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旬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信息公开> 规划计划> 正文详情

关于印发旬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作者:佚名 发布时间:2006-07-26 09:06 来源:本站原创
字体调节: A+ A- 操作:

旬政发〔2006〕13号


通博游戏
关于印发旬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
《旬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已经旬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二○○六年六月二日



旬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2006年3月28日旬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通过)

“十一五”是旬阳加快发展的最好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在科学分析和认真把握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和未来趋势的基础上,现制定旬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一、旬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
“十五”以来,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产业富民、工业强县”战略,强化生态立县理念,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加快以交通、城建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县域经济由传统经济阶段向工业化初期阶段转变,呈现出“起飞”的态势。
(一)经济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经济总量在“九五”实现翻一番的基础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4亿元,“十五”期间全县经济增长保持12.8%的年均增速。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末30.4:40:29.6调整到21.4:35:43.6,二三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亿元,年均增长17%,是“九五”的2倍多。
(二)农业主导产业形成,工业支柱初具雏型。农业坚持“强烟、壮畜、优姜、兴林、稳粮”的产业化发展思路,形成了烟、桑、畜、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2005年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0%以上。工业坚持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大力培育县域特色工业,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工业支柱初具雏型,支柱工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70%以上,税收占全县80%以上,工业经济的县域经济主导地位日趋坚实。
(三)交通基础建设加快,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十五”期间,西康铁路的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旬阳对外交通的环境。特别是镇旬油路、安旬油路、旬阳汉江大桥、平旬公路、小蜀油路等交通项目建设的竣工,以及便民桥、通村路、断头路、旅游路、以工代赈、生态移民、重点村和集镇道路硬化工程等建设项目的有效实施,全县基本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十”字型公路交通网络。通过农村“五小”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电网改造,有效改善了农村水、路、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抢抓退耕还林机遇,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四大生态建设工程。“十五”期间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9.7万亩,封山育林196万亩,人工造林和飞播造林47.2万亩,使县域生态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由“九五”末的36.6%提高到43.6%。
(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商贸流通日趋繁荣。“十五”期间,以推进城镇化为目标,加大城镇建设与管理力度,建成祝尔慷大道、祝尔慷广场、华声大厦等一批标志性建筑,先后开工建设了康华园小区、公安小区、商贸街一期改造、文化路、城网改造、县城供水等一批重点市政项目建设,拉大了县城骨架,提升了城市品位。集镇规模不断扩展,功能逐步配套,吸纳农民经商务工能力增强。以美华、荷花、滨江大酒店、海星超市等骨干商贸企业开业为标志,极大地提升了县城餐饮、商贸等传统服务业的品位,带动和加速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化水平提高。
(五)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中小学校舍建设投资7000万元,新(改)建校舍5.6万平方米,县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体育场扩改建、文化活动中心、旬中扩建、一中扩建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社会公益项目建设竣工,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大力发展太极文化,人口得到有效控制,社会事业蓬勃发展。2005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859元,比“九五”末提高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8元,比“九五”末净增2162元。
(六)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在不断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硬环境的同时,不断优化发展软环境,改革行政审批、改善行政服务,全民开放和发展意识不断增强,抓项目、办工业、谋发展、思稳定的局面开始形成,使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一是财政占GDP的比重提高,2005年全县财政总收入3.59亿元,比“九五”末翻一番多,占GDP比重达到16.3%,比“九五”末提高7个百分点。二是产业规模度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九五”末的9个增加到23个,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比重由39.5%提高到43.5%。三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环保、安全意识加强,科技创新和循环经济开始显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旬阳“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十一五”时期,随着县域经济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我县经济社会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又是一个“矛盾凸现期”,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呈现新的特征,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旬阳加快发展面临的机遇
1、“十一五”时期全国经济正处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期,必将带动县域经济加速发展。县域经济进入工业化初期后承接机遇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速。这种内外部条件决定了“十一五”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好时期。
