山区县,全县共有县乡村道路3200余公里、机动车13000余辆,警力少、战线长、路况差、事故隐患路段多是该县的交通现状。如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让百姓满意、让政府放心,成了69名民警,特别44 名党员和大队领导班子心头的一块重石。大队领导科学决策,决心从根治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入手,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对城区各主要街道增设标志标线,划定车辆临时停靠点,在城区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的老城洞子口增设了红绿灯,有序引导过往车辆,大大地缓解了城区道路混乱拥堵的现状。对全县96处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了有效治理,其中疏通交叉路口5处,制作安装各类大型警示宣传标语牌58块、安装减速灯3组 、凸透镜23组、红绿灯3组、减速带11处、增设报警电话13个,配合公路、交通、城建等部门,增设钢筋混凝土标准防护墩21469个,画各类标志、标线179公里,有效地预防了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交警大队将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交通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解决对待群众“冷、硬、横、推”和侵犯群众利益问题,进一步增强了交警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大队先后推出了《查处过境车辆、大型工程运输车辆、拉运农副产品运输车辆交通违法行为工作规定》、《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八条举措》,将畅通“绿色通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公开向社会承诺,对运送农副产品的车辆和运送烟、姜、蚕、竹等主导产业的车辆要做好安全服务工作,还专门制作了90余幅“绿色通道专用车”标志牌,分发给专门从事运送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的车辆,确保车辆畅通无阻,此举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在执法中树立新形象
交通事故处理和纠正违章处理工作一直是困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难点问题,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直接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不满。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为摆在大队领导班子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大队领导班子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冷静分析原因,最终形成共识,决心从公正执法、提高效率、规范行为、接受监督、强化考核入手,树立交警执法形象。大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全队实行事故处理“一卡一表”工作法,增加事故处理透明度,敞开事故处理“明白窗”。实行违法驾驶员处理公示制,即执勤民警在查处违法司机的过程中,除依法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违法驾驶员进行处理外,还必须将查处的时间、地点、违法驾驶员的姓名、违法的内容、适用法律法规条款、处理结果、执法民警的姓名统统放大公布上墙,接受驾驶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有效预防了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处理不公、暗箱操作、随意执法以及群众来回跑冤枉路等行为的发生。
在管理中整肃队伍
为了牢固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具有强大战斗力和工作活力的交警队伍,大队一班人从抓队伍管理入手,不断加强民警的纪律作风和工作作风建设。实行民警等级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和制定了《民警等级化管理考核办法》和《等级化管理业务工作考核标准》,将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量化、细化、分解到每个股、所、队和每位民警,按月进行考核打分,年终按照得分的高低进行评比,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有效地解决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进一步激发了民警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实行民警违规公示制,对违反大队规章制度,或者违反警容风纪的民警,除了大队领导当面批评教育外,一律将违规民警的姓名、违规时间、违规内容、处理结果公示于众,并记录备案,年底取消评先进资格。根据《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并结合旬阳实际,制定了《旬阳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内务管理办法》,健全和完善政治业务学习、值班备勤、接警处警、内务卫生、警械装备、请假销假、保密、财务和文件档案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解决“稀拉松”、“脏乱差”、“冷硬横”等问题。
坚持贯彻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防止触动“高压线”。大队还和每一位民警签订了禁赌禁酒责任书,坚决杜绝民警酒后驾车、工作值班期间饮酒和赌博等问题发生。大队还实行了车辆外出管理制度,杜绝公车私用,有效地防止了民警在“车”上出问题。
- 上一篇:旬阳县推行“4+4”制提高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质量[ 08-10 ]
- 下一篇:旬阳以项目带动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 08-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