2、国家更加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西部大开发将进入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并重的新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提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生态保护和社会事业的投资扶持力度,将给旬阳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大投资机遇,列入中省“十一五”规划的西康铁路复线、襄渝铁路复线、西康高速公路、316国道高速、蜀河、旬阳汉江电站和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投资超百亿元。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必将加快旬阳发展。
3、国家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重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加和绿色消费的兴起,将促进生产要素向资源富集和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的地区转移,为县域矿产、水电、生物优势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4、县域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本具备了“起飞”的内在冲动力和承接外来机遇的能力。全县上下谋发展、思稳定、兴产业、办工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十一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旬阳加快发展面临的挑战
“十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虽然有长足发展,但县域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经济发展的质量不高,增长方式落后,农业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 生态环境仍很脆弱,汉江旬河两岸直观坡面的森林覆盖率仍很低;工业规模化程度低,生产工艺落后,产业集聚不强;城镇化进度慢、水平低;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缓慢,自主财政不足,建设资金严重短缺,银企关系不畅;交通、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矛盾仍然突出。从宏观上看,我县“十一五”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优势资源开发与汉江水资源保护的矛盾将成为县域工业发展的主要挑战。随着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启动实施,确保“一江清水送首都”将成为旬阳人民重大的政治责任。工业发展和资源开发不仅受到相关政策和技术的限制,进入门槛和生产成本相应提高,而且现有低层次、粗放经营的小型工业企业面临着关停并转的严峻挑战。实现企业重组、产业整合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二是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偏小,农业组织化程度低,使县域经济在参与国内外市场分工和激烈竞争中缺乏竞争力,自然灾害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压力增大了县域产业发展的风险。三是缩小旬阳同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之间差距的任务压力进一步加大。四是交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仍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人才、资金、技术短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建设和谐社会缺乏相应物质基础的支撑,所有这些矛盾问题的解决缺乏自主财力。县域经济已由传统经济阶段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与其相适应的工业文明包括观念、文化和制度尚未形成,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
总体上看,“十一五”期间,我县加快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加快发展中解决。
三、“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及重点
(一)指导思想
我县“十一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立足县域工业化初期阶段的县情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两大战略,努力加快交通、城镇和农村基础设施三大建设,继续提升烟草、黄姜、蚕桑、畜牧四大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烟草食品、矿产加工、水电能源、水泥建材、生物制品五大支柱工业,经过五年努力把旬阳建成全省重要的烤烟生产加工基地、黄姜皂素生产基地、水电能源基地、有色金属加工基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陕南经济强县。
“十一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继续坚持“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旬阳”的发展思路,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扩大生态环境容量。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保护耕地,在加快发展中保护环境,努力建立节约型社会。
2、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统领县域经济的发展。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围绕农业抓加工,抓好加工促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用工业化途径实现劳动力的转移,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始终把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地位,切实把工业发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努力建设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生态体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3、坚持全力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随着县域经济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必须建立与县域工业化相适应的增长性强的主导产业。立足旬阳县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集中力量培育烟草食品工业、水电能源工业、矿产加工业、水泥建材工业和生物制品工业。进一步壮大烤烟、畜牧、黄姜、蚕桑四大产业基地,大力发展青竹、油桐、拐枣、狮头柑等后续产业。继续推进“强企大户”战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产业整合,引导发展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4、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全民素质,努力扩大就业,坚持依法治县与以德治县相结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初步建立起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5、坚持对外开放、优化环境建设。既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扩大开放、创优环境、加快基础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构建和谐社会上大有作为。
(二)预期目标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2%增速,到2010年全县GDP超过40亿元,力争人均GDP达到1万元;财政总收入保持年均10%的增速,总量达到5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人均GDP达到2万元。
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保持年均18%以上增速,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0%以上。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到17:45:38。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3、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十一五”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年均增长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年均增长8%,失业率控制在4%以下,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4、城镇化速度加快。预计未来五年全县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10年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带动农村人口每年以8000-10000人向县城和集镇转移,每年以4000-5000劳动力转入二、三产业,使二三产业劳动力就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劳动力和人口结构的转变促进社会结构转型。
5、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十一五”期间建成西康高速及旬阳连接线、安旬二级公路,开工建设316国道高速公路,完成境内襄渝、西康铁路复线建设和旬阳火车站扩建,基本形成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行能力为目标,实现县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砂石化。通过四大生态林业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0%,主要集镇绿化初见成效,汉江、旬河两岸直观坡面初具改观。青竹等生态经济林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到“十一五”末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0%以上。
6、社会事业有较大发展,构建和谐旬阳初见成效。继续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不断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十一五”末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劳动力素质有较大提高,城镇就业岗位继续增加;继续保持较低生育率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乡村医保、人畜防疫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运用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大思路解决好“三农”问题,扩大城乡居民就业,注重社会公平公正,维护保护好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确保社会稳定。
(三)发展重点
“十一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突出“一体两翼”:就是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为主体,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两大板块建设,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1、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基地
坚持“强烟、壮畜、优姜、兴林、稳粮”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稳定粮食面积,提高单位产量,实现年均粮食总产量13万吨以上。按照工业化的思路抓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突出加工企业和强村大户两个重点,大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基地。稳定提高10万亩陕南优质烤烟基地,年产烟叶20万担以上,收购值1亿元以上,不断提升旬阳优质烤烟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以强化基地建设促进烟草加工业的发展。突出养猪、养蚕,壮大畜牧产业。实现“十一五”末人均出栏一头畜、户均饲养一张蚕的产业发展目标。坚持以优化布局、综合利用、普及良种、解决环保为重点,稳定发展10万亩优质黄姜基地,确保年产皂素400吨,把旬阳建成全国最大的甾体激素药物原料生产加工基地。大力发展120万亩生态经济林基地,努力培育后续产业。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优化产业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化经营作为农业产业基地的重点来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抗灾和防洪防滑预测预报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努力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产业竞争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要求,统一规划,资金捆绑,整村推进,在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民主法制和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搞好劳务输出,健全服务体系,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2、做大做强五大工业支柱
——烟草食品工业:续建30万担打叶复烤线,扩建15万大箱卷烟生产,发展烟叶副产品深加工茄尼醇项目,不断提升烟草食品工业的质量及效益。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加工,重点抓好肉产品加工、魔芋加工、黄姜淀粉加工、薯芋淀粉加工、竹笋食品加工项目。
——水电能源工业:以加快汉江蜀河、旬阳电站建设进程,加速旬河梯级开发为重点,带动公馆河、神河流域水能资源成片开发,力争全县“十一五”期间建成汉江蜀河电站,开工建设汉江旬阳电站,基本完成旬河6级梯级开发和公馆河、神河水能片区开发,建成坝河电站,力争“十一五”末全县水电装机45万千瓦,水电产业产值4亿元,形成汉江、旬河4万亩绿色水面,为后续水产养殖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矿产加工业:以铅锌、白云石(镁)、重晶石、毒重石、汞锑和铁矿六大优势资源开发为主,以现有企业为载体,延伸加工产业链,鼓励企业联合,促进产业整合,鼓励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扶持建设矿业集团。坚持依法治矿,控制开采规模,主攻深度加工,注重环境保护,实现持续发展。重点加快建设湿法电解锌、铅冶炼、金属镁、纳米氧化锌、硅铁、钡盐、锌焙砂和硫酸技改、金寨铁矿等重点矿产工业项目,形成3万吨电解锌、1万吨铅锭、1万吨镁锭、1万吨纳米氧化锌、3万吨硅铁、3万吨钡盐、3万吨锌焙砂、6万吨硫酸、2万吨铁精粉产品生产能力,到2010年矿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把旬阳建成陕南有色金属基地。
——水泥建材工业:以秦岭集团合作建设日产2500吨干法熟料生产项目为龙头,以镇安工贸公司甘溪季坪年产40万吨粉磨站建设、陶粒生产开发项目为重点,不断提升节能砖、页岩砖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加速旬阳永兴水泥厂技术改造,抢抓“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机遇,在全县形成年产100万吨水泥、3亿块建筑用砖、20万M2板石的能力,并加快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尾矿利用、包装运输、水泥制品等辅助产业链,使水泥建材产业产值达到4亿元。
——生物制品工业:以黄姜、油桐、青竹、青蒿等产品加工为重点,稳定黄姜面积10万亩,推广普及安姜3号优良品种和标准化种植,加速推广黄姜综合利用清洁技术,延伸初加工产业链条,组建黄姜产业集团,做大做优做深黄姜医药原料加工业,把旬阳建成全国黄姜原料药物基地;抢抓国家生态环境建设政策机遇,扩大油桐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适用技术,扩大初加工,引进开发电子板、高档油漆等深加工技术,把旬阳油桐建成生态、经济效益兼得的生态环保产业。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黄姜、油桐为主导的生物制品工业产值超过5亿元。
优化工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按照循环经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的要求,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推进生态工业体系建设。按照初加工以资源地为主,深加工向工业园区集中为主,产业链条向商贸集中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全县工业初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北区沿旬河、东区沿汉江双河、南区沿神河的带状布局,县城轻工业园、白柳建材制造业工业园、小河有色金属工业园、吕河汉坝川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建设初具雏型。鼓励企业重组兼并,发展企业集团,提升企业规模,“十一五”期间年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个以上,其中5亿元以上2个,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50个。
3、全力推进生态建设
牢固树立生态立县战略。坚持生态建设是经济建设的理念,把生态建设当作产业办,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自然改善与人工治理相结合,工程治理与生态治理相结合,营造管护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生态经济林。
立足国家南水北调,抓好汉江水源地生态保护工程。因地制宜,适当集中,重点发展20万亩青竹、40万亩油桐、20万亩橡子和20万亩拐枣、狮头柑为重点的特色干鲜果,推广实用技术,主攻产品加工,促进特色林业产业化,通过十年的努力把特色林业培育成县域主导产业。
继续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在巩固提高退耕还林成果的基础上引导发展后续产业,争取国家政策扶持,继续搞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飞播造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突出汉江、旬河两岸、城镇周围、公路沿线、机关单位实施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广泛开展绿色校园、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乡镇的创建活动,大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着力培育生态旅游产业。
切实加强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开发建设并重、预防与治理并重的方针,严格坚持企业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三同时”,通过生产技术工艺的改进实现降能、减耗、提效和增加就业;加快县城和重点集镇垃圾、污水处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沼气和节柴灶,以电代柴,加大小流域治理和低产田改造,减少水土流失,力争“十一五”末节柴灶普及率达到95%以上,60%农户使用沼气。矿山弃渣再利用、黄姜综合利用取得实质性突破。
强力推进高山生态移民和扶贫搬迁。“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完成高山移民2000人,促进植被恢复,改善生态条件。
4、努力推进城镇化
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注重特色”的总体思路和建设太极城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要求,走以业兴城之路。完善城镇的功能配套和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使城镇成为产业集散、商品集散和社会文明中心,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
加快县城建设。重点加快县城“一街(商贸一条街)、两路(316国道过境路、宋家岭观光路)、三桥(旬河口大桥、鲁家坝大桥、火车站景观桥)、四场(火车站广场、莲花池行政广场、党家坝广场、新城体育场)、五堤(大河南河堤、小河北河堤、火车站河堤、党家坝河堤、老城河堤)和六大小区(康华园、党家坝、小河北、火车站、大河南小区和老城区改造)”建设,加快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专业广场和停车场建设,做好县城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加快太极城旅游基础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努力把县城建成县域经济的增长点。
突出重点,产业兴镇,加快集镇建设。坚持产业带动和功能配套,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打造各具特色的绿色生态园林城镇体系。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14个建制镇为重点,以供水、供电、道路、市场、绿化工程建设为突破,以产业、工业企业建设为“支撑”,扩大城镇辐射带动作用。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城镇经济。坚持以市兴城,围绕县域主导产业和主流消费,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努力降低交易成本;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包装营销业,支持大宗工业产品开展专业营销,打造旬阳品牌;积极发展家政、信息、中介、保险、金融、法律等各种服务业,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岗位,使三产成为农民进城就业的主体,不断提升三产占经济的比重。
5、加快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支持国家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以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实现“路地”共建,确保“十一五”建成西康高速公路、西康铁路复线和襄渝铁路复线及旬阳火车站改扩建工程。积极争取316国道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努力把旬阳建成连接南北、承接东西的区域交通枢纽。
加快县乡公路网络建设。全力争取安旬二级路、甘溪至小河二级公路连接线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旬竹、小蜀、蜀尖、神楼、甘麻、两仁、白张、两桐八条县乡油路建设,“十一五”末实现县乡公路油路化。改造白柳——双河镇、县城——棕溪——金寨的南北二环和羊山旅游公路,健全专业养护机制,建设蜀河、神河、双河、小河、赤岩和红军汽车站。形成县域“十字型”公路骨架为主体,南北三环为连接,上接主干线、下连通村路的物流交通网络体系。
抢抓西部开发机遇,以民办公助、加强养护、桥涵配套、确保畅通为重点,加快村级公路建设,重点扶持建设通矿、通厂、通校公路和便民桥工程,高度重视公路绿化,力争“十一五”末基本实现村级公路砂石化。继续加强城乡电网改造和小河、公馆、白柳、赵湾等变电站建设,重视加强电讯、邮政基础设施扩建,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结合水电站建设,加快港口码头建设,积极发展水运、水上旅游和水产养殖。
6、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劳动者技能素质和健康水平为目标,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构建和谐旬阳。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资源布局。巩固“两基”成果,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提高中小学教学装备水平,提升教育强县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力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扩大办学规模,加快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兴办民办高中,力争在“十一五”末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为“十二五”普及十二年义务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到“十一五”末城镇学前三年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学前一年教育入学率达到30%。
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努力提高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运行质量,继续加强县医院、中医院和疾控中心建设,加快乡镇卫生院和计生服务站建设,健全三级卫生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人畜卫生防疫体系,提高卫生安全防范能力和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进一步完善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险和农村敬老、养老救助机制,扩大享受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覆盖面,让更多人享受改革成果。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与县域工业化相适应的文化体系。继续开展农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信用户创建为重点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文物保护开发工作,兴汉水文化,重点加快县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文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积极发展旅游事业,挖掘太极城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加大社区、小区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积极发展以互联网为主的现代信息传媒事业,加快推进政府电子政务工程;高度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司法、信访、档案、统计、老龄、残疾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形成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全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文化局面。
坚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鼓励企业技术人才开展科技创新、发明创造,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份额。高度重视乡土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动,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改善企业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保障措施
(一)增强机遇意识,加快发展步伐。“十一五”旬阳迎来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时期,既有国家大项目建设的带动,又有内在的发展基础,更有全国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市场空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就能实现旬阳经济“腾飞”。各级各部门应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机遇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把全县上下的思想统一到抢抓大机遇、实施大建设、鼓足大干劲、实现大发展上来,精心谋划农业产业化,全力推进县域工业化,努力加快城镇化,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实现旬阳经济的大发展。
(二)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依法治县水平。牢固树立依法治县、依法治建设环境的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审批,规范执法行为,树立政府诚信,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政务服务,创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发展平台,降低企业建设发展中的政策制度成本,为企业建设和发展创造“绿色通道”。通过政府诚信和优质服务吸引投资,鼓励创业。积极改善企业发展的硬环境,通过建立工业园区,扶持通矿、通厂、通企公路建设,鼓励企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降低企业成本,加速资本积累,促进企业发展。
(三)坚持项目带动,狠抓招商引资。树立发展抓投资,全局抓项目的意识,突出重点,精心策划,科学论证,精心组织好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好项目的推介宣传,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吸引银行融资,争取投资,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以明确的责任、优化的环境,提高建设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和质量,坚持用大项目招引大客商、大财团、大投资,提升县域主导产业,鼓励优势资源向大集团大企业集中,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
(四)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市场准入、财政金融支持、社会服务、政府监管、政策指引等方面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民间创业、创富、创造的活力。通过优良的环境、优惠的政策、优势的资源、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广泛吸引民间投资,鼓励民众创业,尊重企业家劳动,保护企业家财富,大力培育企业家队伍,努力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五)构造和谐金融服务体系,努力解决融资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信用村、信用企业创建活动,加强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建立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搭建银企平台,积极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扩大信用担保,组建互助担保,促进商业担保,加大失信制裁力度,提高融资能力;积极鼓励民间直接投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形成招商引资、民间投资、信贷融资等多元化投资机制,解决好银行存贷顺差过大的问题。
(六)发挥政府综合协调职能,强化行政推动作用。用足用活国家财政、税收、投资等多项有利于促进发展的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组织、指导、协调、服务职能,提高政府行政行为能力,努力在提供良好发展环境上大有作为,在加大公共设施建设上大有作为,在优化县域优势资源配置上大有作为,在科学决策上大有作为。通过坚强有力的行政推动,确保“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附表1:旬阳县“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表(略)
附表2:旬阳县“十一五”期间主要建设项目规划表(略)

【责任编辑:屈孝旭】